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养生,百病不生,养肝护阳气,一年好身体!

立春,2021年2月3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每年2月3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立春节气就到了,立就是开始,春代表温暖、生长。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所以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这微微升腾的第一道阳气,值得我们细心守护。

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立春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冬春交替之际,温度时冷时热,并不稳定。特别在一年四季并不分明的部分南方城市,因为忽冷忽热的温度,让人以为是几个季节在短时间内交替循环,美其名曰「一日四季」。

然而,不管气温如何,我国传统认为,从立春开始,阳气会从地下慢慢地升回到大气中。顺应天时养生,此时就需要注意养护阳气。

立春三候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季的开始。属相也在这天交替,进入辛丑牛年。随着立春的到来,气温、日照逐渐上升,降水陆续增多。「春到人间草木知」,从这一天起,大地生机萌动,万物开始复苏,草木开始萌芽。

1
一候东风解冻:泰卦,初九。

《周易·泰卦》:“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拔茅征吉,志在外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初爻动,乾变为巽,巽为风,于后天八卦位居东南,故曰东风。巽散,故为解;乾为寒,故曰解冻。一候为五天,立春后一候,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解冻。”

2
二候蛰虫始振:泰卦,九二。

《周易·泰卦》:“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立春后五日,二爻动,变卦明夷,互坎为隐伏,故曰蛰虫。乾健,故曰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此句是说蛰居的虫类因气至而慢慢在洞中苏醒。“振”表示蛰虫动而未出,要等到二月才会出来走动。蛰虫虽然还在蛰伏中,但是已经开始苏醒了。

3
三候鱼陟负冰:泰卦,九三。

《周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三爻动,乾变为兑,兑为鱼。三在下卦之上,故曰陟;在上卦之下,故曰负。坤纯阴,故为冰。一说乾为陟,伏坤为载,故曰负。乾为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鱼陟负冰,也有些古籍中记载为“鱼上冰”,据学者考证是《元史志》改之为“鱼陟负冰”。再过五日,因河水中阳气至,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向上游动而接近冰面,此时,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这种融化,特别在黄河流域,是不可抗拒的自动性过程。鱼与龙都生于水中,既然自然界中的鱼都已经开始活动了,那么,我们体内肝中质象态的青龙,也就必然会开始活动起来。

立春的重要意义

探讨立春,我们从天地运行的位置和频率开始。

先来看这一张天地运行图,刚刚过去的大寒在北方壬癸水的位置,现在到了立春,则处在东方甲乙木起点的位置。这个时候天地间已经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生机,与前面的大寒小寒完全不一样了。

立春是干支历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叫岁首,在古代,春节实际上是以立春的这一天为标准的,到了近现代我们才把它改成了大年初一,这是表明立春在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

今天仍然沿用立春为岁首的是哪个方面呢?就是我们的属相,属相是以立春作为判定标准的。

以今年为例,立春之前出生的小朋友都属鼠,立春之后出生的小朋友都属牛。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立春节气就到了,立就是开始,春代表温暖、生长,代表春季。立春反映一年四季的更替,意味着一个新轮回的开始,它还是中国古代立法上多条轴线的共有的交叉点,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

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鱼儿上浮。

立春还对应周易里的泰卦、寅月,六十四卦里面有几个卦是特别吉祥的,其中就包括立春对应的泰卦。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这是说的泰卦的德行和代表的品质。

《象辞》说:泰卦的卦象为乾(天)下坤(地)上,地气上升,乾气下降,为地气居于乾气之上之表象,阴阳二气一升一降,互相交合,顺畅通达。

这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里是非常好的事情,认为是各自得位,阴阳能够互相迎合,顺畅通达,君主这时要掌握时机,善于裁节调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万物之机宜,护佑天下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立春节气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黄帝内经》

发陈,为藏久外达之势,就是利用春阳发泄之机,退除冬蓄之故旧。也就是说,此时正是自然推陈出新的时节,就趁机把这温暖一冬积蓄的内热毒素清理出来吧。待春阳上亢,肝气升发的日子,便不会被便秘、痘痘、上火、流感、皮疹、嗓子疼、头疼这些事情困扰了。

1
保护阳气,舒畅心情

春季属于五行中的木,肝属木,木主生发,肝脏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中医治疗情志病,认为「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

春季开始,天地间封藏地下之阳热,渐渐升出地面,气始温和。人体阳气也蠢蠢欲动,开始生升。

平日生活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要因为有太阳就过早地脱去厚衣服。春属木,养生也要像树木一样,有春气之条达,舒畅心情,不可压抑情绪,有不满就发泄出来,有开心的事就要笑,多分享,不要一个人偷笑哦!

