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位41年,蜀汉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有哪些人?

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太子刘禅在成都继位,一直到263年亡国,刘禅在位41年,算是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了;北伐中原一直是蜀汉的目标,不过蜀汉国力弱小,并非所有人都赞成持续对外用兵,朝中自然也就有主战派和主和派,那么蜀汉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有哪些人呢?今天大概来说一说。

主战派:诸葛亮、蒋琬、魏延、姜维、夏侯霸、陈祗、张嶷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得很清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北伐中原为己任,先后五次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之后的蒋琬仍延续了诸葛亮对曹魏进攻的态势,不仅数次令姜维率偏师西进,还大造舟船训练水师,准备沿汉水东进攻取曹魏魏兴、上庸二郡,可惜壮志未酬(实话实说,蒋琬的这个策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魏延被刘备倚为心腹,虽然诸葛亮时期他的作用被削弱,但是在北伐这件事上他和诸葛亮的观点是一致的,234年诸葛亮病逝大军后撤回汉中,魏延还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意思是丞相去世了还有我呢!你们回成都治丧,我自己率军继续北伐。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衣钵传人,是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最彻底之人,先后11次北伐;夏侯霸是夏侯渊之子,同时还是刘禅的堂舅(张飞娶了夏侯霸的堂妹,刘禅娶了张飞之女),249年高平陵之变前夏侯霸官居曹魏右将军、讨蜀护军,是曹魏西线雍凉大军的第三号人物(征西将军夏侯玄和前将军、雍州刺史郭淮位在其上),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担心遭到司马懿清算逃入蜀汉,出任车骑将军,从此成为蜀汉坚定的主战派,多次和姜维一同北伐。

侍中董允和尚书令吕乂去世后,陈祗以侍中兼守尚书令,并加为镇军将军,虽然陈祗为人圆滑,和黄皓关系不错,但他同时也是主战派,是姜维在朝中的主要盟友;张嶷是王平之后的无当飞军主将,治理南中颇有成效,254年姜维第七次北伐,患有风湿、走路都有点困难的张嶷主动请战,最后率无当飞军殿后掩护姜维主力撤退战死沙场。

主和派:费祎、谯周、廖化、张翼
诸葛亮、蒋琬之后执政的费祎比较务实,他认为蜀汉国力弱小,主张休养生息,不主动对曹魏用兵,姜维每次用兵费祎只给不到一万兵马;谯周是三国有名的投降派,214年刘备兵临成都城下,劝刘璋投降的是谯周,263年邓艾兵临城下,劝刘禅献城投降的还是谯周,谯周是蜀汉坚定的主和派,为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甚至还写了《仇国论》。

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廖化也不主张频繁用兵,《汉晋春秋》记载廖化曾说过:“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张翼是另外一位反对姜维频繁北伐的大将,《三国志》记载:”维议复出军,唯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谯周之外,费祎、廖化、张翼等人虽是主和派,却非求和派,他们并不反对北伐,只是认为蜀汉国力疲弱,不应该不顾民生而频繁北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