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

[概述]
  妇女一般在“七七”之年,月经终止,称为“绝经。或“经断”。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或面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等各种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证侯”.亦称。经断前后诸症。。西医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本病症状往往三三两两出现,表现有轻有重。大部分妇女绝经期无明显症状。毋须治疗,少数妇女症状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其症状持续时间有短有长,’短则数月半载,长可达数年之久。
  本病在古代医籍无单独记载,但其症状常散见在“年老血崩”“年老经断复来一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该病临床并不罕见,于六十年代开始,在教材中就有讨论.现代妇科专著如《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百灵妇科》等均有专篇沦述。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在绝经前后.《内经》云: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由于经绝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生殖机能逐渐减退以致丧失,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而使机体阴阳失于平衡而导致,肾虚是致病之本。临床常见的有:
  一、肾阴虚 产乳过众,精血耗伤.天癸渐渴,肾阴不足,则肾阳偏亢.或心火偏旺.
  二、肾阳虚 月经将竭,肾气衰,命火不足,虚寒内盛.脏腑失于温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紊乱,或量多、血崩,或推迟、稀发、闭经。
  2.血管舒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等。
  3。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易于激动,抑郁、忧愁、失眠、甚或情志异常。
   绝经期虽多在四十九岁左右,亦有因素本肾虚,天癸早竭.于四十岁前即出现经断前后诸症者,即西医所谓“卵巢功能早衰”.临床当注意慎勿妄用攻伐。
  (二)检查 绝经年龄为症瘕、癌肿的多发时间,月经过多、崩漏、或经断复来当结合现代医学理化检查以排除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鉴别诊断 某些内科疾病如眩晕、心悸,水肿等其临床表现和本病相似。但本病多伴有月经紊乱.且发病年龄在绝经前后。.

  [辨证论治]
  本病主要因肾虚所致.治疗以固肾为主,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若肾病涉及他脏者,则需兼而治之。
  一、肾阴虚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月经推迟、稀发、量少、甚或闭经。平时带下少.阴道干涩。
  2.全身症状: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皮肤瘙痒或如虫行.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3.证候分析:经本于肾,肾精亏少,天癸虚竭.则精血不足,故月经推迟、稀发,量少,甚或早绝。阴津不足,不能润泽阴户,故带下量少、阴道干涩。
  (二)治疗
  1.治则:滋肾养阴。
  2.方药:可用左归饮或知柏地黄丸。
  (1)左归饮(方见月经后期)加制首乌、龟板。
  上方熟地,枸杞,山茱萸,制首乌滋肾养阴,填补精血.山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补后天以养先天。龟板育阴潜阳以补冲任。 ,
  (2)知柏地黄丸(方见经行口糜)。
  若皮肤瘙痒者,可加蝉蜕,防风、白癣皮等润燥止痒。头目眩晕者,可酌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平肝熄风。或加牛膝、寄生以引血下行。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证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治宜滋肾补心,交通心肾。可兼服、补心丹(《摄生秘割》).
  生地 玄参 麦冬 天冬 党参 丹参 茯神 枣仁 远志 五味 柏子仁 桔梗 当归 蜜丸,朱砂为衣。
  方中用生地,玄参壮水制火.丹参、当归补血养心,人参、茯苓以益心气.远志、柏子仁以养心神.天冬,麦冬增阴液,枣仁、五味酸敛心气.桔梗载药上行.辰砂为衣,以其安心神。全方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或用坎离既济丸(《沈氏尊生书》)。
  当归 熟地 生地 山茱萸 牛膝 麦冬 天门冬 白芍 山药 五味子 龟板 知母 黄柏
  方中当归,熟地、白芍补血和血,生地、麦冬、龟板、知母滋阴清热,黄柏坚阴.山茱萸、牛膝滋阴补肾,山药补后天以养先天。此方滋肾补心,交通心肾。 .
