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方】石学敏教授针灸治疗中风规范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脑卒中是在世界范围内多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古已有之”达数千年之久的“大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 (包括动脉和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1986年中华医学会曾将脑血管病分为十二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若干种病,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从病理上讲,前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受损;后者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及水肿挤压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多并发症(“四高一多”)特征,是世界性重大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且向低龄化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57个国家进行调查,因中风而死亡人数是这些国家人口总死亡数的11.3%,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肿。很多国家将中风列为前三种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在我国很多地区,中风发病率比冠心病和肿瘤高,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大疾病。
【临床表现】
中风因病位有浅深,病情有轻重,标本虚实也有先后缓急之差异,所以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及中风后遗症几个时期。
1.中风先兆
眩晕,半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无力。
2.中经络
突发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
3.中脏腑
(1)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二便闭结、舌卷囊缩、兼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口臭身热、躁动不安。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
4.中风后遗症
口眼㖞斜、失语、失明、上肢拘挛或软而无力、手指握固或不能伸屈、肩关节疼痛不能上举、下肢拘挛强直或痿软无力、足内翻或下垂、便秘、小便癃闭或淋沥。

针灸治疗中风规范

1.治则

根据中风的不同病机,采用不同的治则和配方。

(1)中风先兆:醒脑开窍,息风防闭。

(2)中经络: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3)中脏腑(闭证):开窍启闭。

(4)中脏腑(脱证):回阳固脱,醒神开窍。

(5)中风后遗症:醒脑开窍,矫偏和络。

2.配方

(1)中风先兆:上星、百会、印堂、肩髃、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完骨、天柱。

加减:眩晕加头维、风池;夜眠不安者,加四神聪、神门;烦躁者加合谷、太冲。

(2)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

加减:手指握固,加合谷、八邪;上肢不能伸者,加曲池。

(3)中脏腑(闭证):内关、水沟、十宣、风府。

(4)中脏腑(脱证):内关、水沟、气海、关元、神阙、太冲、内庭、气舍。

(5)中风后遗症

①口眼㖞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

②失语:风池、上星、百会、金津、玉液、廉泉、通里。

③上肢不遂:风池、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合谷、八邪、外关。

④肩关节痛:天鼎、肩髃、肩内陵、肩外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

⑤下肢不遂:环跳、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

⑥足内翻:解溪、丘墟、照海、筑宾、昆仑。

⑦失明:风池、天柱。

⑧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

⑨癃闭:中极、秩边、水道。

⑩小便淋沥:关元、气海、太溪。

3.操作

(1)中风先兆:上星,平刺0.5~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印堂,横刺0.3寸,施雀啄手法1分钟;肩髃,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达肘关节为度;曲池,屈肘取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到达食指为度;足三里,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麻胀感达足踝部;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麻胀感沿小腿外侧至足外踝;风池,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四神聪、神门,直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0.5分钟;合谷、太冲,直刺0.5~1寸,施呼吸泻法1分钟。天柱、完骨,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

(2)中经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水沟,向鼻中隔下斜刺0.3寸,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充满泪水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施提插泻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在原穴下1寸处,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前臂及食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3次抽动为度;合谷,直刺1~1.5寸,刺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食指伸直为度;八邪,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手指抽动为度;曲池,刺法同前;完骨、天柱,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

(3)中脏腑(闭证):内关、水沟,刺法同前;十宣,以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每穴出血量1~2ml;风府,低头取穴,直刺1.5~2.5寸,施提插泻法,令麻电感到达全头。

(4)中脏腑(脱证):内关、水沟,刺法同前;气海、关元、神阙,用雷火针或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法,持续时间4~8小时,不以壮数为限;太冲、内庭,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补法,施术1分钟;气舍,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连续运针持续1~3分钟,待其恢复自主呼吸,而呼吸较弱,且有间歇时,继续运针,直至呼吸均匀。

(5)后遗症

①口眼㖞斜:风池,针尖刺向结喉,进针1.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5~1.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5寸,捻转泻法;地仓,横刺3~3.5寸;透向颊车,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3~0.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刺络拔罐,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3~5点,用闪火法加罐,出血量5~10ml,隔日1次。

