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六集

少     年  (六)

姐姐雨琴和我们吃完了自己分到的那份午饭,两个煮熟的烂白菜帮子玉米面菜团。

然后,我和大弟雨泰带着姐姐重新返回浑河北岸;到了浑河大堤上,我和弟弟雨泰上午走过的脚印,已经被白雪覆盖,一点也看不出我们曾经走过的痕迹。

我们来到浑河岸边的那一排榆树下,姐姐便急不可耐地用手去扒树皮。由于是三九天,树皮和树干都冻在一起,用手是扒不动的。

于是我又拿出上午的凿子,把树皮翘起来一条边。一看有了把手,姐姐便死劲抓住翘起的树皮,双手一用力,随着树皮从榆树上被撕下的沙沙声,便见一条榆树皮自下向上,应声从榆树干上被撕了下来,足有三米多长。

姐姐是沈阳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运动员,每周星期三、星期五、星期日都在沈阳市体育馆接受体育训练,而且中午有一顿免费的午餐,所以,姐姐的体力很好!

姐姐赵雨琴曾经在1964年辽宁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取得了辽宁省女子跳高第一名(冠军)的成绩。后又参加全国青少年运动会比赛,获得女子跳高第六名的成绩。

姐姐一看扒树皮有门,便放开身段一条接一条地扒撕了起来。

眼见一棵榆树的皮全都被姐姐扒了下来,我急忙拦住了姐姐,说道:“姐,姐,别全扒光,给榆树留半面树皮,明年榆树还能活!”

姐姐停住了手说道::“留什么留,我们不扒,别人还是会把树皮扒光的。”

在我的百般阻挠下,姐姐给每棵树留下了三分之一的树皮。第二年春天,我和弟弟又去了浑河大坝,希望冬天留下树皮的榆树,能长出榆树钱和榆树叶。

我们到了浑河大坝,向南远远望去,那一排榆树,全都露出了白花花的树身,已经没有了一丝树皮。

正让姐姐说着了,我们没扒的树皮,已经全被别人全部扒走,一点也没剩。

这次扒的树皮很多,足足装了满满三个小麻袋,我背两袋子,姐姐背了一袋子,八岁的大弟雨泰,自己跟在我们的后面,大家兴高采烈凯旋般的回到了家中。

几十斤的榆树皮,在奶奶的指点下,削去老皮,留下靠树干的嫩皮,再用剪子把嫩皮树剪成一寸见方的小块。

奶奶在万恶的旧社会里,曾经多次吃过榆树皮,所以,很有经验!

剪好的的树皮块,放在家中的大生铁锅里,铁锅坐在炉子上,一锅一锅地慢慢炒干。当树皮块中的水分挥发没有了时,白白的嫩树皮已经变成了金黄色。

脱水的树皮,晾凉后收集到面袋子里,准备深加工。

我和雨泰弟,一共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扒来树皮全都炒干,装进了面袋,一共能有十多斤炒好的树皮块。

第三天,我便去后楼老孙家,开始用石磨磨榆树皮面。

老孙家住在后楼的二楼,家里的厨房里有一盘石磨。石磨的直径大概有600毫米,分上下两扇,每扇磨扇高度大概在200毫米左右。

平时来他家磨面,由于都是三斤两斤的高粱或玉米,时间都不长。

可是这次十多斤榆树皮,却是比苞米或高粱都难磨。

榆树皮非常涩,磨眼里放多了,根本就推不动;所以,每次只能放进一块树皮,即使是这样,感觉那石磨还是有千斤之重,只有使出全身的力气,那磨才能旋转。

本来就吃不饱,再加上一身的浮肿和脓疮,只能转两三圈磨,就休息几分钟,然后再推两三圈石磨。

每天在磨完榆树面后,都得回家清理身上的脓疮,用手纸沾上盐水,慢慢地擦洗伤口流出的脓液,然后用清洗干净的旧绷带重新包扎好;周而复始,十多斤榆树皮,整整用了四天才全部磨成榆树皮面。

眼看就是1961年的腊月初八!

腊月初八正是爷爷六十一周岁的生日;这一天是1961年1月24日,马上就快月底了,家里的粮食几乎都见了底,爷爷的生日,就只好用榆树面烙饼。

榆树面,用温水和好,又滑又粘,十几斤榆树面,和了满满一大洗衣盆。

妈妈在榆树面里加入一点盐面,和在榆树面里,就开始烙榆树面饼。

妈妈烙出的榆树皮面饼,也装满了另外一个大洗衣盆!

榆树面饼全都烙好后,妈妈就开始给我们孩子分榆树面饼,每个人六张饼;榆树面饼一到手,我们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开始的两张饼,还没有吃出什么味道,就都飞快地进到肚里。

从吃第三张饼时起,每咽下一口榆树面饼,都感觉到那树皮的纤维,轻轻地扎疼嗓子和食道,又痒又疼,但是疼痛却不能阻止饥饿的我们,对这顿饕餮大餐的享用!

