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小小说)

逃离(小小说)

姜广富

堂哥舍弃了他热爱的黄土地,离开了街坊四邻,到儿子所在的城市打工去了。

谁都知道,堂哥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种地迷”,他对土地的那份情感,用“痴迷”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堂哥小时候家境不好,没读过几天书,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生产队时,堂哥是队里的“五好”社员,人品好,干活实在,搂锄耕耙, 割麦扬场,样样精通,是种地的好“把式”。

八十年代分田单干后,堂哥就没黑没白地劳作在农田里,他种地讲究,麦畦扒得顺直一条线,苗全苗旺没空地,地里连棵杂草都不长。人们从他家地边经过,都赞不绝口。

到了春夏,正是禾苗生长期,每场雨过后,只要土皮不粘结,不管有草没草,他都把地锄一遍,锄过的土壤柔软蓬松不长草,既能保晌,又能提升地温,有利于作物生长,照他的话说:“锄下有水又有火,水能滋润土地抗干旱,火能提升地温壮禾苗。”庄稼人有句谚语:“七遍高粱八遍谷,吊儿浪铛的玉蜀黍(玉米)”。也就是说,高粱、谷子从播种到收获,要锄地七八遍。

你别说,堂哥的力气没白费,干旱天气,别人家的庄稼旱得搭拉着脑袋,堂哥地里却生机勃勃,禾苗旺盛。

堂哥种地不用灭草剂,他说那东西花钱还有毒,打灭草剂的农田,连蚂蚱蝈蝈都不生,不利于生态平衡。

人勤地不懒,堂哥家的地,庄稼长的最好,产量最高。

堂哥家有一个儿子,上学聪明伶俐又肯用功,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一家人高高兴兴,靠种田供养儿子上大学。

儿子毕业后,在城里找了工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堂哥拿出了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万块钱,又找亲友借了些,帮儿子交了首付,贷款买了房子,儿子结婚成了家。

为了还帐,堂哥和堂嫂除了种自己的田,还包了别人家几亩地,老两口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日子过得挺充实。

一年后,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欢天喜地,堂哥乐得下地都哼着小曲。

生了孙子后,儿子儿媳要求堂嫂到城里照看孙子,让堂哥把地转给别人,堂哥也一块去,帮堂嫂哄哄孩子买买菜,省得他一个人在家孤单。

堂哥一听来了气,亮开嗓门对儿子说:“我一个乡下人,到城里去干啥,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到处是高楼,看着就眼晕,解个大便也得坐着,蹲着多得劲,让我整天憋在楼里,我住不惯,看孩子你妈去,我在家里种我的地。”

知父莫如儿,堂哥的倔强脾气,儿子最清楚,他不愿意做的事,

八头大牛也拉不动,堂嫂也劝堂哥一块去,任凭你说破天,堂哥就是两个字“不去”。

堂嫂虽然惦记着老头,最终还是跟着儿子进了城,家里剩下堂哥一人,种着近十亩地,那两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粮食价格还不错,地里的纯收入也有个万儿八千。

堂嫂照看孩子,一看就是三年,儿子看堂哥一人在家太辛苦,劝他到城里来,并在城里找了活,堂哥说:”城是城里人的城,咱一个乡瓜子进城干啥”。还是两个字“不去”。

又过了一年,堂哥六十的人了,体力大不如从前,人上了岁数也懒惰了,一个人从地里回来,又累又渴又饿,想起堂嫂在家时,收工回了家,一壶热茶早泡好,现在好,冷锅冷灶冷清清,现烧水现做饭,鸡狗鹅鸭还得喂,想起堂嫂在家的日子,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阵子酸甜苦辣咸。

特别是今年夏天,老天爷瞪着两眼不下雨,绿油油地玉米叶、花生棵旱得翻了白眼,井里没有水,浇地都困难,堂哥坐在地头上,心如汤煮,种地为生的庄稼人,和庄稼有感情,庄稼长得好,堂哥看着心里乐,庄稼旱得三青两黄,堂哥心里难受。

别看堂哥没读过多少书,可账还是算的门清,丰收的年景,自己种的地,一年两季,秋种麦子夏种玉米,除掉种子、浇水、耕地、收割等一切费用,纯收入每亩地也就1000元。今年天旱,减产大半,粮食价格又低,玉米才七八毛钱一斤,辛辛苦苦的一年,也就白忙活了。

儿子说在城里给找了活,一月两千多块,一年也是两三万哩!比在家种地强多了,怪不得年青力壮的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

堂哥算了一晚上账,终于拐过这个弯来。

堂哥把所有的地都转包给别人,收拾了衣物,把门一锁,找儿子 去了。

一个视为生命土地的农民,逃离了乡村,应了那句老话,“谷贱伤农”啊!