②失语:风池、上星、百会,刺法如前述;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血,廉泉,直刺1~1.5寸,施合谷刺法,以胀感到达舌根及喉咽部;通里,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

③上肢不遂:风池、极泉、尺泽,刺法同前;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曲池、肩髃,刺法同前;外关,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

④肩关节痛:天鼎,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直达肩肘或手指;肩髃、肩内陵、肩外陵、肩贞,直刺1~1.5寸,施捻转提插泻法;肩中俞、肩外俞,均横刺1~1.5寸,施捻转泻法;阿是穴,刺络拔罐方法同前。

⑤下肢不遂:委中、三阴交,针刺方法同前;环跳,直刺2~3寸,以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昆仑,直刺0.5寸,捻转泻法。

⑥足内翻:解溪,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丘墟透照海,直刺2.5~3寸,施捻转泻法;筑宾、昆仑,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

⑦失明:风池,针尖方向与双目系对角相交,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天柱,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

⑧便秘:先取双侧丰隆穴,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水道外开1.5寸)、左外归来(左归来外开1.5寸),均直刺1.5~3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2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运针1次。

⑨癃闭:中极,直刺1.5~2寸,施提插泻法,令胀感传至会阴;秩边,直刺2.5~3寸,针尖方向透向水道,施提插泻法,令胀感达前阴。

⑩小便淋沥:关元、气海,直刺1~1.5寸,施呼吸之补法,而后置1寸艾炷于针柄上,施温针灸,每次2~3炷;太溪,直刺0.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

4.疗程

(1)急性期(发病7天之内):每日针刺2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2)稳定期(发病1周至3个月):每日针刺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9个疗程。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每日针刺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6~12个月。

【配方理论】

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始见于《内经》所言的仆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描述了中风的病因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尽管如此,《内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中风病的证治理论,对其病因、病机及症状尚无系统的论述。唐宋以后立论“内虚邪中”。晚清及近代医家,结合西医知识,进一步认识到中风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年老体衰,阴阳逆乱,直冲犯脑,中风病的致病机理、证治规律日臻完善。石学敏教授将博采古训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积多年临床与研究认为,中风乃“上实”,即脑窍闭塞,其因皆为肝肾的亏虚,即“下虚”。脑为神府,神伤不能使气,加之风标夹痰火气血诸本逆乱,引发了“窍闭神匿”的病理机转,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风乃发。据“窍闭神匿”病机,立“醒脑开窍”大法,在治疗上,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在取穴上,以阴经腧穴为主,重在手法操作。古代医家多以“正气本虚,风阻经络”,拟“疏经活络,风取三阳”治疗中风,故行针施术多以“补法”为主。基于“神窍匿闭”病机和“启闭开窍”针刺法的确立,行针施术以“泻法”为主,经反复实验,总结出针刺手法的四大要素,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尤著。

近年来经大量基础实验研究,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下述作用:①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及实验性高黏滞血症动物的血液流变学,增加局部脑组织血流;②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③抑制脑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自由基损伤;④增加实验性小鼠脑组织血流,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减轻脑水肿等。

【转归及预后】

本病是急骤起病,变化复杂,病死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转归取决于其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以及诊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得当与否等。临床上一般抓住病人的神志、瞳神、二便、舌脉、肢体瘫痪等证候的动态变化,预测病情的浅深轻重与预后。

1.中经络病发虽急,但病人神志清楚,瞳神正常,肢瘫不全,二便调和,说明病浅邪轻,正气尚盛,若治疗及时,方法正确,调养适宜,病人可快速进入恢复期,预后多良。

若因情志激惹,或饱食饮酒,致风邪内盛,上扰窍络,神明受累,则由中经络转为中脏腑,病势逆转,病情恶化,预后不良。

2.中脏腑起病急暴,病邪盛,病位深,病情重,若病发即现神志恍惚或迷蒙,半身不遂,二便闭阻,脉大舌红者,属中腑证。调治及时,辨证准确,治法得宜,可使邪去窍开神醒,转为中经络证,即可进入恢复期,预后较好,个别遗有后遗症;若调治不当,正虚邪入,即现重症神昏或昏愦不语,属中脏证,治疗即应予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予以综合救治,尚可挽救病人生命。若病见呃逆频作,肢强搐逆,戴阳反折,呕血便血,胸腹灼热者,属中脏变证,示病情笃重,邪气充斥,若不及时驱逐邪气阻闭,阴阳格绝,精气乃绝,预后不良;若见昏愦不语,四肢厥冷,目合口开,二便自遗属中脏脱证,元气脱散,首当回阳固脱,否则气绝身亡,此均属中风危笃,临终前表现。

