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 | 金融产品到底有多么庞杂?
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开启新征程
文/本刊记者 屈燕
2018年1月1日,新标准化法开始实施,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2018年3月28日,一行两会一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和统一产品标准。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和管理下,在金融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金融业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工作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金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68)、个人理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22)的对口工作。为落实新标准化法及《指导意见》,我们请金标委副主任李伟指导,请金标委秘书长姚前牵头,由金标委秘书处(人民银行科技司标规处)与杂志共同就“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进行组稿。期间,得到金标委各委员单位及众专家委员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为组稿本期封面文章无私奉献了宝贵的时间。
在此,我们再次向参与组稿的作者表示诚挚地感谢,祝愿国内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建设顺利开启新篇章、再攀新高峰!
体系 · 建设
文 / 李伟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加强金融产品标准建设,既可为金融业综合统计、金融创新、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标准建设,提供基础支持,又可大幅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读性、易读性,助力金融改革开放。
文 / 谢众 上海清算所党委书记
PFMI 原则是规范 FMI 的重要国际标准,对于金融产品支付、清算、结算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在有效管理FMI、确保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方面,对我国有重要实施和借鉴意义。
文 / 宋汉光 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票交所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制定统一的业务规则,重塑市场规则和秩序 :票据电子化水平显著提升,票据交易模式向线上交易、集中统一转变 ;票据作为货币市场工具的功能得到强化,市场参与者行为更加规范,市场风险明显下降,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成效显著。
文 / 曾于瑾 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下一步,保交所将持续推进场内保险交易和服务体系标准化,一方面大力推动巨灾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类、普惠型保险产品入场交易,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推动将需要特别监管、强化监管的保险产品纳入场内交易监测。
文 / 曹子娟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秘书长
银行间市场业务标准体系基于银行间市场业务范畴及业务开展实际而编制,通过描绘银行间市场业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蓝图,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也为今后银行间市场标准制定修订提供主要依据。
文 / 周自立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多,我国的金融产品标准体系也将日益庞杂。要真正建立好这一体系,必须掌握方法论,至少应从八个维度入手,研究制定我国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基础 · 研究
文 / 胡斌为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书记、院长;方明为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融产品非常庞杂,正如建立人类基因谱系一样,建设金融产品谱系非常重要 :既利于产品的创新,也利于监管的跟踪与实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更利于提升标准化的效率。
文 / 朱荣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还没有对每一个交易标的都进行编码。随着银行间市场的金融产品不断增多,对银行间市场金融产品进行定义和分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亟须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市场的金融产品体系。
文 / 何飞 刘大海 王朝阳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领先站位的证券期货业基础编码标准,不仅能够确保金融产品跨机构和跨市场交易的高效运行,而且可以辅助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看穿式监管,切实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文 / 李宽、王鹏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谢宗晓单位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到底什么是金融产品,都有什么特征;金融产品标准的概念如何把握 ;在金融产品标准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具体的金融标准体系如何构建,是否与全球接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了探讨。
文 / 高 艳 程海波 单位为彭博资讯(北京)有限公司
推进金融产品标准化工作,有助于降低搜索和谈判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为投资决策、管理风险、宏观调控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提高金融产品标准化程度,既是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将对全面对外开放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文/ 胡斌 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书记、院长;方明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编者按
金融产品非常庞杂,正如建立人类基因谱系一样,建设金融产品谱系非常重要 :既利于产品的创新,也利于监管的跟踪与实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更利于提升标准化的效率。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系列概念的厘清不是很容易,但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金融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厘清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系列相关概念,尝试构建金融产品基因谱系,进而说明我国金融和金融产品标准化的原则。
金融产品系列相关概念
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
金融工具的界定可分为广义、相对广义、狭义和更狭义四个层次。广义的金融工具指一国或全球金融市场中金融企业投资交易、政策部门和监管部门行使职能的工具,包括金融政策性工具、金融监管工具与金融产品。金融政策性工具包括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产业政策工具、对外投资或贸易政策工具等,金融监管工具包括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在各自行业、市场和企业监管中应用的各类政策工具。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上,金融政策性工具都可以充分体现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性工具和或有工具等。金融监管工具通常不体现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上,监管工具指标通常是衡量金融机构风险的标准。相对广义的界定是可以从国家资产负债上看到结果的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狭义的界定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界定,仅指金融产品。更狭义的界定是从企业角度界定金融产品。