  若阴虚火旺,兼见烦躁易怒,胁痛口苦,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甚或情志异常者,治宜育阴潜阳。可以左归饮合二至丸(方见经期延长)。
  二、肾阳虚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月经过多、崩漏或闭经。
  2.全身症状:腰膝瘦软,面目肢体(尤以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便溏.尿频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3.证候分析:肾虚封藏失职则月经过多或崩漏,若肾虚不能温煦脾阳.脾不健运.生化无权,则精血无以化而闭经。肾虚则腰膝酸软,阳虚气化不行,水湿不运则浮肿。便溏,肾阳虚,经脉失于温煦则形寒肢冷,肾阳虚则膀胱气化不行则尿频,失禁等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均为肾阳虚之象。
  (二)治疗
  1.治则:温肾扶阳,佐以健脾。
  2.方药:右归丸(方见月经后期)合理中汤(方见经行泄泻).
  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滋养肝肾;附子、肉桂、干姜、鹿胶、杜仲.菟丝温肾补阳;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调经。便溏者去当归加肉豆蔻以温肾止泻。
  若肾阴阳两虚者.时而畏冷.时而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舌苔薄,脉细.治宜补肾扶阳.滋养冲任,方用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合二至丸(方见经期延长)加热地。
  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戟 黄柏 知母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温肾阳,熟地、女贞,旱莲草滋养阴精.黄柏,知母滋肾阴泻相火. 当归温润养血而调冲任。
  [预防与护理]
  更年期妇女当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若能心情舒畅,适当活动.使阴阳平衡,则身心健康,则可适应这一生理变化时期,而无特殊症状。
  [预后]
  本病治疗得当.调理适宜,多可向愈。
  [结语]
  经断前后证候.为妇女在绝经年龄因肾气虚、天癸竭、冲任二脉匮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其病在于阴阳偏虚,治疗着重补肾滋肾.并根据其所连系的脏腑而加以调摄。用药不可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劫津伤阴。
  绝经期妇女. 因。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的自然规律,若出现月经紊乱,只需调节阴阳, 以达到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诸证可愈。
  [文献摘录]
  《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女子到绝经年龄, 由于肾气衰.天癸竭.全身机能相对减弱;只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内在条件.而发病与否也还与某些人的特异体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禀赋不充,或久病失养,兼之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失度,或外邪侵扰等因素,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和,进一步损伤冲任二脉的结果。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要以调冲任为本,而调冲任又当调脏腑、和气血,其中尤.须注重肝、脾,肾三脏。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为精血之根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泉。三脏功能调和,则气血自滋,冲任自调,诸病不起。
  绝经前后诸症系因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而致的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潮热面红,情志异常等多种症状。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
   诊断依据
  1。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
  2.见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证治概要
  绝经前后诸症病在肾及冲任。其致病因素包括体质虚弱,以及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等因素。其病机主要为肾虚,包括肾阴虚与肾阳亏虚。其中因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阴亏虚,阴虚阳亢;或因肾水不能上滋心火而致心火独亢;肾阳虚,命门火衰,脾土失煦而出现脾阳虚证候;或因情志失疏,损伤心脾,而兼有心脾两虚者。肝肾阴虚者,治宜滋养肝肾,或兼以育阴潜阳、宁心降火。肾阳亏虚者,治宜补肾助阳,或兼以温补脾阳,或补心健脾。总之,治疗重在滋肾补肾,并根据有关脏腑病症予以调节。用药不可肆意攻伐,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劫津伤阴。犯虚虚之戒。
    分证选方
  一、肝肾阴虚证
  [主症] 经行先期,量多色红或淋漓不绝。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养肝肾。
