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做对了什么
每到过年,就有人在网上作妖,变着法地攻击丑化中国人的家庭关系。
今年,这些货选取的点是,出嫁了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年三十被赶出去住酒店。
这是个系列的文案,为了凸显这不是某个地方特有的“陋习”,一些帖子特地标注了发帖人的地理位置,以此表示这在中国是普遍现象。
先是出现这种有组织的胡编乱造,接下来就有人煞有介事地进行讨论分析,一个议题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这种东西可信吗?当然不可信。
首先,这个话题是全新的,在我的印象中,此前没有在网上出现过。如果这种现象存在,难道是这个春节才出现的吗?
之前被使用得最多的恶意攻击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的突破口,是过年吃饭不允许女人上桌。估计这一点被说得太多了,大家也都审美疲劳了,于是就找了个新点子出来。
其次,近年来媒体上有一个反复被呈现的社会话题,那就是,年轻夫妻的老家离得远的话,年到底该回哪一边过?这倒是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个而引起的家庭矛盾层出不穷。
如果出嫁了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那怎么会有“到底应该去谁家过年”的这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呢?
不用怀疑,网上对家庭关系进行妖魔化炒作,跟女权主义狗权主义一样,是一项有组织的行动。
不单网上如此,文艺界也批量化地产出这一类东西,把家庭关系尤其是代际关系描绘得一团漆黑。
2019年上映的电视剧《都挺好》就是这样的典型。剧中把家庭关系刻画得如地狱一般,倪大红演的那个苏大强,哪里是个父亲,简直就是个恶魔。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可是,打开电脑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些这样的东西,你说烦躁不烦躁,恼火不恼火?
考虑到这一层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贾玲执导的电影《你还,李焕英》为什么会如此受到观众的欢迎。
今年的贺岁档,《唐人街探案3》凭借前两部积攒下来的观众基础,在预售阶段遥遥领先,故而在最初阶段获得了最高的排片比例。但电影是一个严重依赖口碑的产品,上映以后,《你好,李焕英》便凭借观众的口口相传快速逆袭。
今天才大年初四,《你好,李焕英》在当日票房上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升至第一位。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贾玲的这部导演处女作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总票房上赶超《唐人街探案3》。
《你好,李焕英》这部片子拍得有多好吗?说老实话,并没有多好。
电影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贾玲饰演的贾晓玲从小表现平庸,很少给母亲长脸,高考后为了面子上好看,找人做了个假的录取通知书。后来,母亲发生了车祸,贾晓玲在悲伤之中阴差阳错地穿越回了1981年。那时候母亲李焕英还是个未婚的化工厂职工,贾晓玲以表妹的身份和母亲相处在一段时间。
为了让母亲过得好一点,贾晓玲努力想去改变历史,把她母亲推向另一条后来已经被证实为更好的人生轨道。但结果没有改变,李焕英没有跟厂长儿子走到一起,还是嫁给了贾文田,也就是贾晓玲的父亲。
穿越的剧情设定其实是比较偷懒的。穿越便于营造喜剧效果,近年来也被电影界用的比较多。可是用得多了,新鲜感也就淡了。
《你好,李焕英》在穿越设定上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BUG。
人如果真能穿越时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穿越回过去呢?从理论上讲,有两种可能。
一种当前的自己是回到过去,可以遇到从前的自己。也就是说,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在某一刻呈现为两个人。《大话西游》里面的穿越就是这一种,至尊宝曾经旁观了孙悟空跟观音菩萨的打斗。
另一种是倒带式的,一个人带着记忆忽然回到过去,把人生重过一遍。《夏洛特烦恼》中的穿越就是这种。
《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的穿越方式,使用的是前一种。贾晓玲生于1982年,但她一下子穿越回了1981年,这就避免了她遇到小时候的自己的尴尬。
可是,随着电影的推进,导演贾玲想告诉观众,她母亲李焕英其实也同时穿越回去了,所以那时的李焕英才会补裤子——这个技能是她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才逐步学会的。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大了。贾晓玲的穿越是前一种位移式穿越,而母亲李焕英的穿越方式则是第二种,即倒带式穿越。两个人同时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穿越的方式怎么可以是不一样的呢?在同一部电影里,穿越的逻辑至少要保持一致。
所以说,《你好,李焕英》的穿越设定出现了BUG。
电影的叙事推进也比较机械。“帮母亲买电视”、“动员母亲参加排球比赛”、“撮合母亲和沈光林”是叙事中的三个阶段,这三段相互割裂,缺少融合,有点像情景剧的感觉,应该说这是剧作环节的缺失。
还有,电影在煽情方面有点用力过猛。在结尾部分,贾玲的哭戏分量太重了,如果适当控制一下,点到为止,效果应该会更好。
唠叨了一点《你好,李焕英》的不足,但我接下来要说的是:这些不足,对整个影片来说根本上是微不足道的。去网上看看普通观众对影片的反应,大家对这些小问题根本就不在意。
这是因为,贾玲做对了一件事,这个对的地方足以掩盖其他所有的瑕疵。
贾玲做得对的地方就是:《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狠狠地歌颂了母女之间的亲情,不留余地。
在贾玲的叙事中,丝毫没有我们平时在网上看到的以及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种对亲情、对家庭关系的负面表达。
代沟?代沟是什么,不存在的。
抱怨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也是不存在的,没有那么多矫情,贾玲想表达的是人要更加理解母亲,理解做母亲的不易。
电影从头到尾,贾晓玲就在为一件事而忙活,那就是怎么才能让母亲高兴。
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呢?从创作者贾玲的角度而言,母亲早逝,没能看到她后来的成功,没享到她的福,她的内心有遗憾和亏欠,拍一部电影是这种情绪的抒发。
从剧中人贾晓玲的角度而言,让母亲高兴是行为本身,也是动因本身。也就是说,为母亲做点事情、让母亲高兴,不需要理由。
是的,母亲爱子女,子女爱母亲,这原本就是不需要理由的。这是生物的本能,属于“天伦”的范畴。对这种爱的歌颂,是自然的,正常的。
然而,在网络上在电视上,多年来有太多那种反自然不正常的东西存在,真是把人弄恶心了,弄疲了,忽然间大家看到了《你好,李焕英》这样一部三观正常的电影,真是喜欢的不得了,恨不得奔走相告,让其他人都去看看。
现实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所有家庭都关系和睦,和睦的家庭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和睦。但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绝对没有女权婊们所污蔑的那么不堪。
另外,正因为现实没有那么美满,人们才希望在文艺作品中看到更多美好的、值得憧憬的情感。简而言之,人民群众需要正能量。
贾玲提供了大家需要的正能量,大家也用掏钱买票的方式给了贾玲奖赏。《你好,李焕英》就这么火起来了。
文艺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关于上文所述的那些精神垃圾,我没少发声,可是批驳也好骂街也好,终究是说理的方式,其作用是有限的,影响面就更有限了。可是《你好,李焕英》一出,立马就把那些精神垃圾扫进了垃圾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应该对贾玲道一声感谢。也祝福她,早点找到合适的伴,早点结婚,不要错过做母亲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