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神舟、北斗、天问 中国航天“四大天王”祝你牛年万事如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走向星空,踏梦远行,星辰大海,我们从未止步!2020年“北斗”组网、“天问”问天、“嫦五”探月,一个个好消息从 太空 传来,照亮了中国航天界的未来!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奋斗与拼搏。牛年春晚成为科技迷的盛宴,航天人“四大天王”齐聚一堂,带着“ 嫦娥五号 ”返回舱来给大家拜年了!
2020年12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返回
带回2千克月壤
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
第三个带回月壤的国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和“嫦娥五号”的返回舱一同
在背后支撑着“嫦娥”奔月的
中国航天人
来到了春晚的现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为“嫦娥五号”的总指挥、总设计师
杨孟飞和航天
有着一段奇妙的缘分
他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
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响
让他感觉 “好神奇”!
对计算的兴趣就这样
被培养了起来
从 算盘到键盘
中国航天的中坚力量就这样启航了
小编偷偷问一句
月壤长啥样
可以给我们看看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神舟一号到 神州 十一号
中国的载人航天梦延续了几代人
他接过前人的火炬
不断延展“神舟”的旅程
“老一代航天人身上
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非常多
重要的是 热爱祖国和敬业
他们 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 来做
这与当成职业不一样
这是不求回报的
这就是神舟六号飞船
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带着压力工作
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每一次发射成功、 返回成功
张柏楠都会感到如释重负
但紧接着就是新的工作计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柏楠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夸耀
他把赞美之词全都留给飞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嫦娥”、“北斗”
“神舟”、“天问”
你有没有好奇过
为什么中国航天计划的命名
总是和神话联系到一起?
中国航天人其实
都很 浪漫 嘛?
北斗导航卫星 全球系统的
总设计师谢军自称
是个很不浪漫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航天 实际上是人们 要走向太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 非常有寄托的领域 。我们要探月,月亮上有嫦娥、 玉兔 ,我们就叫它“嫦娥”。北斗要为人类服务、导航定位,我就跟天上的北斗七星联系起来,起名为“北斗”。而“天问”则取自于屈原的长诗。
所以说啊
航天人一旦浪漫起来
那可真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
孙泽洲:25小时之前“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轨道捕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天问一号”已经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成为我国第一个人造 火星卫星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着、巡”的
第一步圆满完成
作为“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洲和他的团队一起
每天都在监测着它的工作状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劳模“
作为 全国劳动模范
20多年来
从“ 嫦娥一号 ” 到“嫦娥三号”
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
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
一步一个脚印
迈出中国深空探测坚实的步伐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
“天问一号”能安全着陆火星表面
期望能有一些新的科学发现
为 火星探测 贡献中国的力量和智慧
而网友们的小心愿则是
”天问一号“拍到的照片
能不能多分享几张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嫦娥”、“神舟”、“北斗”、“天问”这四大航天重器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多年的心血结晶。从地表到 近地轨道 ,从近地轨道到月球,又从月球到火星,我们探索太空的旅途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走出地球摇篮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航天必将乘着梦想的风帆,向着星辰大海的更深处,不断地进发!
监 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房轶婷
编 辑丨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