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培初证治经验
一、急性胰腺炎(胰瘅)
1、首辨缓急,通下为先
急性胰腺炎有出血坏死型与水肿型之分。中医中药的适应症为水肿型胰腺炎,包括胆原性、蛔虫性、单纯性,以胰腺分泌受阻、水肿渗出为病理机制,主要症状是中上腹疼痛、发热或黄疸伴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等,血尿淀粉酶增高可明确诊断。“六腑以通为用”、“实者攻之”是治疗大法。仲景以结胸命名,用大陷胸丸主治。我们以生甘遂末1.5g吞服,即可起到便通痛解的作用。续用疏肝和胃清热导下之法,其中茵陈、柴胡、山栀、黄芩疏肝利胆、清热理湿,生大黄、朴硝、川厚朴、炒枳实通腑导下,一般3~4天后即可使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10~14天即可痊愈出院,其中胆原性胰腺炎的病程可适当延长。
2、动静有别,忌油而不禁食
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是禁食7~10天,目的是使水肿的胰腺通过禁食休息得到恢复。中医的治则是通过疏导之法使受阻的胰液得以正常排泄,从而消除胰腺的水肿。这样在禁食问题上我们在第2天得泻后痛缓解即可进以薄粥,可免去吊针的痛苦与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烦恼。
3、通下适度,补救有法
患者对通下常有顾虑。急性胰腺炎泻下力越快,症状改善越明显。但过度的泻下又会使体力下降,因此要通下适度。若要使其泻下停止,当用《伤寒论》中有关止泻的方法:进食冷粥一碗以安胃止泻,这对甘遂药后通下过度有积极的止泻作用。
二、急性胆囊炎,胆泥沙样结石
急性胆囊炎、胆泥沙样结石表现的症状是中上腹痛或偏右腹痛,呈持续性剧痛,常有泛恶、呕吐、发热或黄疸等,为肝胆湿热蕴结、气机失调、横逆犯脾袭胃,乃有形之实邪阻塞中焦,上干阻隔不通。根据“实者攻之”、“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轻者用大剂生大黄、朴硝、大柴胡汤加减,重者用大陷胸丸攻逐散结导下。一般在急性期得泻后中上腹疼痛即可缓解,对急性胆囊炎3~5天即可明显见效,对泥沙样胆结石应连续服药,在得泻3~5天后需继续服用,同时配合脂肪餐以助胆囊收缩,从而排除泥沙。
三、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思路
1、润燥清热相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以口鼻咽喉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燥症范畴。燥表现为内燥、凉燥,其本质是水亏火旺,水亏为肝肾阴虚,火表现为心火、胃火、肝火、肾火。润燥须与清热联合应用,药用玄参、生地、麦冬增液,知母、银花、石膏清热,两者配合,相得益彰;清心则用黄连、连翘、莲子心,清胃则以石膏、知母、银花,津亏再伍石斛即是治疗燥热的效方。
2、健脾养阴杜生痰之源,合化痰软坚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或甲亢或甲减。用健脾养阴的药物治疗有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代表方。脾虚则生痰生湿,肿块由是而生。健脾药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白扁豆,从增强脾运以杜生痰之源。出现甲减又当补肾温阳,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温通寒痹或清热利痹以消解痹痛,调节机体抗病能力
类风关、皮肌炎、痛风等疾病除局部关节酸痛红肿,还有肌肉酸痛等症。中医从热痹论治,彭主任多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垂盆草、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天仙藤等,清热通痹以调节机体抗病能力;寒痹者可用生地、菝契、制川乌草乌、三棱、莪术、水蛭、蕲蛇,通过温通痹阻以调节免疫功能,常可立见其效。
4、凉血祛风、醒脑化痰用以抗过敏除宿根
风疹块、哮喘、过敏性紫斑等过敏体质常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见效。借用其机制,可用生地、丹皮、赤芍、银花、苦参、地肤子、白癣皮、干土茯苓、(豕希)莶草等凉血清热祛风,亦可用安宫牛黄丸寒热并用之法。
5、强调补肾固本,切断过敏之根源
哮喘之发常与过敏性鼻炎有联系,临床用川椒目、蜂房、白芷、辛夷配合鹿角片、补骨脂、菟丝子、附子等温阳益肾之剂,其结果是鼻炎好转,哮喘亦因之缓解,体现了温补肾阳与抗过敏的关系。
6、寒热并用、增强免疫,除“再障”之高热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高热,用抗生素治疗常不见效果,原因亦是与免疫有关。使用抗生素时间稍久免疫功能更趋低下,高热却不退,成欲罢不能之势,可用柴胡60g、黄连10g、知母30g、黄芩30g、半夏10g、银花15g、干蟾皮12g、附子15g等寒热并用之法可解其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