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红包导演的一出有关情绪与人性的话剧
因为懒,就把问卷放在了问卷星上,问卷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
为了鼓励学生们填写,我还发了一个50块钱的红包,因为不会设置,弄成了十个人可以抽中一个一块钱的红包。
前天吧,委托全国辅导员群里的老师帮我发了出去,我说,后边发了红包,填完可以领的。(后来我反思,这句话不太严谨,我应该说,填完之后有可能领到红包。)
没想到,这个通知下了五分钟后,微信后台就爆了,全部是两个字:红包;我只好挨个给他们解释:很抱歉,这个红包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因为我第一次操作,红包的抽中率太低。
实在没有办法,在一个学生威胁要举报我之后,我自己乖乖地停止了这个问卷。
我想,或许,纸质的调研才应该是靠谱的方式。
一:我不该如此懒,懒惰是引起一切冲突的根源,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做课题,不应该走捷径的;
二:我不该发红包,或许,掺杂了利益的调研就真的变味了;
三:网络的匿名性让学生们撕去平日的温柔和阳光,尽情发泄自己的怨恨与愤怒,或许这并不单单指向我,还可能是一种未知的东西,或者是我背后代表的一类人?一个群体?
四:人性,不是说孩子们的表现如何,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五毛钱,平常在大街上丢着,他们未必去捡,然而,这一刻,却必须要到,我做了这个调研就应该有回报,当我满怀期望进去之后却发现,原来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可以,顿时会有被欺骗的感觉,有个学生跟我说,他找了全家的手机做这个问卷,结果都没抽到,所以他很恼火,一定要得到一个红包,不然心里不舒服。
我一直在想,这个一定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愤怒?委屈?不甘?或许都有吧。
或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尽管我开始不知道发红包会引发这样的后果,但是却用一百块钱导演了一出网络环境下有关情绪,有关人性的一幕话剧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