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社会的狼性生存法则:从科学家的思考中,探索物种起源的奥秘
1.残酷社会的狼性生存法则
当今社会的残酷,是一个我们不能避免去谈论的话题。职场中的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因为太疲惫,当今的年轻人崇尚“佛系”,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然而却不能避免焦虑。
社会的发展永不停歇,如奔流的大海,一直推着我们不断地向前。如何协调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让自己的个性更适合当今的这个残酷的社会环境,成为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每个年轻人都特别关注的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几千年、几万年来都是如此。你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你特立独行,就可能面临着被孤立,甚至灭绝的风险。
当然,这一切的发展,都有一个特定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可能太过于看重跟随社会的潮流,却因此忽视了宝贵的个性,使自己成为了随波逐流的那一个。就我们的一生来说,生存下去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如何快乐地生存下去,并且创造出有益于后代发展的各种条件,这,才是一个挑战。
不仅仅是人类,所有动物,在生存上,都会考虑自己的后代。
长颈鹿的脖子,并不是天生都那么长。在很久以前,长颈鹿生活在非洲的稀树大草原上。它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啃食着树上鲜嫩的枝叶。
然而不幸的是,一场严重的干旱给长颈鹿的生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干旱,可以被食用的植被变少。而大树上只有高处的叶子才能长出来,所以,拥有长脖子的长颈鹿能够吃得更饱、更健康,也能够繁育出更多的后代。
久而久之,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脖子短小的长颈鹿却变得越来越少,直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长颈鹿的脖子都是长长的。那些短脖子的,最后都灭绝了。长脖子作为它的优势基因,已经根深蒂固到骨子里,努力地与自然界达成和谐共赢。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适合生存”,这一法则,早在161年前,就被一个叫做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所发现了。1859年11月24日,《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起源》一书面世了。《物种起源》这本书,简直让人叹服。它不仅改变了一个学科,而且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这本书被誉为“科学界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
其实早在《物种起源》发表的20年前,达尔文便已经得出了物种起源的理论。但他非常谨慎,没有立即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世。哪怕是他的妻子,都一时无法完全接受他的理论成果。
达尔文这样做是对的,这20年间,他用自己的多项科学实验继续去论证这一理论,同时又观察着科学界的各种反应。直到年轻的植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在物种起源这个问题上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才把自己的《物种起源》发表出来。
《物种起源》的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本书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同时也影响着今天的我们。以至于每次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念的时候,都感到不足为奇,是因为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成为了我们大家不自觉的底层思维逻辑。
但这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惊天的发现。尤其是在当时那个极度缺乏古生物化石的年代,达尔文没有条件去研究实物,更没有DNA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却从各种纷乱的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了未来即将看到的事物。
从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中,达尔文找到了最终的答案。他以严谨的逻辑思维去推导,直到构建出了完善的进化论体系。他进一步阐述了地球是如何的古老,物种是如何的消亡和进化,我们现代生物的祖先源于同一类,而生物的多样性源头又在何处。达尔文通通给出了预言家般的答案。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3.《科学家如何思考》
想要了解一个伟人的一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他的传记。可是科学家的传记并不是好理解的。里面有太多的专业术语,这常常会毁掉一个人对该领域的积极性。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完全没有必要先去读《物种起源》这样的大部头,反而,有一些绘本可以提供更好的选择。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就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
达尔文是如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呢?这本书是一部真正展现科学家思维方式的达尔文传记。它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达尔文能有如此成就的科学奥秘。
这本漂亮的书籍,记录了达尔文的一生,和他最著名的科学理论。我们能够通过书籍内容,了解到他的旅行故事,他的各种实验以及他的思考方式,而不仅仅是他思考的结果。这一点,非常地关键。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够向我们展示过程的。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学习方向。
这本书又不仅仅是达尔文的传记。它更像是一个引子,向我们揭开科学界的神秘面纱。让所有对于科学感到好奇的小朋友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科学家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间,想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阅读《科学家如何思考》这类书籍,有利于他们认清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目标之间的差距。
为什么我们的人口没有无节制地增长,而是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为什么同一地区的同一物种会有千姿百态的形态;为什么有些物种悄无声息地灭亡了,直到如今,成为不为人知的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能在《科学家如何思考》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4.达尔文如何生活,如何思考
在达尔文很小的时候,他就显露出了对于细节观察的天赋。这是一切实验的基础,每一个科学家在生活中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家,他要在我们的习以为常中,找到不寻常之处。这尤其难,但其实也简单。
达尔文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在花园里探险了。他出生于伦敦,家境优渥,有5个兄弟姐妹。很小的时候,他对大自然就很着迷,不管是观察什么,他都要做非常详细的笔记,并且收集样本。跟同龄人相比,达尔文显得很不上进,每天流连于花草,沉醉于垂钓。
尽管他的父亲很着急,希望他能够学医,但最终还是因为达尔文的执着,而放松了对他的要求,于是达尔文转到一所顶尖的大学去学习宗教,因为当时宗教课程里面,包含着几何学、化学,还有达尔文最为热爱的自然科学,正因为这一点,达尔文才欣然接受父亲的安排。
达尔文在大学里学习也是非常认真,他接触到了地质学,便结合自己之前的各种笔记,得出了生物多样性的看法。在他学习宗教期间,他的植物学老师,也就是著名的约翰·史蒂文斯·亨斯洛,他向达尔文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建议:建议他乘坐“贝格尔”号舰,进行环球航行。这一航行下来就是5年,达尔文积累了非常多动植物和地质结构方面相关的观察和采样。这些宝贵的经历,为随后的20多年的实验和思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为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所以达尔文能够始终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上不会有什么短缺,这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收集足够多的样本,认真地进行实地考察,是重要的科学态度。我们未必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但是这种科学精神,却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
凡是想要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都要下苦功夫去进行研究,去比较区分,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达尔文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总会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这种状态特别有助于我们深入地沉淀,它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孩子其实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他们看蚂蚁搬家就可以看很久,只不过我们大人因为自己的原因,总去打断孩子的这种专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残酷,让我们认识到,唯有适应环境,我们才能够有发展。
剩下的物种都是最适合当下环境的选择,这既有人工参与的成分,又有自然的因素。
5.达尔文身上的宝贵品质
达尔文身上,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品质。
首先,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小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的志趣所在。他没有因为他人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追求,这是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前提。
并且他能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保持专注。在外漂泊5年,到各地采集样本,这丰富了达尔文,同时也开拓了他的视野。
达尔文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正是因为他对周围世界感到好奇,所以他才能够沉下心来,去研究,去推论,去发现。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没有好奇心了,他们只是想得到答案,而不想去探索。
达尔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关注细节,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写成了著作。他一生著作颇丰,很多书籍,对当下的科学研究,都还有着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总之,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科学家,不仅仅要了解这个科学家都取得了哪些杰出的成就,我们还应该去探寻科学家背后的底层思维,他们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就是一个最棒的引子,我们通过对达尔文的了解,了解他对于万事万物的解读和分析方法,进而了解到了物种起源的由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放在当下,依然是真理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