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与世隔绝300年73人共居一洞,如同世外桃源
许多人在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之后,更加愿意去看一看山村的朴实,甚至会羡慕古代诗人笔下隐居的世外桃源生活。虽然我们生活的地方周围都比较繁荣,大多数的人都在祖国的治理下安居乐业,但是仍然有一些人隐居在世外。在多山的贵州,隐匿着一个至今还穴居在山洞中的苗族部落,叫做中洞苗寨。
中洞苗寨在紫云县的水塘乡,从这一名字就可以猜测出这里是在洞中居住的苗族寨子,这也是我国乃至全亚洲最后在洞穴里生活的部落。这是一个宛若苍穹的大洞穴,它位于海拔1800米处,洞宽100多米、高50多米、深200多米,住在中洞里的人被称为高山苗,是苗族的分支。洞穴里仍然有18户人家、共73人共居一洞。真真正正的过着男耕女织、古代诗人都羡慕的世外桃源生活。
这个巨大的洞穴,像大山睁开的一只巨大的眼睛,站在洞口,恍惚觉得站在另一个世界的入口。由于采光的需求,大多数房屋都建造得离洞口不远。坚实的木头搭起整个房子的架子,竹篾编织成墙壁,壁上零星挂着农具,大多数房子没有屋顶,以洞顶作盖。“房子”的后面则是用木条钉成的牛棚和猪圈、鸡舍。洞内冬暖夏凉,洞穴顶上终年不断滴下的清冽泉水,顺着小竹槽流入过滤水池里,足够饮用。
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何他们要生活在这个洞穴当中呢?对于这件事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清朝,当时村民为了躲避土匪才隐居到这个山洞当中,之后就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洞中共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之后,一位美国人发现了这个中洞苗寨,看到这里的苗敏过着贫困窘迫的生活条件,之后还捐款10多万人民币,为中洞苗寨输送电路,要当地人们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
洞里民风古朴而淳厚,相互团结友爱。洞内居民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偶尔也出山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一边针织一边谈论着的各自的生活琐事。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从来与世无争。
在洞中央原来一所学校,有小操场、篮球架、简陋的教室一个不少。这所蓍名的洞中小学曾经有4个班级,50多名学生,除了洞中的孩子还有临近山区的20余名住宿生,来过8名支教的老师。2007年政府将撤销了这所学校,将学生安排到水塘镇寄宿读书,便废弃了。
政府虽然已经给他们修了水窖,安装了卫星电视;但是由于他们只能在山上石缝中少见的土壤里种植些玉米解决温饱,生活水准依然处于贫困壮态中。为了让这近百口的苗族民众从洞穴中搬迁出来,当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已经在不远的山下修建好新房,但是有人一搬到洞外就开始生病,于是“中洞”中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山下新建的房屋大都是空置的。
湖南卫视2006年播出《洞穴之光》2008年播出《变形记-爱在远山》之后,大家也慢慢知道了中洞苗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中洞也从蛰伏中苏醒,现代文明也逐渐融入中洞人的生活,各个徒步、探险队伍的进入,洞中也开了几家农家乐,既接待了游客也增加了收入,老人和孩子也开始期待外面的世界。
虽然说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或许真的会被时代所抛弃。但对于居住在这几十年的人来说,这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古时候,不也有许多文人不愿接受现实的喧嚣,选择隐居在世外安静的生活。或许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样,一个生活了几十年,冬暖夏凉的地方,寄存了自己的情感在这里。大千世界,不同于常的生活方式太多了,存在即合理;那么,你能理解这样的穴居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