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高速度为常数以及光速不变的推导和证明

很多网友对光速不变定律感到疑惑,甚至质疑,是怎么确定宇宙最高速度是光速的?

光速不变,是指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299792.458公里/秒。也就是说,即使两束背向发射的光,它们的相对速度也是299792.458公里/秒,跟我们日常的认识完全不一样,是不是?

我们现在都知道光属于电磁波(虽然具有波粒二重性),那么光必然也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计算出光速c=sqrt(1/μ0ε0)(其中μ0和ε0分别是真空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是常数),对于任何参考系应该都成立。

虽然麦克斯韦方程组并没有明确光速不变的,但是由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本身并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参考系,以上的推导也没有预先规定一个参考系。由此可见,在任何一个惯性系中,麦克斯韦方程组都成立。也就是说真空光速是一个基本宇宙常数,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隐含了光速不可变的。

麦克斯韦方程组虽然是最美的公式,也是最不可置疑的公式。但是仅靠理论计划,还是让有些人难以接受的,那么光速不变有哪些实践证明呢?

最著名的光速不变证明的四项事实如下:

1) 恒星光行差。

——光行差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光速也不随时间变化。所有恒星的光行差都为20.5″角距,证明所有恒星的光速都相同。

因为地球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因此,对于一颗正在头顶上方的恒星,在地球上看来,光线并不是垂直照下来的,而是有一定的倾角仅,这个角度被叫做光行差常数,它与恒星的距离无关。

光行差是由英国学者布莱雷德观测发现的,他的初衷是为测定恒星的周年视差,却于失败中意外发现了光行差。1725年,他测出天龙座的一颗星存在以一年为周期的20″的微小位移,可是位移的方向与预期的视差位移不同。他成功地解释了这种物理效应,并把它定名为光行差。α约为20.5″。将α的观测值和地球的公转速度代入k=v/c(k为光行差常数)的公式,就可以求出光速。

2) 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

——如果光速是变化的或者是不同的,那么恒星应该具有多个位置和任何拉长的现象,如好像一段线。然后这跟实际观察不一样,恒星都是一个个小圆点,所以可以反正光速不变。详细推理和计算有点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找。

3) 恒星都静止。

——所有恒星的光速都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始终恒为常数c不变。这是因为如果光速不断变化,则看起来恒星必然是运动的,原理和2)类似。

4) 太阳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背景:当时科学界都认为宇宙中充满不可见的物质“以太”,所有星球都处于以太之中,可以想象为浸没水中一样。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我们必定在穿越以太,同时又由于地球在自转,我们有时候会迎着以太穿越,有时会背着以太穿越。

如果以太存在,且光速在以太中的传播服从伽利略速度叠加原,这意味着光速对于我们会时快时慢。那么只要测出光速的变化,也就证实了以太的存在。基于这种思想,还是1887年,,迈克耳逊和莫雷进行了实验,用一个分光镜将一束光分成两束相互垂直的光,让它们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后再进行干涉,原理如下图。

如果以太风存在,那么S-M1段反光的时间t1:

S-M1段反光的时间t2:

加入有以太存在,或者说光的速度存在变化,那么t1和t2的时间应该不一致,就会在O上面产生干涉条纹移动。

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没有干涉条纹的移动,也就是说光速没有变化!一丝一毫都没有!

就目前人类认知而言,无论是从推导计算,还是从实际观察检测,都没有发现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发生过变化,永远是一个常数。

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当然,从相对论的质增效应解释,任何携带信息的物质,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更不可能超过光速。因为当物质速度无限接近于光速的时候,它的质量就会变得无穷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实验和检测手段都比过去有了质的提升,但是仍然没有发现传递能量或者携带信息的物质超过光速,也没有发现光速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发生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