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计》篇第二章——五事七计知胜负

《始计》篇第二章——五事七计知胜负

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说,优势力量是胜利的动力,劣势力量是胜利的阻力(敌人的优势就是你的劣势),二者的合外力决定胜利这个成果,合外力决定成果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优势力量越大,胜利的可能性越大;劣势的力量越大,胜利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在五事七计中,优势的方面越多,则相当于力量越大,胜利的可能性越大。

本章将分成八小节,第一节讲经五事较七计;第二节讲五事是什么;第三节讲五事为什么有效;第四节讲五事怎么用;第五节讲七计是什么?第六节讲七计怎么用;第七节讲听吾计而胜;第八节讲神秘的数字“五”(如图1所示)。

1五事七计的思维导图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所以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敌我胜负的可能:一是道,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规,道义,是使军民和国君的意愿相同,所以军民在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害怕危险。天时,是指昼夜晴雨、天气冷热和四季交替。地利,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死地与生地。将领,是指将领的智谋、诚信、仁慈、勇敢和严明。法规,是指军队编制、设官分职、后勤保障。凡此五者,将帅们是没有不知道的;知道这五者的,就能获得胜利,不知道的就不能获胜。因此要从7方面来比较以探求双方胜负的情形。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和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得到了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凭借这些条件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能够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告辞离去。

【详解】此段论述了五事七计是什么,通过敌我五事七计之间的对比来衡量谁的力量强,力量强的会战胜力量弱的,经过五事七计的比较就能判断谁胜谁败了,五事七计是静态实力的比较。

我们来梳理一下孙子的逻辑,第一章讲军事重要,要慎战,所以要仔细考察。第二章讲五事七计,也就是讲要考察哪些方面,衡量敌我静态实力,如果我方实力大于对方,才可以打;实力小于对方就不打。

(一)经五事较七计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所以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敌我胜负的可能。

如何衡量敌我的实力呢,就要要通过五事七计来进行衡量。就像想知道2个苹果哪一个重,放在天平两头衡量一下就知道了。

校,通“较”,指的是比较的意思,比较两物体轻重的话,很容易联想到天平,所以我画了一张天平的简笔画来表达孙子“校”的思想。天平的左边是我方的五事,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材质,不同材质代表不同重量;天平的右方是敌方的五事,也用不同颜色表示。把我方的道和敌方的道分别放到天平的左侧和右侧,我方的道更重,意思是我方的君主更有道,也对应于七计中的“主孰有道(如图2所示)?”

2五事七计比较的类比

同理,五事和七计均可以按照这个思维进行比较,最后哪方重量大的次数多,哪方的实力就强,就更容易获得胜利。

使用天平的简笔画来表达“校”的意思,其实使用的是通用方法论中的类比思维。思维中的判断如同称量系统中的天平,思维中的五事如同称量系统中的砝码,思维的比较过程如同天平的衡量过程(如图3所示)。

3五事比较和天平的类比

通过五事七计的比较,就能知道敌我双方的实力了。我们也可以把五事的比较、天平和孙子结合在一起,就是孙武通过思想的天平来比较敌我双方的五事(如图4所示)。

4孙武使用思维天平比较五事七计

现代的战争其实也会进行类似五事这种比较,比如1982年的俄法战争,百科内容中就会比较俄国和法国的主帅、兵力、后勤、士气、天气和战略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这和五事七计的比较思维其实是一致的。比如兵力,法国的兵力61万,火炮1372门;俄国兵力22~24万,火炮942门;比如主帅,法国主帅是拿破仑一世;俄国主帅是拿破仑一世,比较有意思的是俄国的两个幕僚,一个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写了世界十大兵书之一的《战争论》;一个是安托万·亨利·约米尼,写了世界十大兵书之一的《战争艺术概论》。

(二)五事是什么?

五事是什么?五事是指道、天、地、将和法这五事。我画了一张简笔画来表示五事。坐在凳子上带皇冠的是君主,他的脑中想的是ABC,将领和士卒脑中也跟着想着ABC,这用来表示民与上思想一致,也就是道。下雪、下雨和太阳来表示天。河流和山地用来表示地。举着小旗指挥士卒的是将。胡萝卜和大棒表示法(如图5所示)。

5五事示意图

孙子将军事分成五事,然后又分别论述了每一种事。

我们使用2W1H来分析五事七计,五事是什么(What)?为什么有效(Why)?怎么用(How)?这也正好对应着归纳、溯因和演绎这三大推理。

1)什么是道?

