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 | 如何根据身体状况选择以及吃主食

年初,我在同学群晒了一张晚餐图,内容是一碗白米饭加上一碗五彩蔬菜。当时班长认为应该少吃饭,多配点儿菜,饭是用来就菜的。

其实不光是班长,好些时候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我发现他们真的很少吃饭,甚至有人到最后都不吃饭。询问原因,说是大米里富含的淀粉,会增加体内糖的含量,使得血糖增高,另一方面还会让人发胖,所以不吃主食。

我却认同《黄帝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即:谷物种子(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肉类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而且,徐文兵在《饮食滋味》里讲过,“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植物的枝叶、躯干里有淀粉,种子里也有淀粉,但它们里面所含的淀粉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吃的主食里的淀粉,不同于其他食物里的淀粉。比如,红薯、土豆里所含的淀粉会使你的血糖变高,而种子里的淀粉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吃五谷。”(摘自徐文兵老师的《饮食滋味》)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只是理论,那么,我们也可以从实践出发,也就是说,到底要不要吃主食,具体到每个人,让时间和身体给你答案,如果平时你有足够关注到身体的需求与变化的话。

像我,每到饭点,都是要吃饭的。如果外食,也一定是先要请服务员盛饭,然后再吃菜的那种,而不是各种菜品吃到最后,才上主食。如果那顿没有主食,对我来说,就不踏实。

不过,我觉得只是吃白米饭,营养结构可能过于单一了。于是,我还在生活中,对大米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探究和运用,现在就把其间所获与心得分享给你。

大米的基本知识

五谷分别为:稻、麦、黍(高粱)、粟(小米)、菽(豆子)。

其中的稻(大米),主要有这类:

粳米,米粒较圆呈现透明色,也有黑色的,称为黑米。

籼米,米粒较长呈现蜡白色,同样也有黑色的,称为黑米。

糯米,又分两类:北方有粳糯米、南方有籼糯米,米粒有圆有长,乳白色。另有紫色的,为紫糯米。

我平时正常吃的是粳米,具体还可分为糙米、胚芽米以及白米。

糙米:稻谷仅经过脱壳处理就成了糙米,几乎完整保留了稻谷营养,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

胚芽米:糙米碾磨掉糠层,保留胚芽就是胚芽米。

白米:稻谷脱壳,再把糠层、胚芽全部碾磨掉,就是白米。

我吃的就是这种白米,因为它被处理得过于精细,损失掉了部分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所以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需要增加其他种类的杂粮来补充。

我买过糙米,讲真外皮硬,口感不太好,最主要难以消化,不要说吃,想想胃都不舒服。所以吃的时候都是经过提前浸泡处理的,并且煮的时间比白米长。

我也尝试过东北胚芽米,吃了几天,虽然没有感觉到其所宣传的香味,不过似乎很容易消化,吃了饭,胃里好像没吃过一样,很轻松,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我选购大米的标准之一

有自然的米香味

听一位养生的朋友说,她曾在米厂工作过,有的米,会掺进陈米,并加入光亮剂,经过机器一番处理后,看上去白净如新。

这种情况下,在买米时,如果买散称的,可以通过望颜色与闻味道,作一个基本判断。如果是买袋装的,就买品牌货,并且买最小包装,吃了试试。

之前好多年,我基本吃的超市米,回想起来,都没有什么感觉。去年偶然遇到一种超市米,有自然的香味,甚至有时当天吃不完放冰箱,第二天拿出来,还有米香味。于是就一直买它,只是后来超市不进货了,又买不到了。就换了别的牌子,结果不如以前,又开始新一轮寻找。

上一次在读书群里,有朋友说,她一直吃农村亲戚自种的米,听上去挺不错,大家也都替她开心,感受着她的幸福。农村的米,从种植到收割到碾米,一切过程都是自己把握,看上去挺让人放心的,只是真正米的质量如何,也要看种植的土壤有无被污染、施肥过程、打药的轻重以及周围的环境等等。

最终的判断标准是,在煮的过程中,或者掀开锅盖的刹那,有没有香味飘出。如果没有香味也可以,至少吃下去要感觉到舒服。

另外徐文兵老师主张,本地人吃本地米,因为当地的米带有当地的信息与能量,与所在地的人更相契合。

怎样针对身体状况吃五谷杂粮?