  [常用方]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24g,山萸肉、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9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空腹温水化下,每日3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如头晕较甚,血压偏高,烦躁易怒者,为肝火偏旺,酌加钩藤、龙骨、牡蛎、磁石、夏枯草等平肝潜阳,息风泻火。
  2.如见心悸失眠者,为心火偏旺,加黄连、知母、珍珠等,以清心降火。
  3.如经量过多,加阿胶、丹皮、血余炭等,以清热凉血,养血止血。
  4.如经量过少,经行不畅者,加益母草、泽兰、月季花等,以活血通经。
  5.如见纳少,脘腹闷塞,舌苔白腻者,为兼有痰湿,加陈皮、制半夏、茯苓等,以燥湿化痰。
    [按语]
  1.本方熟地黄重用,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食少及便溏者慎用。
  2.服药期间,忌食萝卜。
  3.阴盛阳衰,手足厥冷,感冒头痛,高热,寒热往来者不宜用。
  4.据报道:用本方丸剂治疗手术后绝经、自然绝经、绝经前后患更年期综合征者23例。结果:显效9例,占39.1%,有效14例,占60.9%。用本方治疗6月,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焦虑、急躁、失眠等症状均显著好转。此外,经本方治疗1年后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放免法测定血中激素水平,发现促卵泡素明显降低,雌二醇明显升高,促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提示本方可能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兴奋而起作用。
    [参用方]
  1.清眩平肝汤(《刘奉五妇科经验》):当归、桑叶、菊花、黄芩、女贞子、早莲草、红花、牛膝各9g,玄参6g,白芍、生地黄各12g。水煎服,每曰1剂。功用:滋肾平肝,清热养血。主治:妇女绝经前后或行经前后头晕头痛或血压升高,烦躁者。
  2.更年舒糖浆(《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2):31):当归、白芍、菟丝子、黄柏、仙灵脾各30g,生地黄、熟地黄,知母各60g,红枣50g,川芎、炙甘草各40g,淮小麦20g。制成糖浆,每次50ml,每日2次。功用:补益肝肾,养阴降火。主治:妇女绝经
前后五心烦热,口干便结,腰膝酸软等症。
  3.复方紫草汤(《中医杂志》1980,(10):28):紫草30g,巴戟天、白芍各18g,淫羊藿、麦冬、五味子各15g,当归、知母、竹叶各lO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滋肾降火。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属肝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烘热烦躁,舌红少苔。
    二、肾阳亏虚证
  [主症] 月经愆期或闭阻不行,行则量多,色淡质稀或淋漓不止。神萎肢冷,面色晦暗,头目眩晕,腰酸尿频。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 补肾助阳。
  [常用方] 二仙汤(《妇产科学》)。
  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各9g,黄柏、知母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见纳少便溏,面浮肢肿,四肢不温者,为兼有脾阳亏虚,酌加干姜、白术、茯苓等,以温中健脾。
  2.如有心悸善忘,少寐多梦者,为心脾两虚,加酸枣仁、五味子、炒白术、黄芪、夜交藤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3。如月经过多,加血余炭、艾叶炭、贯众炭等,以固经涩血。
  4.月经过少者,加泽兰、穿山甲、益母草等,活血通经。
    [按语]
  1.本方临证使用时宜加益母草、杜仲、桑寄生补肾调经,枸杞子、白菊花平抑虚阳。
  2.据报道:本方能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并调整该轴的功能,使其不至紊乱,进而调整全身的内分泌功能。仙茅、仙灵脾更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3.据报道:以二仙汤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症21例,其中加丹参、白薇开泄胸中烦热;加苏子、沉香针对烘热汗出;大便稀者,酌减知母、黄柏,均获得满意疗效。
    [参用方]
  1.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240g,山药120g,山茱萸90g,枸杞120g,鹿角胶120g,当归90g,肉桂60g,制附子60g,菟丝子12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2—3丸,以滚白汤送下。功用: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见神疲气怯、畏寒肢冷、腰膝疲软、浮肿便溏、月经紊乱或崩中漏下,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白,脉沉迟弱。
  2.妇更饮(《中医杂志》1984, (4):43):生地黄、紫草、桑寄生、钩藤(后下)、生麦芽各15g,仙灵脾、炒当归、制香附各lO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滋肾凉肝,调理阴阳。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属阴阳俱虚,头昏目眩,耳鸣腰酸,四肢欠温,怕冷,时而烘热汗出。舌淡苔薄,脉沉弦细。
    疗效评定
  1.治愈: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症状消除。
  2。好转:诸症减轻。
  3。未愈:诸症无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