作者简介:作者,姜广富,1954年生人,系中石化退休职工,曾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故事百余篇,是一个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0)

相关推荐

  • 卞阿根 | 夏日的雨

    夏日的雨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夏日的雨,如果下得适时适量,那可是一片丰收景象,庄稼人会喜上眉梢, ...

  • 姜广富:老李头|小小说

    常振华:哑妻|散文 文/姜广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老李头蹲在地头上,看着满地的玉米,全都倒伏在地里,心疼得鼻子一把泪一把,哭得别提多伤心. 这该死的"利奇马"台风,你早不来, ...

  • 立秋之秋

    王晓阳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酷热的夏退出舞台,立秋驱赶清凉,抵达了世界. 天刚刚蒙蒙亮,父亲就开始忙着农事.他要给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插秧.清亮亮的水,映衬着蓝天,周围绿树环绕 ...

  • 在人间|国庆回村掰玉米:4个月5亩地,父亲挣了3850元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今年最后一块地的玉米掰完,总算有机会打开手机刷了一下微信推文,第一条就是"泰山景区连发紧急通告,暂停销售夜间门票."恍惚了一下,才想起来国庆假期是& ...

  • 鲁北庄稼好把式(3)“庄稼怪”美梦成真

    "庄稼怪"美梦成真 作者:赵云平 时光如水,日月穿梭,两年的求学时光转瞬即逝.女儿小凤中等师范毕业后在本乡一处小学当了老师,儿子大龙财会学校毕业后在济南一家私企当了财务助理.这两年 ...

  • 村庄守护神 ——怀念一位老兵

    秩序和规矩是人类赖以生存.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护秋员是维护秋收秩序的,而秋收的规矩则是--集体的归集体,颗粒归仓. 1 春秋往复.几十年前的生产队时期,每到高粱甩穂.玉米灌浆的时节,老吴便要" ...

  • 王长敏/季节深处的召唤(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季节深处的召唤 王长敏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谷雨时节,春光,可用乍泄来形容它的来势汹涌吧,到处流淌的阳光,仿佛在召唤一些生 ...

  • 陈楚风小小说 • 《夜宿张集镇》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1 作者:陈楚风 那年秋末,种完了麦子,也就进入了农闲时候,于是我就和村里的一帮人骑车去五十多公里外的邻县郸城东张集一带做小买卖赚几个零花钱来补贴家. 有一天傍晚,我们一行人 ...

  • 为了孩子 一批家长正在逃离杭州

    去年5月份,杭州宣布了公民同招.民办锁区.民办摇号一整套的政策组合拳.一夜之间,杭州的学区房成为城市魔幻现实主义的注脚. 在耀江文鼎苑孟母们自发举办挑战杯,让孩子为房价崛起而读书的时候,2公里之外的西 ...

  • (诵读)俺家媳妇是福星(小小说)|| 罗学贵(湖北)*诵读/罗学贵

    俺家媳妇是福星(小小说) 文/罗学贵 诵读/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新媳妇小兰是从很远的刘庄嫁到李庄的.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时代,社员们每天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 小兰是个新媳妇,人又长得漂亮,队上的男男 ...

  • 印度连续三天新增超40万,死亡人数再创纪录;中上阶层寻求逃离

    新冠肺炎病例连续第三天超过40万,印度死亡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187人 周六(5月8日),印度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使该病毒导致的死亡总人数超过23.8万人.根据印度卫生部的数据,过 ...

  • 年轻人逃离工厂的背后:不是吃不了苦,而是明白了吃再多苦也没用

    如今制造业遇冷,各个工厂都面临着"用工荒"难题,朋友在深圳开了一家食品工厂,属于小厂房,原本计划需要30个员工,但是从春节到现在三四个月过去了,如今还差七八个员工. 不断招人的同时 ...

  • 【三秦文学】李平:【归来 】(小小说)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本期编辑:裴  雄 文 总       编:鱼儿姐姐 归来  (小小说) 文/李平 只见儿子一身戎装走进了家门.十九年过去了,模样还 ...

  • 逃离都市,享受慢生活--剑川沙溪古镇

    剑川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中国云南剑川东南部, 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 沙溪古镇一个真正的古镇,古色古香,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 ...

  • 任继兵 小小说《滋味》| 主播桑叶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任继兵作品,主编黄幼中         那一年的深秋.         第二次垮入学校大门的我,周末 ...

  • 张金福丨李洪仙和李寂国的婚恋生活(小小说)

    李洪仙和李寂国的婚恋生活(小小说) 作者:张金福 李洪仙是李洪仙,李寂国是李寂国,李洪仙实际上,是李寂国的妻子,只不过,两个人都姓李,又都是同一个家族,只不过,李洪仙生在贵阳市中心,又是贵阳市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