道指的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相当于力量的方向一致,才能产生更大的成果,如果民众和国君的努力的方向不一致,那么就不可能产生重大成果,这个道不是指道义上的道。

道的作用是统一思想,孙子对于这个道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统一思想就都是道,比如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甚至于宗教也都是道。很多人都崇尚道,我在网上找了一张书圣王羲之写的道,供大家品评和联想(如图6所示)。

6王羲之写的道

道可以理解为愿景、使命等,就是让下级和上级的思想保持一致。有人也将道翻译成政治,政治动员也是统一人民思想的一种方法,在抗日战争中,政治动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三大法宝都离不开政治动员的支撑。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政治动员是完成动员一切力量的手段,而动员一切力量是完成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手段(如图7所示)。

7《论持久战》的主要原则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其中政治动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如图8所示)”。

8一二·九政治动员

我读东北大学时住在五舍,打开窗户就能看的正前方的一二·九公园。

道是一个中性词,恐怖组织同样有自己的道,也是通过道来统一思想的。孙子所说的道就是可以让大家思想统一的意思,而不是道德或者道义的意思。

在管理学中,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也类似于道,作用就是让员工的努力方向一致。伟大的企业都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宗教有都有自己愿景和使命,用来吸引相同价值观的人,这也是宗教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如何让下属和君主的想法一致呢?最直观的就是利益和目标一致,利益和目标一致,那么想法也就容易一致。比如红军的“打土豪,分田地”,大家的利益和目标一致,所以红军才能不断壮大,而看看之前的革命失败,基本都是革命者和人民的目标及利益不一致,所以人民才不支持。

在管理学上,如何让员工和组织的目标一致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提出了组织影响个人决策的5种方式,从而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总体模式。5种方式为权威、沟通、培训、效率和认同(组织忠诚)。现代企业也经常会有这些方面的内容,比如团队建设就是针对于培训(如图9所示)。

9组织影响个人决策的方法

“邪教观察”(cultwatch)是由世界各地基督教徒创建的非教会组织,该网站主页在《邪教如何操作》一文中对邪教精神控制进行了深度解析,讲述邪教精神控制的七种手段(如图10所示)。

10邪教精神控制的七种手段

传销通过洗脑来达到控制他人思想的目的的非法活动。洗脑最早来源于军事,是KGB(前苏联谍报机构)发明的东西,已经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到现在是相当成熟的一种技术,只要是人,只要时间足够,就没办法抵抗住。洗脑常用的手段:偷换概念、反复强化、自我暗示、他人暗示和群体施压。

传销具有行动诡秘、杀熟、编造暴富神话、洗脑、高额返利和商品价格虚高等特点,要注意防范,不要上当。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两件事都是军事学要做的。战争是为了利益,很多时候都是抢夺资源、土地、市场等,这就是要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比如德国发动二战就是为了抢夺资源和市场。把自己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这就是五事中的“令民与上同意也”,让别人的思想和自己思想一致。

对于道,无论君主是否真的有道义,都会宣传自己有道义,这样更容易占领道德高地,并且更容易吸引帮助和朋友。

道还出现在了《军形》篇中,“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在管理学中,战略管理和这里的“道”类似,《孙子兵法》中的道是人民和国君的思想一致,向一个方向努力。管理学中的战略是企业主和员工思想一致,向一个方向努力。战略是企业长期努力的方向,如果公司战略混乱,比如今天低成本战略,明天差异化战略,这种左右摇摆的骑墙战略导致公司既不能获得低成本,也不能成功差异化,最终被成本控制更好和差异化更突出的公司打败。

在经济学中,“道”的作用类似于专业化,将力量用于一个方向上会增加成果,也比多样化产生的成果要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释了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增加产出,他举了扣针工厂的例子: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20枚扣针,但有了专业化分工之后,经过前后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枚扣针。

2)什么是天?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天指的是昼夜晴雨、天气冷热和四季交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昼夜晴雨、天气冷热、四季交替这些都和太阳有关,昼夜是太阳照射下的地球自转引起,晴雨和冷热也和光照有关,四季交替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引起的(如图11所示)。

11天的示意图

讲天,主要是在《火攻》篇中,放火要在天时合适的时机,借助风力可以加强火攻的效果。《火攻》篇写道“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其中的事和日就是天时。

