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哲学:普洱标准冲泡技法 1.0 参考流程
泡茶用水:标准纯净水
泡茶器具:130ml-140ml标准白瓷盖碗(非厚胎),玻璃或瓷质滤网、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按照茶水比1:20的比例,约投茶7g。根据干茶条索松紧程度,选择一整块冲泡,还是解茶为三、四小块冲泡。具体参考《普洱哲学:标准的逻辑》之相关内容。
操作流程
1、开水汤杯,清洗茶具
2、干茶入杯,趁热摇香,闻干茶气息(PS:干香)
3、开水定点细注润茶,水完全浸没茶体旋即出汤入公道,不用滤网
4、温润泡分杯品饮,感受毫香浓郁度以及茶体表层物质特征(PS:温润泡主要体现的是干茶最表层析出物质的特征)
5、闻湿茶气息(PS:湿香),对比干香,确立茶款外在气息的主要特征
6、第一道水,开水定点细注,尽可能保证叶底不翻滚,水完全浸没茶体时开始计算,7秒出汤,分杯品饮
7、根据第一道水入口的浓度,调整第二道水的坐杯时间,以达到“标准浓度(汤感因子平衡浓度)”为准(PS:所谓'汤感因子平衡浓度’即汤感各项如香、甜、回甘、厚度、细度、苦涩、层次变化、体感等各项特征得以完整清晰表达出来的茶汤浓度,——过淡则表达不够充分,过浓则个别特征<主要是苦涩>会表现的过于强烈而失去了平衡感与适口性)
8、保持这个浓度的坐杯时间直至需要延时出水才能达到标准浓度时,根据茶体析出情况判断延时量(PS:需要注意,在冲泡过程中会出现'泡解现象<茶体在冲泡过程中由块状自行分解为独立条索的现象>’,所以需要持续关注茶体松动状态,一旦'泡解现象’出现则该道水的坐杯时间往往要小于上一道水的坐杯时间,根据紧压程度'泡解现象’可能会出现在3-10道水,也有始终无法冲泡开的,如一些茶头)
9、延时至两到三分钟时仍无法达到标准浓度,结束冲泡,出茶至赏茶盘,观察叶底。
整个冲泡过程结束
“标泡法”问与答
问:普洱标准冲泡过程是在追求的汤感表现一致么?
答:基于普洱茶采样标准、转化与天气的影响、操作误差等不可控因素较多,想要实现绝对的汤感一致性显然是个奢望。
所以短期内的冲泡对比能够现八到九成的一致性就足够了。
————————————————
问:“标泡法”究竟是在追求什么?
答:根据之前的对“标泡法”诉求点的定义,“将特定茶款之汤感层次、饱满度、起落变化等特征,按照正常人的接受强度,通过控制冲泡过程,予以充分地展现。”
简单说,就是把这款茶应有的特点客观充分的表现出来。
而上升到审美角度来理解就要相对复杂些:你对“标泡法”的掌握程度取决于你对普洱的认知高度,相对应的品鉴者对“标泡法”的感知能力也取决于其对普洱的认知高度,——冲泡者与品鉴者双方对普洱认知处于同一层面时会更能达到契合状态。
打个比方,“标泡法”好比书法学习中的临帖,是“临其形”,还是“得其韵”,高低深浅自不相同。虽然我们追求冲泡中的汤韵表现,但首先冲泡者自身要具备感知细腻汤韵的能力,否则也只能停留在“临其形”的层面。
可见,“标泡法”虽然被定义为规范操作程序,但因各人对普洱的认知与技法的精熟程度高低不同,冲泡结果也自然会体现出这种差异。
————————————————
问:如何熟练掌握“标泡法”?
答:首先一定是学习,——对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实操部分的学习。但任何技术层面的学习一定是“面传手授”的方式进步最快,最有效率的。而所谓的“自学阶段”也一定是在“面传手授”而“入门”之后才能有效进行的。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