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岁读高中,26岁攻克世界难题,“别人家的孩子”背后是父母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科学规律

最近,26岁中科大特任教授陈杲攻克世界数学难题的消息在网上刷屏了。网友纷纷评论“这太硬核了”,充满膜拜。

陈杲博士(左)与沃尔夫奖得主沙利文教授合影

而且,陈杲教授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叫陈杳,她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3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这姐弟俩不光名字相似,连表现也一样优秀。

这两个孩子怎么都那么牛?他们爸妈到底是怎么教的?当搞清楚其父亲是谁后,他们能获得这么瞩目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杲、陈杳的父亲叫陈钱林,是国内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他曾任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现任广东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讲座专家。

简单来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别人家的爸爸”。近日,相关媒体报道了陈钱林的家庭教育理念,值得广大家长学习!

相关报道:26岁中科大特任教授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姐姐也是名校博士!爸爸分享家庭教育心得

科学引导孩子自学

陈钱林校长分享了他所倡导的“自立教育”家教理念: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陈钱林校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陈钱林家庭教育的核心。自学能力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爱因斯坦的自学能力就超乎寻常。陈杲在12岁之前就自学完高中3年数理化的课本。

两个孩子仍在幼儿阶段时,陈钱林就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通过假设、联想、归类与推理的形式,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愧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陈钱林除了掌握教育学的知识外,其对心理学必定也有独到理解,他掌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已从婴儿时期的直接行动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处于该思维阶段的孩子已具备运用形象符号的能力和语言,并有一定的计划性及预见性,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游戏,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陈钱林非常强调“游戏形式”。孩子天性爱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对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调动愉悦、兴奋的正性情绪体验。

假设、联想、归类与推理这些步骤其实已经涉及“科研思维”了。假设是科研的第一步,联想令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发展,归类及推理则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国内的主流教育中,一般到了硕士阶段才会开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就算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也是到了中学阶段才开始。陈钱林校长明显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而且,上述步骤完成后,陈钱林校长还引导孩子反思及感悟,这也非常关键。

反思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提升。感悟不但能转化为知识上的沉淀,还可能在感悟的过程中得到“顿悟”!

“顿悟”会令孩子对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产生愉悦、兴奋等强烈的正性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形成对思考、学习上瘾的“学神”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天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尤其是在真正掌握了科学教育心理学以及高效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在这里又要提到爱因斯坦。他并非天资聪颖,4岁才开始说话,有英国心理学家认为其可以被诊断为“艾斯伯格综合症”,这是“自闭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他是因为一些偶然因素,不经意间培养出对物理和数学的痴迷,造就了其“学神”地位,最终在科学界作出巨大贡献。

爱因斯坦的“学神”状态是如何塑造出来的?我在视频中讲述了背后的真实故事

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体验,才有利于塑造“学霸”、甚至“学神”的状态,更要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利用榜样引导孩子立长志

除了自学能力外,陈钱林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核心是“志向”。他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金钥匙——志向会产生引力,自学会产生推力,如果具备了这两种力量,普通的孩子都有可能成大材。”

陈杲12岁入读高中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觉性,总是不愿意学习,这往往是因为缺乏坚定的志向。陈杲与陈杳在父亲的引导,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这能够令他们不断努力、自律,一步步走向成功。

所以,“常立志不如立长志”。当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并持续为此持久地努力、坚持、付出,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就。

那该如何树立远大的志向呢?陈钱林的建议是“让孩子接触名人,是立志的好办法”。

陈钱林自身就是个成功人士,志向远大。相信他在生活中一定会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塑造了良好的榜样。

而且陈钱林作为教育专家、名校校长,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人际资源,这为他的孩子在生活中近距离接触名人提供了机会,找到心目中理想的榜样。

那如果一般父母没有这么好的资源时怎么办?父母可以让孩子多阅读名人传记,给孩子讲名人的奋斗故事,引导孩子向他们学习。

当孩子找到榜样后心中会产生憧憬,并成为其学习上的动力。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再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时间表,并做到劳逸结合。

制定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计划能力及自律性的关键。不少教育家都非常提倡,除了陈钱林外,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原院长陈卿教授也曾一再强调过。

努力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而我们接诊的很多青少年患者的父母,他们也是教师、甚至校长,但往往只是掌握课本知识和刻板的教学技巧,对科学的教育理念几乎毫不了解。他们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理想的父母。

而且,不少孩子的天资完全不输陈杲,从小聪颖过人。可最终,他们在父母的高压式教育下不堪重负,患上严重的学习障碍或精神心理障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休学在家,与昔日的成绩与辉煌形成巨大落差。

所以,如果父母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优秀,一定要先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尤其需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前沿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心身健康成长。陈钱林分享的教育方式就非常值得借鉴。

最后,父母除了言传,还要身教。虽然大部分父母不用上学、没有学习压力了,但也要以身作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能打游戏、不能出去玩。可当孩子拼命学习时,父母自己却在吃喝玩乐。这样如何让孩子真心信服父母的教诲?

因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刻苦努力,将来有所成就,该出发点是值得认可的。但很多父母没有看到背后的关键所在:

“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就,往往是因为他们有“别人家的父母”!

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越来越优秀,为人父母者就不能停下学习的步伐,不断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变得更加优秀、有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