天的概念后期也扩展了,成为天时,包含了时机这个因素。比如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小米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进入了手机行业。然后现在发展成了智能生态链企业。如果雷军再晚几年做手机,绝对做不到现在的规模。时机对于企业非常重要,早进去就成了先烈,晚进去就成了炮灰,恰到好处的时机才能成功。

3)什么是地?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地利,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死地与生地。

地,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军事地理。远近指的是距离的长短;险易指的是坡度,陡峭的就是险,平坦的就是易;广狭指的是宽度,宽度大的就是广,宽度小的就是狭;死地和生地指的是否适合军队存活,容易被敌人打败的地方就是死地,

我画了一张简笔画来表示地的远近、险易、广狭、死生,画的不那么好看,但是能方便大家进行理解(如图12所示)。

12 地的示意图

讲地,指军事地理,主要在《行军》、《地形》和《九地》篇中进行论述,不同的地形应该如何行军、舍营、给养和战斗。

不同的地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广阔的平原和狭长的峡谷的作战策略是不同的。

对于企业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市场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一线城市和农村的营销方式就是不同的。一线的营销广告可能做在电梯内,而农村的广告可能写在农民的外墙上,要因地制宜。

地在企业管理上可以对应于各种市场,比如低端市场、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拼多多就是靠农村市场而成长壮大的。

五事甚至可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比如关于地而产生的“地缘政治”。《战争论》写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地缘政治将军事五要素的地同政治相联系,将从属关系上升到了并列关系。地缘政治已经发展为一个相当大的领域,代表作如《海权论》、《陆权论》和《大棋局》等经典著作。一战、二战和当今世界格局的分析都离不开地缘政治。

4)什么是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领,是指将领的智谋、诚信、仁慈、勇敢和严明。

这是将的五德,也是对将领五方面的要求,这五德越好,将领的实力就越强。

在《战争论》中,也有对将领的要求,克劳塞维茨称为军事天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智慧、勇气和情感三方面(如图13所示)。

13《战争论》中的军事天才

《战争论》中军事天才的智慧和《孙子兵法》中将的智相对应,勇气和勇相对应。我们可以使用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双气泡图来表现这种相同和不同的对比关系(如图14所示)。

14将的五德和军事天才素质

将领素质有这么多方面,该如何评判两个将领的高低呢?

有一个图解工具叫做雷达图,就是用来显示多变量数据的一种图解方法,在EXCEL中就能找到。比如在nba2kol2游戏中,每个球员有12项指标,通过雷达图就能对比出两个球员之间的不同。在欧文和库里的对比中,库里的三分更好,欧文的抢断更好(如图15所示)。

15欧文和库里的雷达图

所以在游戏中,谁也记不住所有球员的各项指标,但是有了雷达图,就可以很直观的反应出两人的不同,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外围投射,可以选库里;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抢断,可以选欧文。

在《三国演义》中,假设关羽和吕布都是自己带兵作战,没有谋士,那么关羽应该如何战胜吕布呢?

我们可以使用将领五德进行分析。对于智,吕布是典型的有勇无谋,还有一个歇后语来形容,“吕布挺矛——有勇无谋”,所以吕布智给5分,关羽夜读《春秋》,给7分;对于信,吕布是无信,多次叛变,所以给5分,关羽是忠信之人,不受曹操美女和金钱诱惑,给9分;对于仁,吕布给7分,关羽给8分;对于勇,吕布武将排名第一,关羽第四,吕布给10分,关羽给9分;对于严,吕布和关羽都给7分(如图16所示)。

16吕布和关羽的五德

我们可以在EXCEL中做一个雷达图,来清晰的展示两者的实力对比。吕布除了勇超过关羽外,智、信和仁都不如关羽,所以关羽不能采用最常用的武斗来和关羽竞争,相反,关羽最应该避免的就是武斗,因为吕布武力值第一,所以关羽要打败吕布需要使用智、信和仁(如图17所示)。

17吕布和关羽的雷达图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因为自己的无谋,不听谋士陈宫的建议,且自己不仁,导致部下反叛。在吕布熟睡时,将其捆绑交给曹操。

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刘备提及吕布无信,曾经杀死丁建阳和自己义父董卓,所以曹操将吕布杀了,吕布最终还是死于自己的缺点,无谋、不仁和无信。

讲将,主要在《九变》篇和《地形》篇,《九变》论述了将有必死、必生、忿速、廉洁和爱民五种危机。《地形》论述了将应该知晓的六败。

很难从整体上判断一个将领是好是差,所以孙子采用了5个方面来衡量一个将领,也就是通用方法论中的拆分,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

