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忘不了的初中时代

我上初中那二年

秦泰

星期天的下午,打发上中学的孙子上了公交车去学校读书,看到他坐在车上安然自得的样子,不禁使我回想起当年我上初中那二年的艰辛经历。

曾记得那是一九六零年的春天,我们公社在北边的山上的马庄也建成了一处中学,按照县的排序称之为十九中学。我那时正好入校学习。因为离家只有四里多路,来回很方便,当然发自内心的愉悦。可好景不长,在开学不到半年的光景,不知从那级部门刮来一股瞎风:不管你学习优劣,凡是十五周岁以上的通通下学回家。可幸运的是我正好十四周岁,不在下放之列。由于学生减员,我们公社这处刚办起来的中学便被夭折,只好归纳到离家三十多里的姜屯公社咸庄二十中学就读。那个年代,尽管社会落后,物资匮乏,生活艰难,可不知为什么,竞然对我们这一批学生实行伙食供应。尽管每月仅有二十四斤粮食的指标,与农村老百姓相比那还是高人一筹。

因为每天饭量只有八大两,这八大两再分到三下地吃,可想而知,那时我们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谁也吃不饱。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轮流到野外挖些野菜,回来加工好充饥。清清楚楚地记得:一天中午,伙房为我们改善生活,擀了一次白面面条,可数量太少,连汤带水才盛了每人一碗。由于值日生从铁盆里捞面条不小心,掉在地上两根面条,为了多吃一点,同学小王便从地上捡起那两根面条洗了洗放到碗里一并吃了。在那个挨饿的年代,谁也不会笑话的!就这样,我们在姜屯二十中学上了一年。后来,我们村的同学张刚的父亲因在滕县三中的驻地和福村供销社工作,经过托人情把我们两个村的八个同学从离家三十多里的姜屯调到离家十二里的滕县第三中学。

那个时候,学校已不在对我们伙食供应,一切生活费用靠自己解决。在那个挨饿的年代,现在说出来青年人是不会相信的:每个星期六回一次家,星期天下午便担筐作篓的返回学校。所说的”担筐作篓”,即是包袱里包着瓜干煎饼,网兜里装着一袋地瓜。用小扁担挑着。每顿饭也舍不得光吃煎饼,还要用小尼龙绳编织的网兜装上两块地瓜,做好自己的记号,交上二分钱,放到伙房的大笼里一起煮蒸。到开饭时,炊事员把蒸笼架开,学生便凑前寻找各自的地瓜。由于学生人数甚多,经常发生你拿我的,我拿你的,你争我抢,乱糟糟的,杂声不断。日复一日,时光飞转。尽管如此,我还是历经艰辛,咬牙坚持了下来。在滕县第三中学学习了两年,一九六三年夏季,我初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

说来也巧,那年冬天正赶上征兵。由于生活艰难,在家天天挨饿。我们村去了十三个青年验兵,只验上了我和姓马的二哥。从此来到济南某部队服役五年。一九六九年三月退伍返乡,又遇良机,当上了我们联中的民办教师。一九八五年转为公办教师。风风雨雨奋战在教育战线三十余载,虽没干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业,可也光荣退休。现在家欢度晚年,享天伦之乐,心安理得,足矣!

个人简介

秦家安,常用笔名秦泰。号文山闲人。1946年10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大专文化,中学退休教师。在执教期间,喜欢”舞文弄墨”,常有小稿见诸各级报刊。2003年内退后,又重操旧业,笔耕不辍,投入社会活动,书写自己感悟。先后出版了<<笔乐>>、<<贤趣>>,又重新再版了<<博览>>之小册子。2016年五月,将其三本小册子进行归纳压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出版了一本<<情系晚霞>>一书。决心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申 明

首次投稿文学顾事平台即可获得意外红包!