(未完待续)

赵雨祥,清风细雨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于  铁岭银州

1、这张照片是我的姐姐赵雨琴,1969年3月在沈阳工业学院读书时在沈阳的留影;半年后,姐姐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尔滨市一座生产导弹引信的军工企业。

2、这张照片是1986年8月,我和大弟雨泰在沈阳和平区南运河带状公园留影。大弟雨泰1968年9月到辽宁省开原县松山公社麻线堡大队插队(知青),1971年9月抽调回沈阳,在沈阳铁路机务段工作,职务火车司机。

(0)

相关推荐

  • 浑河晨景

    浑河古树旁,清晨迎朝阳.夜降飘瑞雪,大地换新装.                                                  2021 · 1 · 27.(原创)

  • 老家那棵老榆树

    老家屋后的那棵老榆树,总是在我印象中挥之不去,她苍老的身躯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当和煦的春风吹来,她都要挺起倔强的腰身,竭尽全力奉献出无尽的新绿,让无数的榆钱儿挂满枝头.我忘不了童年的欢心,记得住往日的 ...

  • 王紫烟丨榆皮面

    几十年来,一种东西始终让我难以忘怀:榆皮面. 其实,榆皮面,我没见过,但我肯定吃过,邻居婶子常说,我母亲是做榆皮面的高手.只可惜,三十多年前,随着唢呐哽哽咽咽的哀乐,愚钝的我,把对母亲的记忆定格为一片 ...

  • 浑河岸边

    碧水蓝天秋光好, 双节河畔菊花娇 空竹飞转彩带俏 极剑英姿笛箫邈 曼舞秧歌开怀笑 吹拉弹唱自逍遥 柳荫席地酒香醉 它日远朋再相邀 2020-09-27 

  • 冬日浑河

    清晨阳光挂树梢,河道雾气空中飘.只见飞禽来戏水,仿佛人间仙境到.                                                                     ...

  • 【灵璧小说】流泪的白桦林

    流泪的白桦林   文/思寒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脍炙人口.旋律优美的东北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就会唱了.她伴随着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一集

    回家(一) 呼啸的西北风卷着鹅毛大雪,沿着清河水库的冰面,由西北向东南狂暴地刮过来:乌云几乎压在地面上,和漫天的大雪搅在一起,分不清四周的天空和山峦. 宽阔的水库冰面上,西北风卷起的雪浪,滚滚而来.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二集

    回家(二) 生产队一般社员的家庭扣完口粮款后,余款基本就所剩无几! 社员家里劳动力多的,扣除口粮款后,还能有一些结余钱款. 劳动力少人口多的家庭就惨了.社员分到的粮食越多,所挣的工分钱就越不够交口粮款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三集

    回家(三) "留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倡议书,在八棵树广播站有线广播网一经宣读,立刻就有一些大队青年点的同学,开始作出支持的响应. 很快,我们大队也有人贴出了拥护的标语. 根据倡议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四集

    回家(四) 宫家堡子虽然是一个生产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屯. 村子里只有唯一的一条从北向南,勉强能走一挂马车的土路.路东最北面只有三户人家. 再往南行,剩下的十几户人家都住在路西.村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五集

    回家(五) 陡峭斜坡面大石板上的积雪冰寒刺骨,抠在雪里的十指渐渐地失去了知觉,我们机械的向斜坡下移动着. 抢着的冰雪顺着掀起的上衣,灌进了肚子和胸部,也不敢腾出手来清理清理.终于,我们手脚并用,两个人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六集

    回家(六) 因为,从八棵树开往开原的长途客车,如果提前坐满了旅客,长途客车的司机就可以提前发车.为此,同学们立刻加快了脚步,向八棵树方向急冲冲地赶去. 出了夏家村,一直向南走就来到了大清河.冬天的清河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七集

    回家(七) 八棵树镇上,当年只有两家国营饭店:一个在八棵树镇的中间,在靠近八棵树公社政府所在地的地方:另一个在八棵树镇的最西头. 当时,每家饭店里都排满了饥饿的准备回家的知青:我们走完了这两家饭店后,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八集

    回家(八) 原来这个农村的小伙子,去年腊月在开原县城西面的乡里,和一个姑娘新订的婚. 小两口情投意合,讲好今年正月初一去准老丈人串门,没想到和我们一样没上去汽车.又怕未婚妻有想法,也决心步行赶去开原西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九集

     回家(九) 冰层"冷胀热缩"的道理,同学们虽然都懂:可是,每次听到冰层下,那连绵不断响雷般的巨大轰响声时,我们还是都下意识地停住脚步,提心吊胆,感觉很是恐怖. 每次都是这种害怕沉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十集

    回家(十) 安抚好带路的老乡,回过头来我开始安慰愤怒的同学们:然后让大家背朝西北,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各自的花生,虽然都是生花生,但必须先吃些东西再说:花生已经冻得像子弹一样,在嘴里得化十几秒钟才能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