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云聚会的广东会馆
1782【天津国保之12】风云聚会的广东会馆
名流云集的天津广东会馆,是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落成的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名列天津市国保单位第11名,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现为天津市戏剧博物馆。
1860年,天津已被开辟成通商口岸,成为当时华北地区的工商业重心。这时广东人在天津经营的行业已经达到了二十多种,商号也有二百多家。特别是当外国势力入侵之后,天津的洋商随之不断增多。这时广州和香港的买办也随着商船来到天津。也是在这个时期,清朝政府选派出国的留学生也陆续学成回国。一大批广东籍留学生云集天津,广帮的势力逐渐壮大。
唐绍仪号召捐款建广东会馆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时任天津海关道的旅津广东人士唐绍仪,为了联络乡情发展巩固自己的广帮势力,倡议集资筹建广帮会馆。
唐绍仪自己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曾担任山东大学、北洋大学校长,创办复旦大学),他联合陈昭常、梁炎卿等人倡议,号召募捐,一时各界同乡主动捐款。结果,共捐银十四万七千余两。
会馆在天津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的主办下筹建,馆址选定了当时天津城绝对市中心,在鼓楼南大街购置了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计地23亩。会馆于1904年动工。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一月新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
最初广东会馆的主要功能是同乡会
最初广东会馆的主要功能是,当广东商人初到天津时,可以第一时间落脚会馆,站稳脚跟后再以会馆为平台图谋发展。会馆不仅提供基本的住宿等服务,也是商务洽谈、同乡聚会、节日娱乐的场所。
院内的连廊
广东会馆建设初期规模宏大,整体用地23亩多,建筑设计上既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特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会馆大门的瓦顶和墙体为青砖灰瓦的厚重北方风格,而不采用南方黛瓦粉墙的轻透作法。但是进入大门之后,满目岭南风格的设计,使乡人乡情由此引发,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正是这座经典建筑的魅力所在。院内各个厅堂之间都有廊厦相通,馆内交通风雨无阻,各个房间内部装修华丽。
会馆除门厅外还包括正房、配房、戏楼、跨院和套房组成,其中以戏楼为主体建筑。建设会馆的砖瓦木料大多从广东购买,以保证岭南特色的原汁原味。
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在此登台献艺。在当时,这里名流云集,享誉津门。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同乡会的发展,逐渐政治化,以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许,唐绍仪自己也没有料到吧。
1911年在此上演革命新剧。
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抵津,在这个戏楼上发表了“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同盟会北方支部,还邀请黄兴在此登台演说。
觉悟社邓颖超同志等,在此募捐救灾义演,剧中她女扮男装演出话剧《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这里经常举行集会。
1925年,天津市总工会在此成立,会址就在会馆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