《孙子兵法》中对于将领,有五德方面的考察,而儒家对于做人行,则有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也是一种拆分的方法。

而现代对于学生素质的考察,则有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也是使用的拆分思维。

这种拆分思维不仅仅应用于人,还可以应用于物体,比如钻石4C分级,4C包括: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今天,4C标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的钻石质量认证过程。

5)什么是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规,是指军队编制、设官分职、后勤保障。

法是将的五德中最不好理解的,因为曲制、官道、主用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理解起来费劲一些。

曲制指的是军队编制,比如在先秦兵制中,5个人组成伍,设立伍长;5个伍组成两,设立两司马;4个两组成卒,设立卒长;5个卒组成旅,设立旅帅;5个旅组成师,设立师帅;4个师组成军,设立将军。这就是先秦编制。

官道指设官分职,先秦兵制中设立的两司马和将军等就是设官分职,即官道。

主用指军事装备、后勤保障,比如武器、铠甲、战车、粮草等。画一张图来表示主用,就很好理解了(如图18所示)。

18法的示意图

《兵势》篇的“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讲的就是曲制和官道。管理大部队就像小部队一样,就是依靠曲制和官道,将军管理4个师帅,就相当于管了10000人的部队。现代企业的主要结构和军队这种结构类似,都是层级式的结构。

讲法,主要在《行军》、《军形》、《兵势》、《作战》和《九地》中。《行军》篇论述“法令素行以教民”,即七计中的法令孰行。《军形》篇论述了度、量、数、称和胜之间的关系,数是兵力大小,即七计中的兵众孰强。《兵势》论述了“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即七计中的士卒孰练。《作战》中论述了“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九地》中论述了“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即七计中的赏罚孰明。

(三)五事为什么有效?

《孙子兵法》的五事采用的是通用方法论中的拆分思维,一个国家的整体军事实力很难衡量,也就是衡量的难度大于自己的能力,那么通过将军事拆分成5个方面,难度大大减少,自己的能力大于拆分后小问题的难度,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拆分到五事后,难度还是大于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继续进行拆分,直到自己的能力大于问题难度为止。拆分是将问题拆分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

拆分的应用随处可见。比如你买了一个西瓜,你不会直接用嘴去啃西瓜,因为西瓜太大了,不好下嘴,即使是西瓜没有皮也不好下嘴。这相当于难度大于嘴的能力,用刀将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吃,这就是拆分(如图19所示)。

19拆分的示意图

均势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分而治之,它的本质就是拆分。

我分析《孙子兵法》也是使用的拆分的方法,将每一篇拆分成几章,然后再把每一章分成几节,再把每一节分成几个重点,这样问题的难度降低了,我就可以很好的解读《孙子兵法》了。

不仅《孙子兵法》采用拆分的方式来分析军事,《战争论》也采用了拆分的方式。克劳塞维茨将《战争论》拆分成战略五要素,包括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精神要素包括统帅才能、军队武德、民族精神、胆量和坚忍;物质要素包括军队人数、编制组成和兵种比例;数学要素包括直线式和向心圆式两种作战方式;地理要素包括各种地形;统计要素包括一切补给手段。《孙子兵法》的五事中的道类似于精神要素中的民族精神,战略五要素没有天这个要素。地类似于地形要素。将类似于精神要素中的统帅才能。法包含曲制、官道和主用三部分,曲制指组织编制,这和物质要素中的编制组成相同。官道指设官分职,这个在战略五要素中没有体现。主用指后勤保障,这个对应战略五要素中的统计要素,都是指补给。《孙子兵法》的五事中没有包括作战方式的数学要素,《战争论》没有天这个要素(如图20所示)。

20五事与《战争论》战略五要素

在《可以量化的军事学》中,我画了一张简笔画来形象的表达《战争论》的战略五要素(如图21所示)。

21《战争论》战略五要素

相对而言,《战争论》的战略五要素更好理解,因为它是以现代语言写的,大家理解上不容易出现偏差,而《孙子兵法》的五事是以文言文写的,理解的话需要翻译成白话文,并且古代的术语现代很少用了,就很难理解,比如法的曲制。

《孙子兵法》的五事和《战争论》的五要素不能说谁的划分更好,因为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多个不同分析角度。