民间有「春宜饮花」之说,春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芳香,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使「春困」自消。菊花茶,清肝明目;玫瑰花茶,疏肝理气。也可以常喝这款食疗方,适合经常容易生气的肝郁人群。

2
乍暖还寒,清热防燥

春天是寒冬向暑夏过度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频繁,立春时节风向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易患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乍暖还寒,需注意保暖防风。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养生主要是生阳护肝,而护肝又以调节心情为主。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发。保持好心情最重要。

发陈,为藏久外达之势,就是利用春阳发泄之机,退除冬蓄之故旧。也就是说,此时正是自然推陈出新的时节,就趁机把这温暖一冬积蓄的内热清理出来吧。记得下面这首打油诗:

食清淡,通便便

穿得暖,开毛孔

勤运动,舒形体

怀感激,心愉悦

待春阳上亢,肝气升发的日子,便不会被便秘、痘痘、上火、流感、皮疹、嗓子疼、头疼这些事情困扰了。

3
夜卧早起,多活动

初春的气候乍寒乍暖,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们不宜过早脱掉棉服,年老体弱者不可骤减衣物,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主张春季衣着应该「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民间也有“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的民谣。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4
少酸多甘,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一时节要注意多吃一些补充阳气的食物,以升发体内阳气,气虚、阳虚者更应该采取此法饮食养生。

常见的甘辛食物如大枣、柑橘、蜂蜜、花生、香菜、韭菜等助春阳,此时就多吃。而酸性食物要少吃,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5
多吃粗粮,推陈出新

立春后就要减少鱼肉滋补了,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粗粮,因「春为发陈」,是自然推陈出新的季节,也是身体清洁的大好时机,保持便便通畅,防止内热上火。春寒料峭时,做好防寒保暖,可以少感冒。

6
开四关,通气机

春季肝火旺,常有易怒抑郁。多按揉四关,有助于舒畅心情,舒缓抑郁或发怒的情绪。

四关,指双手虎口处的合谷穴和双脚大拇指和二拇指之间和的太冲穴,这四个位置是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位置。

按揉时,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穴位上,此时食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1分钟,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四穴交替操作至情绪缓和为止。

7
开窗透气,防时疫

立春之后,天气由寒渐暖,万物开始复苏,各种致病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是时疫多发季节。

古彦云:“百草回芽,旧病出芽。”预防措施上,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适当开门开窗透气,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新鲜,也能够起到室内除尘通风的作用,减少室内细菌的存活;三是加强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此外,日常勤洗手,人员密集的地方注意戴口鼻罩。

立春养生,谨记这四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管新年许了什么新的愿望,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完成。

养生之始在于春,在万物欣欣向荣之际,顺应自然节气,助力阳气升发,早睡早起,饮食有节,做好防寒,拥有一整年的健康。

1
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夜卧早起。传统医学来说,睡觉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法。孩子尽量21点前入睡,不然不利于生长发育。睡觉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虽然现代小孩营养充足,但「食补不如觉补」,吃得再好,都不如早睡。

对于成人来讲,成年人尽量不要超过22点入睡。晚睡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虚、湿气重,从而出现倦怠乏力、易怒、脱发、面色发黄等不适。

入睡困难的朋友,平时可以泡点乌梅、龙眼肉或者酸枣仁茯苓茶来喝。酸枣仁、茯苓、龙眼肉都有安神、疏肝健脾的效果。

近几年有研究发现,乌梅的安神作用也很明显,配合蔗糖,酸甘可以化生津液,进一步滋养心血,心血补足后,心藏神的功能发挥正常,我们的睡眠就可以改善。

2
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春天本来就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现在冠状病毒肆意,大家更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
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初春,乍暖还寒,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
每天梳头百下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曾提到「被发缓形」。意思是,披散头发慢走,同时放松腰带,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让气血得以疏通。

那么,平时我们可以多梳头来增加头部气血的循环。「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除了缓解头晕、头痛等不适,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几率。

具体的操作非常简单,用牛角梳从发际线一直往后梳到后脑勺,再倒着梳回来;从左耳朵上方往右耳上方梳,反方向再来一次;如此重复3-7次左右。

当平时我们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养生时,不妨在梳头的时候多花一点点时间,或在看电视的时候,或在工作休息之际,轻柔而缓慢地梳下头,日积月累的效果将不可估量。

以上使身体的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立春时节,培补肝肾,防过敏

立春之时,要学会借阳气上升,来调动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并且还要顺应全年的气候特点,来调剂身体状况。

立春是肝胆生发起作用的节气,但前提是冬天肾精骨血的收藏,如果冬天的时候没有做到足够的养护,那么到了春天,就很有可能发作一些疾病。

一个是和肝肾有关的疾病,另外一个是小朋友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仍然是肝脾肾三脏的问题。