【预防与调护】

中风的病因与起居、饮食、房事、情志、劳倦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生活工作中,应注意起居有严格规律,饮食有节制,房事应适度,防止情绪的剧烈波动,注意情志调节,不可劳倦过度,以上几点是预防中风发作的关键,也是已患此病患者的调护重点。同时还应注意保护皮肤、呼吸道、口腔,通畅二便,适时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丧失功能的重建。

【验案举例】

案一 王某,男,47岁,干部,入院日期:2003年9月16日。住院号:F06716。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年余。

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6年,素服蒙诺、络活喜维持血压于130/80mmHg,3月8日工作时受风,自觉头胀,于单位保健室测血压200/130mmHg,自服寿比山1片,略见好转,次日晨起又感眩晕,到保健室静点血塞通,下午突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而瘫软在地,当时神清语晰,由同事送往红桥医院,查头CT示:右基底节小缺血灶,收住院治疗2月,曾静点维脑路通、硝酸甘油等,病情稳定,出院后间断到社区医院行针灸治疗,仍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今慕名赴我院就诊,由门诊收住院。

查体:血压130/80mmHg,脉率80次/分钟,神清语晰,双瞳孔等大,右∶左约2.5mm∶2.5mm,光反射存在,无眼颤及复视,颈软,双侧颈动脉搏动对称,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肠鸣音低,左侧轻度中枢性面瘫,饮水不呛,咽反射正常,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张力略高,左上肢可移至腹,精细动作差,可缓慢行走几步,偏瘫步态,左足轻度内翻,肌容量左右对称,左侧生理反射 (+++),左巴氏征 (+),夏道克征 (+),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黄腻,脉弦。

颅脑CT示(098246):右基底节-丘脑区梗死灶,左侧基底节点状缺血灶。

印象:①中医:中风(中经络);②西医:脑梗死,高血压。

辨证:患者平素劳累过度,真阴亏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阳亢生风,兼之风寒侵袭皮毛,内外合邪,经脉闭阻,上扰清空,神明失司,中风乃发。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选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翳风、解溪、丘墟透照海。

操作:解溪,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丘墟透照海2.5~3寸,施捻转泻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经5次治疗,患者左上肢可抬至头,左足内翻减轻,10天后,左手可做梳头、对指等动作,行走距离较长,继续治疗1月余,生活可自理,好转出院。

案二 吴某,男,46岁,司机。入院日期:2003年2月7日。住院号:F06363。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失语4月余。

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2年,平素工作繁忙,2002年10月5日开车途中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语言欠清,恰行至总医院,就诊于急症,查头CT示:左颞部及左基底节区血肿,遂收入脑外科,当时症状加重至右侧肢体全瘫,神志不清,当日下午行左颞区血肿引流术,术中引流约40ml血,残存约20ml,半月后患者神志转清,仍遗留右侧肢体全瘫,失语,继予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2月,复查头CT示:血肿基本吸收形成软化灶,后间断于我院门诊行针刺治疗,今为进一步康复收入我科。

查体:血压140/90mmHg,脉率65次/分钟,神清,精神可,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活动不遂,右上肢微可内收,手指无功能,右下肢可屈膝立于床面,肌力Ⅱ级,肌张力不高,右侧肢体肌肉轻度萎缩,腘横纹上10cm,肌容量左为42cm,右为40cm,腘横纹下10cm肌容量左为31cm,右为30cm,右侧生理反射减弱,右巴氏征 (+)。混合性失语,可发简单音节,理解力差,饮水不呛,咽反射存在,双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2.5mm,光反射存在,眼球运动灵活,无视野缺损,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音有力,腹软,肝脾未及,左颞顶部术后疤痕,舌红苔黄,脉弦数。颅脑CT(085031)示:左基底节颞顶区血肿术后改变,血肿囊变期。

