为什么善良的总是那些人?

《人之初》杂志“我的性爱史”征文:

稿费标准400——500元/千字

daipingguang@rzc.com.cn

为什么善良的总是那些人?

文/陈是如

采访过无数人,印象最深的,竟是职业生涯中最失败的一次采访。

那还是我刚上班不久,领导派下来一个选题,采访一位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的女孩婷。

她经历不一般。幼年被父母丢弃,辗转被人送到了福利院,最后又被一对夫妇收养,总算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直至考上大学。长大后,婷有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打算。

少年得志、身世曲折、命运逆袭,这次采访包含太多刺激眼球的因素。领导反复交代,采访时一定要多问问人物的曲折经历,写篇精彩的大稿出来。

等待婷的间隙,我暗暗琢磨着采访。说实话,这类从小与父母分离的新闻和故事,我听到看到的也并不少。说起来,当事人都是一把伤心泪,满纸辛酸言。婷作为一个从小就知道自己被抛弃的孩子,成长的路上,内心难免是有所遗憾的吧。

一见面,婷让人眼前一亮。20出头的女孩,眼角眉梢全是灿烂的气息,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划破了清冽寒冷的空气。

我们终于聊到了那个最让人关切地问题,你会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亲生父母。人生赢家?余恨未了?这些答案都在我的悄悄设想之内,毕竟人之常情。

可是,她竟然轻描淡写地说:“他们一定很不容易。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做了对我最好的选择。”

于情于理,我明明可以谴责你,但却选择了原谅你。我心里一惊,这位姑娘果然不一般,怪不得少年得志。

2

后来才知道,女孩的养父母,都是极其善良乐观的人。尽管谈不上富裕,却乐善好施,家里也总是充满了欢乐幽默的气氛。成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她,自然习惯了以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

推己及人,她也相信,人人都存有一颗善念,每个人都承受着自己的艰辛和不容易。她能发自内心地体谅对方的过失。

最终,女孩如愿找到亲生父母。看到那个一贫如洗的“家”,她当即决定要以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父母改善生活,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养父母的大力支持。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一特质在她的创业生涯中,为她提供了良好的人脉。天资加上人品,她的事业愈加风生水起。

没有挖到主人公曲折幽微的心历路程,我的那篇稿子,注定写得寡淡平实。但我却真实感受到,什么叫大善。

那是不带一点杂质的最原始的纯真,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仁爱与祝福。既无须剪红刻翠,也无须粉黛雕饰。它不是别人制定的道德约束,是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对世界温柔以待的态度。

3

关于善良,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比如,善良就像是名牌,有它傍身,人生的格调都会不一般。善良里还藏着运气和贵人,有它加持,红尘行走,总会更容易顺畅一些。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人,就像是在桥上看风景,别人看TA,是一种高尚的情怀,透过此,去洞悉人性,教化人心。而TA看的,却只是最寻常不过的寻常。

90后杨凯芩大学毕业后,来到甘肃山区支教。她开了一门摄影课,教孩子们自己拍照。这些从未摸过相机的孩子们究竟能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杨凯芩也没抱什么期望。

夜晚,几个男孩子头抵头躺在路上看星星。有个男孩觉得伙伴们简直像星星一样美,赶紧照了下来。一个女孩用相机拍下了自家羊圈里的羊,因为它们是一家人的生计,实在太可爱了。

孩子们的照片让这位支教老师深感意外。在外界镜头中,贫困儿童总是一群被怜悯的弱势群体。但在这些孩子的镜头里,他们的生活不是这样的。那里有善良可爱的人,美丽纯真的笑脸,看不完的美景。他们的世界美好得让人羡慕

杨凯芩问他们,你们最喜欢拍什么?一个女孩走到她跟前,认真地告诉她:“老师,我不希望别人把我拍得苦兮兮的样子,让我得到帮助。”孩子的眼睛如一泓清泉,杨凯芩看着,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4

新闻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掉下来了。这些看似贫困、弱小的孩子身上,实则藏着最强大的力量。

他们天然懂得去感激、回报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以最诚挚的情感热爱它、赞美它,即使在别人眼中,它看起来荒凉而贫瘠。

那些孩子在稚嫩的生命里,活出了对生命的敬意与虔诚,活出了人生铿锵的勇气,活出了那份耿直的热情。他们不在生活中懦弱,不渴望怜悯,不希望特殊,而是用温暖和善意,对生命投入了最大的尊重和拥抱。

就像那些做好事,行善举的人,被记者反复追问行善动机时,总是简简单单,来来回回一句话:当时也没想这么多,就觉得应该这样做。

雨果曾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台湾作家张曼娟说:“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那些所践行的“善良”,不是为求自保的工具,而是本能之举。没有那么多的内心挣扎,也没有那么多的利益权衡。

只不过是因为,善和爱本身,就是善良的人眼底心间,惟一的风景。

祝善良的人,一生平安。

作者:陈是如,期刊作者,坚信写作是一场身心灵的修行。愿以文字与君浅吟轻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