一周内阅读量达300以上即可获得红包奖励;

阅读量越高,获得奖励越多;

一周内打赏80%作为稿费;

打赏10元以内不发稿费。

主编微信号:gcb6161(投稿文友请务必添加)。

(0)

相关推荐

  • 奋斗人生

    奋斗人生 文/王瑛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个生命的強音伴随 :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不停地努力,只有努力才有收获.人常说  : "你努力了,可能仍旧失败:但你不努力,你必定失败."人 ...

  • 1972年的三阳中学毕业照,你有没有更早的?

    文  洪水根    照片 洪丽娟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可以关注我们哦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三阳中学的记忆 一 这张发黄的照片保存近47年了,1972年的三阳中学 ...

  • 解放初我在华县所经见的几件事

    我对华州故乡的历史回忆(六) 作者 魏宏发      我生于渭南市华州区侯坊村,今年八十有四.人老了常常想起幼年的人和事,藉着头脑倘清,我把我青少年时代的经过,作为故事,讲给故乡的后人和朋友听. 讲讲 ...

  • 【文化宁海】我的十年求学之路

    作者:潘永华 在人生旅途中,求学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尽管我阔别校园已有四十年了,但往昔的激情与梦想,欢笑与眼泪依然历历在目,恍如就在昨天-- --题记 终于迎来开学季 入村小 我是在1970年的春季 ...

  • 珍贵的史料:老一中的三大院

    作为山东省的重点中学,滕州一中不仅现在有规模宏大的东西校区,历史上校区规模也不输现在.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滕县一中校区南邻古滕县北城墙的杏坛路,南侧紧傍护城河,横跨杏坛巷.解放街,北靠北大仓(县粮 ...

  • 逝去的回忆:难忘赶考之路

    写在前面的话:3天前,惊闻杭州大学历史系77级同学滕建明突患癌症,不幸辞世.据悉,他的病症来的很突然,从发病到去世,仅有一个多月时间.今年5月,我参加了杭州大学77.78级校友发起的<120个回 ...

  • 山村行

    周末,一老同事想去山里吸吸新鲜空气,我妻子推荐了黄岩西部最高的山村--屿头乡的石人峡村. 我们两家四人驾车2小时左右,就到达了目的地. 村口,耸立着高大的牌坊,上书"石人峡村"四个 ...

  • 我的高中时代(上)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求学生涯 第三部 <我的高中时代> (上) 程党会 1.母校的位置 我的高中母校和我的初中母校是同一个学校,即河道中学,母校位于武功县东北角的原河道乡政府所在地,即现 ...

  • 怀念我的老师——原华县东赵乡北沙人秦雄剑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 的 老 师 作者 时三文 2016年腊月二十六,我骑摩托车带着爱人到华县农贸路菜市场置办年货,将摩托车停放在朋友的商铺旁.正放车时,熙熙攘攘,热闹喧嚣的集 ...

  • 五十余载挥手间 两鬓苍苍泪沾襟邢台县原赵峪中学师生齐聚李校长回忆录首发仪式

    五十余载挥手间,两鬓苍苍泪沾襟 邢台县原赵峪中学师生齐聚李校长 回忆录首发仪式 近日的一天上午,阳光高照,烈日炎炎,尽管酷暑夏日难当一群几乎是满头银发的中老年人齐聚在城计头乡的坚强理念,因为这一天是他 ...

  • 知青岁月 | 软磨硬泡 投亲靠友到沌口

    1968年上山下乡有一个颇为人性化的政策,凡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兄弟姐妹可以"跨校"选择到同一个学校下乡:凡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同学可以"跨校"到其中一方的学校下乡. ...

  • 高考,不过是人生一个普通的机会

    号主按: 高考,真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对于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虽然十年寒窗在此一搏,但是于漫漫人生而言,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机会.我的经历可以证明:人生能否顺风顺水乃至能否成功,最重要 ...

  • 清明时节祭牧亭

    清明时节祭牧亭 清明小长假,也正是周六的4月2日,兰溪何氏宗亲联谊会的成员一行40余人,一大早就风尘仆仆的驱车来到了临安市潜川镇牧亭村. 牧亭村是潜川镇的所在地,是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村庄.这里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