对于一个难题,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解决时,可以采取拆分的方法来降低问题的难度。比如对于军事实力,很难衡量两个国家哪个实力强,你说你的国家将领能力强,我说我们的国君更有道;你说你们的国家赏罚分明,我说我们的国君更有道;你说你们有地利优势,我说我么的国君更有道;这就变成了杠精,并且你很容易陷入我的思维陷阱,好像国君有道就代表了军事实力更强。但是有了拆分这种方式,将国家军事实力分成几个方法,分别进行衡量,就更客观。这让我想起几年前Iphone还没推出5.5寸屏幕的手机,而安卓手机厂商都有5.5寸甚至更大屏幕的手机。网上A说Iphone 5的CPU好,然后B回复我有大屏;然后A说Iphone系统好,B接着回我有大屏;A说Iphone可以多年不卡顿,B回复到我有大屏。这里的问题就是没有使用拆分的思维来逐个进行对比,而是认为一个优势可以打败敌人其他所有优势,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拆分不仅可以用于军事,也可以用于管理和各个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孙子兵法》五事这种拆分思维联想到管理学的拆分方法,比如迈克·波特五力模型、麦肯锡的7S模型和SWOT模型等等。

【管理学扩展】在管理学上,也有类似于五事的分析方法,比如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用来分析自己、对手和战地的影响。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如图22所示)。

22五力模型

五种力量共同影响自己在行业中的发展,比如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力很小,那么你在这个领域受到的挑战就少,可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当一个企业打算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可以通过五力模型来分析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把握获得成功,类似国家使用五事七计的方法衡量自己是否能获胜。

我们也可以使用五力模型来分析一下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A国军队可能会有哪些力和它竞争,使得它的军事实力改变呢?

A国军队的行业竞争力来自于哪呢?可能来自各诸侯的竞争力,诸侯的竞争力变强,那么这国的军队竞争力可能就变弱。在《作战》篇中,孙子说:“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就是指在军队长期外出作战,后防可能因为诸侯叛乱而导致自己的失败。

军队的供应商是谁呢?军队的士卒、将领、武器和粮草等都是由国内的人民提供的,所以人民可以看做是军队的供应商。人民可能多提供或者少提供这些东西,或者偷偷的提供给其他诸侯,这就是人民的讨价还价能力(如图23所示)。

23军事实力的五力模型

军队的购买者是谁呢?敌国是我国军队的最终用户,所以敌人就会影响我们军队的竞争力,比如敌国强于我们,强迫我们裁军。

军队的潜在进入者是谁呢?可能是某个革命党,他们的进入会吸引人民和军队的将士,导致军队的竞争力下降。

军队的替代者是谁呢?军队的替代者可能是某种思想或者某个宗教。比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中立国思想或者修仙宗教,都可能替代军队的存在。

孙武和吴王的会面也可以使用五力模型进行分析。孙武见吴王,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面试求职。

孙武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兵法是否管用,也没有任何战绩,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空有理论,没有工作经验。伍子胥是孙武的引荐人。

对于孙武来说,吴国现在的军事家就是他的行业竞争者,行业竞争者越强,吴王对他的需求就越低。

孙武是由伍子胥引荐给吴王的,所以伍子胥是孙武的供应商,供应商的地位和话语权越高,对于孙武的求职越有利。就像企业内部高级领导推荐的求职者,一般都能顺利进入新公司(如图24所示)。

24孙武求职的五力模型

孙武是向吴王求职,希望吴王让他带兵作战,所以吴王是孙武的购买者,吴王的议价能力越强,孙武所获的待遇可能就越低,主要是孙武没有工作经验。

其他求职的军事家是潜在的进入者,从吴王的角度看,孙武只是求职者中的一个,其他的求职者越强,孙武的竞争力就相对越低。

替代者如纵横家或者儒家等,比如像苏秦那种有能力的纵横家联合了多国,掌6国相印,主要的军事决策都在苏秦那里,那么军事家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当然,苏秦和孙武不在同一个时期。或者儒家掌权,强调以仁治国,消减军事,那么孙武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麦肯锡7S模型将企业拆分成7方面,也是使用了拆分的方法。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values)(如图25所示)。

25麦肯锡的7S模型

共同价值观类似于道,结构类似于法中的曲制,人员类似于将,制度,风格和技能类似于法。

SWOT是一种基于内外竞争环境的分析方法,其中S(Strengths)表示优势,W(Weaknesses)表示劣势,O(Opportunities)表示机会,T(Threats)表示威胁,SWOT就是优势、威胁、机会和威胁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而分析方法也是基于这个方面,有点类似于五事(如图26所示)。