印象:①中医:中风(中脏腑转中经络);②西医:脑出血术后。

辨证:患者乃肝肾阴虚之体,兼之过劳,阴竭于下,孤阳上越,阴脱阳浮,神匿窍闭,中风乃发。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选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翳风、金津、玉液。

操作:同前。

治疗经过:经3次治疗,患者右上肢可抬至胸,右手拇指可动,右下肢直腿抬高20°,可扶床站立20分钟,15天后可自行举步,右上肢可抬至头,可回答简单问题,继续治疗30天,生活可简单自理,精细动作稍差。

案三 邓某,男,57岁,干部。入院日期:2004年11月17日。住院号:F07605。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伴头晕2天。

病史:患者平素性情急躁,2天前因琐事与同事争吵后,自觉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进餐时不能使用筷子,穿衣系扣费力,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单位保健站,考虑脑血管病,未经治疗,急赴我院就诊,由门诊收入我科。

查体:神清合作,头晕,无头痛及恶心呕吐,血压130/80mmHg,脉率80次/分钟,双瞳孔等大等圆,右∶左约2.5mm∶2.5mm,光反射存在,轻度水平眼颤,颈软,双侧颈动脉搏动对称,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肠鸣音存,饮水偶呛,咽反射减弱,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精细动作差,肌力Ⅳ级,肌张力、肌容量正常,左侧肢体痛温觉减弱,共济运动可,步态欠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头MR示:右侧小脑缺血灶。舌淡,苔白,脉沉细。

颅脑MR示(014613):右侧小脑缺血灶。

印象:①中医:中风(中经络);②西医:脑梗死。

辨证:患者年近花甲,平素性情急躁,为肝肾阴虚之体。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情志不遂,引动内风,上扰清空,阻于脑窍,络脉被阻,神明失司,而发中风。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选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翳风。

操作:同前。

治疗经过:5天后患者头晕减轻,右手精细动作较前灵活,10天后左侧肢体痛温觉较前恢复,头晕好转,治疗15天出院,未遗留明显症状。

【临证提要】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种,也是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的病种之一。尤其在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方面,可以说收效迅速。但是,临床中治疗中风病,应该详细辨察病人的“神”,根据神匿的深浅程度,而采用一种、两种或综合治疗方法;根据病机和证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配方。中风病的治疗应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为主,而辨清阴阳虚实寒热不同,采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者除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寒痰者温化之,热痰者清化之,阴虚者滋补之,阳虚者温补之,针之方能奏效。

文中摘自《石学敏实用针灸学》,作者:石学敏,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名医粟龙〡中风偏瘫,针灸(火针)治疗更有效【一点资讯】

    中风(apo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粟龙教授治疗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数十年,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深受患者信 ...

  •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 <灵枢·官能>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治原则是根据八纲的理论,结合疾病的病位.病性确定的治疗大法-是用针法,还是用灸法,或是针灸并用:是用补法,还 ...

  • 【名家针方】石学敏教授针灸治疗中风规范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脑卒中是在世界范围内多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古已有之"达数千年 ...

  • 石学敏教授针灸治疗中风规范

    脑卒中是在世界范围内多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古已有之"达数千年之久的"大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 (包括动脉和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多种临床 ...

  • 石学敏: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

    作者简介:石学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 1中风病的诊疗原则 1·诊断原则 中西医双重诊断,除临床症状和体征 ...

  • 中医院士石学敏教授针法绝技!(附教学案例)

     导读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 ...

  • 中医院士石学敏教授针法绝技!

     导读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 ...

  • 热烈祝贺武汉太医堂中医院李斌、罗宝连医生拜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

    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充分发挥中医专家"传.帮.带"作用,推动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发展,11月2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 ...

  • 石学敏教授针法绝技!(附教学案例)

    古医灵针 公众号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 ...

  • 石学敏丨中风脑梗的针灸治疗经验

    百年易筋堂 2020-12-12 主方一:大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

  • 国医大师石学敏针灸治疗中风经验

    石学敏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