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在大米里加入何种食物,比如我属于以阳虚为主的体质,有时我会加点温性的黑米等。

气虚的人,可以选择加点糯米补气。

如果需要除湿热,可以加入薏米、红豆等。

如果夏天有室外劳作,加点性凉的绿豆去暑热。

再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色入五脏,如果脾胃不佳,加点黄色的;需要补肾,则吃黑色的;补心,用红色;补肺,白色;补肝,绿色。

还有,五谷之中,一般稻补肺,麦补肝、高粱补心、小米补脾、豆补肾。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消化功能欠佳的人,少吃豆类,要吃,吃新鲜的,嫩的,相对好些。有痛风的人,也需慎吃豆类。

另外身体虚弱时,食物的种类不宜过于复杂。食物的多与杂,一方面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彼此的功效也混杂,吃了容易身体不适。相反,如果是单一的食物,一旦出现不舒服,我们还可以很快明白问题所在,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还有就是在食用过程中,体悟是否适合自己。在我刚开始转变思维,准备米饭多样化的时候,遇到一位农业专家介绍的生态种植的藜麦,其实藜麦在这之前也已经流行好几年了,因为我大多数时候不跟风,所以反而从来没有买入过。

藜麦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纤维以及优质的植物蛋白,同时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相对其他主食类而言升糖指数极低,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适合人类的全营养食物之一,大家也可以在各种健身达人的餐桌上频频看到它。

不过呢,就是这样一种明星食物,我每天抓一把放在白米饭里吃了一周后,我发现右腿正面胃经路线上某个点,很疼。我回头想想,觉得应该是藜麦的问题。我是属于胃不太好的人,可能是藜麦里所含的皂角不适合我,加上当时正好看了一位中医朋友的直播课,她说所有含有“麦”字的都性凉,而我又是不太适合吃寒凉食物的,于是暂停。

有时候,人紧跟了潮流,沉浸在与伙伴、朋友有共同语言的愉悦氛围中,往往会忽略了去关注这种食物本身的属性,是否适合自己。我那时就是有点被带偏了,不过好在有所觉察,及时纠偏,及时回头。

遇到五谷杂粮煮不烂怎么办?

在我实施主食多样化的过程中,购买过一款七日粥,就是一盒包装里有七袋杂粮米,里面的组合各不相同。一看就是一时半会煮不烂的那种,于是在晚上睡前,我拿了些白米,把白米和袋里的粥料一起洗净,倒入紫砂电炖锅里。放好水,定好时间,开启第二天早上煮好的预约功能。因为这款电炖锅煮制的时间是四小时,所以效果还蛮好,不存在煮不烂的问题。

后来我又遇到过一款益生菌发酵混合米,里面有十八种谷类粮食,看说明是不需要提前浸泡,我觉得如获至宝,事实上煮了一次后,发现还是需要提前浸泡一两个小时的,浸泡后,用高压锅40分钟可以搞定。

还有一种方法是我和孩子一起吃饭时,孩子建议我做的,那就是用料理机把杂粮先稍微打一下,打成细碎颗粒状,或者粉末,再和大米一起煮,那样会减少泡和煮的时间,同时也达到容易消化吸收的目的。

市面上,也有熟制的各种杂粮粉粉,可谓应有尽有,在吃白粥的时候,挖几勺放进碗里,那是最简单省事的,虽说粮食经过烘烤、熟化、机制,其属性有所改变(相对起燥),不过有时也是聊胜于无吧,作为一种忙碌时的补充和心理安慰,也是不错的。

至此,我的主食更新之旅看上去就应该结束了吧?事实上并没有,因为前两天视频号上一位新农人小姐姐又联系我,想让我尝尝她种植的酵素大米,看,生活只要在进行着,一切就都在迭代更新。等家里的米吃完,我又要品尝新品了。

不过呢,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有一点我是没变的,那就是每天煮饭时,我还是以白米为主,里面添加的其他品类最多占三分之一,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白米好消化,而杂粮只是一种额外的营养的补充。

当然,这一切目前于我或许是合适的,于你,却并不代表正确,那么正确的路在哪里呢?在我们每个人每天往前行走的过程中,在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中,在自己与身体对话交流的细节里,慢慢地,我们会遇见不同、遇见契合、遇见惊喜,更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文 | 棉花糖

编辑 | 柱子

校对 | 叶子

插画 | 茉莉红&石林


作者简介:棉花糖,水瓶座的中年文艺女,喜欢食疗养生与经络按摩,羊爸爸签约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