26  SWOT分析法

SWOT本质是一种拆分,可以看成是波士顿矩阵的变种。在内部上分成优势和劣势,在外部分成机会(积极)和威胁(消极),这样就组合成了四种战略:SO:优势+机会,使用优势并利用机会;ST:优势+威胁,克服劣势并利用机会;WO:劣势+机会,使用优势且避免威胁;WT:劣势+威胁,减少劣势并避免威胁。

我们可以找一个例子,来试试SWOT在军事上怎样应用。

越王卧薪尝胆打败吴王。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替父报仇,率军攻打越王勾践,越国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如图27所示)。

27勾践卧薪尝胆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其中,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子,就是那个面试孙武的吴王。被杀的伍子胥是孙武的引荐人。

我们使用SWOT来分析勾践失败后的情况。

优势:自己卧薪尝胆,报仇决心大,百姓跟随。

劣势:自己军事实力差。

机会:夫差与诸侯争霸,可能出现虚弱的时候。

威胁:夫差争霸成功实力大增。

SO战略是使用优势并利用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和百姓一起干活,感动了上下官民,人民和勾践一心,也就是五事中的道,经过10年实力大增。夫差帅精兵去和别国争夺盟主,这是它国内虚弱的时候,勾践率军攻打吴国,一举打败吴兵。这也体现了军事学最核心的原则: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弱点。

勾践要实现SO战略,首先就是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军事实力,但是要防止夫差警觉发现,所以就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可能。勾践采用麻痹对方的方法,贿赂吴王,麻痹对方;伍子胥对越国警觉性高,所以要除掉伍子胥,勾践贿赂伯嚭,离间勾践和伍子胥,使得伍子胥被杀。

WT战略是减少劣势并避免威胁。自己军事实力差,要是增长缓慢,那可能永远也打不过夫差。所以要想办法减少劣势,也就是要增加自己的实力。勾践选择了“道”,通过卧薪尝胆以及和百姓同吃住,来使得百姓和自己同心,使得自己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加。还要避免夫差争霸成功实力大增,如果他的实力大增,那么还是打不过他,所以要想法降低他的军事实力。勾践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使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

《孙子兵法》中的五事、《战争论》的战略五要素、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麦肯锡的7S模型和SWOT分析法等,都是将困难的事情分成几个方面,然后分别解决,也就是使用了拆分的方法: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四)五事怎么用?

五事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诸葛亮的“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1812年法俄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五事也可以直接用于管理学中,比如稻盛和夫使用“道”拯救日航。

军事上使用五事进行分析,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应该就是诸葛亮的“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在《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刘备只是各诸侯中势力很小的一方。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在茅庐中,就为刘备分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诸葛亮用到了五事中的道、天和地三个要素。诸葛亮认为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可以去占人和,这样就可以三分天下,然后再去统一中原。诸葛亮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建安十二年,刘备是最小的诸侯,诸葛亮使用五事中的道、天、地三事,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八年后,刘备就割据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如图28所示)。

28未出茅庐,三分天下

诸葛亮只用了五事中的三事,未出茅庐,就帮刘备争得三分天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建安十三年时,刘备被曹操攻打而败退时,不肯自己先跑,一定要带上百姓,因为他占的是人和,他不能失去民心,一旦失去,他就将失去争夺三分之一天下的可能。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使用了道、天、地和法四事,日本侵略中国是不得民心的,必定会遭到国际,我国和日本国内人民的反对。中国是抵抗侵略的正义行为,日本是非正义行为,所以中国会得道多助,日本会失道寡助。事实证明,中国确实是得道多助,中国组成的同盟国阵营不断壮大,数量达到了50多个国家,而日本组成的轴心阵营不到10个国家,并且好几个后来都加入到了同盟国阵营。在天这个要素上,《论持久战》写道:“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这是日本先天的不足,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中国先天的优势。日本是到中国作战,中国是主场,享有地利,日本是客场,没有地利。《论持久战》写道:“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陆。”《论持久战》一文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明了前进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我们也可以思维导图绘制《论持久战》中的五事,并且分析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战略。

分析得到了优势和劣势,该如何利用优势和劣势呢?