肝与肾都是人体的阴藏,相对于人体的位置来说,它藏得最深。并且藏的是最精微最精华的东西,比如说肝可以藏血,肾可以藏精。当人体出现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时候,要落实到肝肾两大脏腑去,当然有的时候也会落实到脾脏上去。

对于这样的疾病,治疗的最开始主要是治疗症状,逐渐过渡到培补肝肾,可以达到长期效果。

春天也是儿童过敏症的多发季节,花粉、粉尘、螨虫等,都是诱发因素。过敏性疾病经过中医的观察,大部分都有内外两个因素构成。

从外部来说,是风寒湿三气杂质的侵袭,从内部来说,是身体禀赋不足,比如说脾胃虚寒或者肾气不足,或者体内有淤热,长期地停留在体表,无法化解。

在立春节气,身体会发生特定的变化,身体气机从而引发人体脏腑气机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一点点艾灸的方法,通一通阳气,同时又要告诉它你不能活动得太多,不能生发得太早,否则会导致肝肾精血的损耗。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降一下胆气,推荐大家使用丘墟穴和关元穴。

丘墟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这些组织都位于肝胆经络循行的范围,而肝胆经络正是春天的阳气循行的部位,所以我们选择丘墟穴。

关元穴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要穴,为任、督、冲一源三岐之源,所谓“肾间动气”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为肝、脾、肾三阴与任脉之会穴,小肠之募穴。艾灸关元,它可以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自然充盈,就能培肾固本。

所以关元的重要性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立春这个节点的重要性如是,因为它是一元之始,万物生发之处。

关元和双侧丘墟都可以使用无疤痕的麦粒灸,每个穴位三壮。也可以使用艾灸条来悬灸20到30分钟就可以了,感觉温温的就可以了,这是少火生气。

立春:把冬天病邪之气宣泄出去

二月初,也许很多北方的朋友可能还感觉不到多少春天的气息,天还很冷,地也没长草,树也没有发芽。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天地之气早就藏在地里,悄悄启动了。这时候,要跟上自然的节奏,可以开始宣泄在体内窝藏了一冬天的病邪之气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节气。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一日,便春风袭来,万物复苏。

1
舒肝,不是补肝

从立春开始,冬藏转为春生,这里的生指的就是我们体内阳气开始生发。阳气的生发要靠肝来启动,若是肝气虚,阳气就会不足,人会感到怕冷,四肢无力,情绪低落。于是很多人想当然的觉得一定要在春天给自己补肝。

但这其实是错的!春天千万不要补肝!

春天想要阳气生发,需要靠肝启动,而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疏通已经造成的阻塞,否则肝气就无法舒发,把病邪关在了体内。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再补肝了,而是需要先进行舒肝。

2
舒完肝,补脾

人的情绪变化对肝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情绪压抑,心情消沉,肝气不易升发郁结在胸口,气血郁滞。而如果情绪太大,生气暴躁,肝气又会升发过度,让人血气升高,头晕眼花,甚至中风昏厥。春天肝病先传脾,肝气过旺会克制脾的功能,所以春天我们除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外,还要注意补脾。

补脾要多吃甘,少吃酸。酸味补肝,春天我们不需要补肝而是舒肝,肝火旺盛又容易伤脾,所以要多吃甘。五谷杂粮全部都带有甘味,特别是大米,所以春天可以多吃两碗米饭。

3
梳头百下

《黄帝内经》称:“头者,精明之府”,我们头顶的穴位可达几十个,并且还是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汇集的重要部位,用梳子梳头,梳齿在头皮上来回刮动,可使头部众多穴位和经络受到反复摩擦和刺激。

春天是一个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此时我们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春天梳头,可以帮助我们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

梳头的时候最好选择木梳或是牛角梳,梳齿要圆润,不要过于尖锐。梳的时候要从前往后梳,一直梳到颈后发根处。梳头时次数不要过少,要保证在50次以上才有效,稍微用点力,梳到头皮微热,调动体内阳气。

立春节气,艾灸治病养生
1
节气养生灸

古人对于节气总结得十分精妙,中医讲「天人合一」,节气如果加上艾灸的力量,通一通阳气,同时又告诉它不能活动得太多,不能生发得太早,则养生功效事半功倍。但要记住,与治病灸法不同,养生灸法不要过度施灸,时长最多1小时,以免耗费精血。

命门穴上面1寸,对应的节气是立春。肚脐直接对应在后背的穴位就是命门穴。

2
艾灸防治疫病

艾灸在中国古代的防治瘟疫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可用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有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艾灸的同时可以净化空气,艾烟有消毒除疫的作用。艾烟熏完房间,需要等一小时后通风,以避免艾烟浓度过大引起喉部不适、上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