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门口捡食物的母亲

今天,有一句话让我纠结。一个朝鲜的诗人,用诗歌记录了一些真相,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每每不能忘怀。那是一个孕妇,因为特殊的原因不得不远离故土,却被一个士兵用脚拼命踹肚子:“吃饱饭比祖国还重要吗?”我想告诉他,是的,吃饱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这个诗人还记录了另一件事:又一个母亲,抱着女儿在集市上售卖,只要一百朝圆,当时只相当于0.7美分的价格。又是一个士兵,塞给这位母亲一百元,然后讽刺她:“我买的是你的母性,不是你的女儿!”这位母亲拿到钱之后,在众人的鄙夷的眼神中,匆匆离去,一会儿又回来,手里拿着一块面包,他把面包全部塞到了女孩的嘴里……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一个如今仍然有很多人吃不饱饭的国度。当然,在目前的中国,这样的事情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至少大部分人能够吃饱穿暖,不必因为饿肚子的问题二伤脑筋。

我母亲经常接送孩子上学,避过孩子们,在学校周边以及返回的路上总是会捡拾一些孩子们丢掉的食物。在我的故乡,这些孩子到了学校,有学校提供免费的早餐。孩子们吃不了,往往趁着人们不注意,把这些食物丢掉。我母亲甚至经常捡到完整的鸡蛋和面包。她把这些捡到的食物分类,能吃的就想办法吃掉,不能吃的,就喂几只鸡。总之,是绝对不愿意浪费任何一粒粮食的。

之所以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去捡,主要是为了顾及上学的孩子的颜面。因为有一次,孩子跟我母亲抱怨:“奶奶,以后你不要捡这些东西了,同学们都笑我。”于是,母亲就只能避过孩子们上下学的时间。我知道她捡这些扔掉的食物,却从来不反对,因为我知道,不独是因为他们种了一辈子的粮食,知道种粮的不易,更是因为她们这一辈人小时候经历的那些苦难,是我们这一辈无法想象的,遑论生活在新世纪的孩子们了。

我妈两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那个年代,即使亲妈在,吃不饱也是常态,更别说后妈管家了。母亲每天脑子里想象的不是别的,而是在哪里能找到些吃的,稍稍安慰一下火烧火燎的肠胃。她有一次饿得实在忍不住了,在地上捡了一盘大蒜,二话没说就剥开吃了,烧心烧得晕头转向,好几天都没能缓过来。

那时候哪个村子有电影,哪个村子有秦腔,大家都知道,赶几十里路去赶场子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每每这样的场合,必然有做小买卖的夹杂在人群中。有卖冰糖葫芦的、卖瓜子的、卖混沌醪糟的……不一而足。而这些小吃不是一般家庭孩子能够消费得起的,我妈妈的母亲是继母,能够让她出来看戏已经是皇恩大赦了,买东西吃?根本别想。所以只有很小一部分孩子能够享受这戏台子底下这最美好的时光里美好的食物。

每次看到有小孩消费这些小吃,母亲都和一群同样无福消受戏台小吃的孩子们围在周围,卖力地喊着:“醪糟煎了(开了)!锅锅翻了!”一遍又一遍!被那卖小吃的小贩一次又一次的训斥驱赶,而她们一次又一次地聚在一起,继续声嘶力竭地齐声呐喊。她们一定很想吃,可是她们完全无福消受,只能看着别人在这里吃喝。于是发出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呐喊。这一声声呐喊,在当时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们看来,是多么得可笑、悲哀甚至鄙夷。可是我现在想来,这如同口号一般的呼喊声中,又有多少悲凉,多少对命运无奈的挣扎。

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些写进去。最终决定,还是写了吧。作为一种纪念,让后来的孩子们知道:曾经有一群应该可爱的孩子们,这样生活过,这样凄凉过。这样,他们至少会理解,奶奶们为什么热衷于捡拾这些被丢弃的食物了。因为曾经无法得到,得到了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三个母亲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吃饱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饭都吃不饱得人,是没有任何尊严。拒绝浪费,从一粥一饭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