要使用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劣势,并且防止自己的劣势被敌人的优势打击。用军事学来说,就是集中自己优势打击敌人弱点,劣势就是敌人的弱点(如图29所示)。

29《论持久战》中的中日五事对比

在道上,中国反侵略,是正义行为,中国得道多助;日本侵略,是非正义行为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那就要充分来利用这个助力,统一战线战略就是要利用这个优势,共产党不仅在国内完成了与国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还加入了同盟国,同盟国最终打败了包含日本的协约国。统一战线是为了尽可能增加抗战力量,这和《战争论》战略四原则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天上,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中国有先天优势;日本地人口少,地小物少,日本有先天劣势。中国人口众多VS日本人口少,所以就要充分发挥人多的优势,使用政治动员,增加抗日力量;中国地大物博VS敌人地少物少,日本的力量不足以覆盖整个中国,这就使得共产党可以建立广泛的革命根据地,并且由于物博,还可以支持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是广阔的荒漠和隔壁,就很难建立根据地并且发展。

在地上,战争在中国进行,中国是主场,中国有地利优势;战争在中国进行,日本是客场,日本有地利劣势。日本要运来军用品,分兵保护交通线,分兵保护占领地。这就使得敌人的兵力分散,力量减弱。我们就可以集中兵力进行游击战,有机会就打,没机会就撤,蚕食日军实力,因为我们是主场,所以更容易集中兵力,也更容易进行分散隐蔽。

在法上,日本军队实力强于中国,中国有法上的劣势;日本有法上的优势。日本实力大于中国,进行决战会导致失败,所以要推迟决战,直到自己的军事实力大于日本的军事实力,从实力明显弱于日本到反超日本,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就要打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

1812年的法俄战争中,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进攻俄国,俄国军事力量对比处于明显劣势,并且拿破仑是军事史上一个军事天才,战无不胜。俄国之所以最后能够打败拿破仑,靠的就是天、地和法。俄国得到地利,是因为俄国幅员辽阔,俄国向自己的腹地退却,不与拿破仑会战,这消磨了法军的斗志。并且由于俄国一直退却,战争就从夏天打到了冬天,法国军队没有准备过冬衣物,冻死冻伤无数人。俄国在向腹地退却的过程中,使用焦土战略,烧毁沿途一切,不给法国就地补给的机会,法国由于战线过长,是法国的补给出现困难,补给属于五事中的法。所以法军最后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并且剩余士兵意志消沉,最终被俄国打败。

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分析,第一列是要分析的方面,第二列和第四列是两方在各个方面的优劣,第三列是要采取的策略。

在道上,俄国反侵略,应该动员一切力量,包括国外的力量,这一点俄国没有做好。

在天上,俄国适应寒冷天气,法国不适应,俄国利用天气来消磨敌人斗志。

在地上,俄国幅员辽阔,便于进行退却,法国难以抓住敌人主力进行会战,所以俄国不断向腹地退却,靠劳累来拖垮法国。

在将上,拿破仑是卓越的军事家,而亚历山大一世不是,所以要避免正面作战。

在法上,俄国俄国兵力24万,火炮942门,法国兵力61万,火炮1372门,俄国有兵力和装备劣势,所以不能打速决战,应该推迟决战。俄国本土作战,法国外国作战,俄国有补给优势,所以实行焦土战略,烧毁一切物资,阻止法国就地补给(如图30所示)。

30俄法战争的五事对比

不正面进行速决战,而是向腹地退却,沿途烧毁一切物资,实行焦土战略,当法国因劳累、寒冷和补给大量减员后,再进行奇袭,打败法国。

面对强大的多的对手,很容易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失败。而使用五事或者战略五要素进行拆分分析,然后分别给出策略,组合执行,就能打败敌人,这是五事的威力,更是拆分的威力。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又一次占有了天、地和法,严寒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都是闪电战最大的阻力,假设苏联也采取向腹地退却和焦土战略,也会使得德国的补给困难。希特勒数次的战略失误,以及盟国对苏联物资的支持(法),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德国战败。

对于五事,自己需要想办法加强,相对应的,对于敌人的五事,就要想办法削弱,比如上敌人国家宣传敌人的主有各种问题,让敌人的民不和主思想一致。切断敌人补给线,削弱对方的法。阻挠对方补给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二战时,日本之所以疯狂到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就是因为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给,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没有了石油供给,飞机和坦克都变成了废铁,现代作战供给立马瘫痪。

将是五事中的一个要素,通过削弱敌人将领,也可以降低敌人的实力,从而使自己赢得战争。长平之战是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大将廉颇用兵老道,秦国找不到弱点。所以秦国就使用离间计,使得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结果赵括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导致赵国战败,45万赵兵被杀。