中国人民银行是从狭义层面界定金融工具的。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作为中国金融行业标准的《金融工具统计分类与编码》,将金融工具界定为:“机构单位之间签订的、可能形成一个机构单位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机构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金融契约,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性工具和或有工具。”在金融工具统计分类代码表中,将金融工具划分为黄金、特别提款权、通货、存款、非股票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股权、金融衍生品、保险技术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国家外汇储备占款、委托代理协议、或有金融工具13类。
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
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是两个紧密关联的概念。金融服务通常是金融业务的部分内容,是金融企业为金融消费者(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金融产品的过程。金融业务通常是指金融企业为金融消费者开发并提供金融产品的整个过程。从这个角度,金融业务包括金融服务。
金融流程和金融模式
金融流程通常可分为业务流程、风控流程和服务流程,以及监管流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流程。前三者是指金融机构内部的流程,后三者是指金融监管机构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流程,即外部流程。流程本身就有标准化的内在之意。可以说,没有流程就没有标准化。同时,流程的科学化是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
金融模式通常是指金融业务或金融服务的模式。金融模式与金融流程紧密相关。比如,由于金融技术差异导致的内部流程变革,完全可能出现新的金融模式,如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并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分散化服务模式和生态服务模式;由于监管变革导致的监管流程变化,也完全可能出现新的金融模式,如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模式、从本土经营走向国际化经营模式等。
金融产品基因谱系构成
金融产品谱系,或称金融产品基因谱系,核心在于两个方面:分析基因谱系的维度和基因谱系的构成。本文的金融产品谱系由五个维度构成:金融市场(包括银行市场、银行间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信托市场等)、金融产品提供者(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外汇黄金经纪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产品消费者(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等)、金融政策与金融监管者(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和金融产品或工具。
金融产品基因构成是指在金融产品基因维度的基础上,金融产品由哪几组基因构成,并受到什么样的监管环境和金融政策的影响。根据研究,我们制定出初步的金融基础产品谱系图(见表1)。具体来说,以金融产品基因谱系为基础,金融产品体系可划分为四级产品体系:一级产品即基础产品;二级产品即组合产品或集合产品(如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结构化融资等);三级产品即初级衍生品(如远期、掉期、期货、期权、ABS、CDS等);四级产品即复杂衍生品(如复杂期权、金融资产支持证券和CDX等)。任何复杂的金融产品都可以分拆成金融产品基因谱系中的基础产品,换句话说,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可追溯的。金融产品标准化的基础是金融产品基因谱系中基础产品合同(契约或者合约)的标准化,进而保证复杂金融产品实现逐步标准化。
中国金融标准化和金融产品标准化的原则
《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金融业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2017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规划描绘了新型金融标准体系框架蓝图,构成要素包括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行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金融团体标准、金融企业标准。强制性金融标准定位为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行业标准定位为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金融团体标准定位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制定的标准,重点在互联网金融、保险等方面。金融企业标准定位为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与服务标准。
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包括通用基础标准、产品与服务标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统计标准、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5大类、20个小类。其中,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银行标准、证券期货基金标准、保险标准、信托标准、交叉性金融产品标准、征信标准、支付清算标准、货币标准等。截至2017年底,现行有效的金融行业标准229个,其中,通用基础标准16个、产品与服务标准89个、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86个、统计标准19个、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19个。
中国金融标准化的核心在于用统一的基础代码和格式要求各类金融行为实行统一的信息交流模式和契约形式,其机构编码、报文编码、产品编码都要求统一,并要确立其中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风险标准、服务标准和监管标准。
目前来看,中国的金融标准化是分层次的标准化,有两大优点:一是符合中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实;二是符合中国金融不断创造发展的需要。但是,中国金融分层次的标准化也有可能引发混乱,因为多层次的标准化和多主体的标准化,可能增加交易成本,降低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效率。事实上,中国的金融标准化应该是一个循环模式。即是说,最终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国家标准,并且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在全流程监管的情况下,产品与服务标准、统计标准、监管与风险防控标准等与通用基础标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是统一的,是一张可以实时扫描的360度无死角的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才是满足各自需求的标准。
中国金融标准化包括金融产品标准化。金融产品本身是一种合同(契约或者合约),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就是合同的标准化,核心是金融产品基因谱系中基础产品的标准化。如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就属于基础产品,也需要标准化。
进一步来说,对于复杂金融产品,首先,要在分级的基础上分解为各类基础金融产品,作为复杂金融产品不得违背基础金融产品已经确定的标准化规则;其次,对于穿透各类监管、跨越多个市场、拥有多种产品结构的复杂金融产品,要在上市前审核、上市中跟踪、上市后阶段性进行风险评判,必要时候启动独立的产品标准化工作;最后,要由专业社会评价机构对复杂金融产品进行解析,并提供金融消费者教育服务。■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 “当代金融家(bankers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