在分析各种战争史例中,五事七计可以用来进行作战双方整体实力的分析。比如一战和二战。

《孙子兵法》的五事也可以直接用于企业的分析,比如关于道,一家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让员工朝这个方向努力,一个没有道的企业就不能集中员工的力量于一个方向上,也就不可能获得大的成果。

稻盛和夫如何拯救日航?2010年1月,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日本航空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日航严重亏损十几年,濒临倒闭。累计亏损2万亿日元,天文数字。当时,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想出手拯救日航,因为日航代表着日本的经济信心。日航一倒,整个日本的经济信心就倒了,所以政府想出面来拯救它。后来日本首相请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来拯救日航。稻盛和夫临危受命,他找出了日航衰败的主要原因:日航人思想意识涣散,不统一。日航服务一直为外界称道,但是已经表面化、程式化了,属于“殷勤无礼”;员工各自为战,按自己想法做事,形不成合力;管理层,官僚化很严重,缺乏危机感。在稻盛和夫看来,公司要形成整体的力量,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维方式,而这个方式就是“敬天爱人”与“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与五事中的道的作用相同,都是令民与上同意。

所以稻盛和夫做了三件事情:1)成功灌输了他的哲学思想,彻底激发日航5万员工的工作热情。2)成功引入阿米巴团队运营机制。3)裁掉部分亏损严重的运营航线,裁撤一批不能适应发展的员工。结果日航一年就起死回生,成为全球航空公司盈利第一名。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就是道,可以让员工的思想保持一致,所以他才能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阿米巴运营方式就是法,类似于曲制和官道。裁掉亏损严重航线和不适应员工是及时止损,也是法。

比如天,这家企业的天时是什么,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在汽车大量普及之后,马鞭做得再好的企业也不会成功。诺基亚是功能机市场的领导者,但是现在已经是智能机的时代,功能机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支撑诺基亚的霸主地位了。

比如地,这家企业是否有地利,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比不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更容易成功,因为它占有地利,可以吸引更好的人才,更多的投资和配套等。外企在进入一个新国家时,就不能得到地利,而孙子说“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所以外企一般都在本地聘请大量高管,以求快速适应本地。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这对于本国来说也是一种地利。国外已成功的企业在本国由于缺少这种地利,很难成功,这就使得那些拷贝国外成功模式到国内发展的企业有了很多机会。由于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外成功,那么在国内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而不需要自己去费力的试探。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发明了“时间机器理论”,其内容为:“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IT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后者的产业还不成熟时,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等时机恰当时杀回后者,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前者。”孙正义依靠此理论投资了数百家公司,其中包括:盛大网络、阿里巴巴、雅虎、新浪、网易、8848、当当网上书店、UT斯达康、携程旅游网、263集团、人人网。孙正义甚至曾经超越过比尔·盖茨,当过世界首富。时间机器理论就是拷贝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到发展中国家。当然,现在很多人又把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模式拷贝到不发达的国家。亚马逊和eBay的模式在中国可以成功,在非洲也大概率会成功。

比如将,这类似于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好的将领,企业就会混乱不堪,不能取得重大成果。企业的领导者至少可以分为两类,管理的领导者和技术的领导者,伟大的企业都必定有伟大的领导者,比如克莱斯勒公司李·艾柯卡,丰田的大野耐一和苹果的乔纳森·伊夫。将是“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所以企业不仅应该尽力留住自己优秀的领导者,还要尽可能地招聘更多优秀的领导者。优秀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高管的离职都会成为全球新闻。

比如法,法在军事中包括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用物资的供应,对应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后勤等等,可以泛指一切规章制度。法的作用就是让员工向你想要的方向走,通过胡萝卜的引力和大棒的推力来达到效果。

(五)七计是什么?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因此要从7方面来比较以探求双方胜负的情形。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和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得到了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凭借这些条件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七计是什么?七计指的是: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五事是考察的五个方面,七计是五事五事的具体分类。五事七计是一种量化思想,通过量化敌我双方在五事七计上的优劣来判断胜负(如图31所示)。

31 五事和七计的关系

七计比较好理解,不用白话文翻译,其实也能理解七计的意思。主要是要区分五事和七计的关系。

吾以此知胜负矣。就是指以七计的比较知道胜负。五事七计都是静态实力的比较,后边增加了诡道,这是静态实力的动态应用。

(六)七计怎么用?

七计怎么用?

我看过关于《孙子兵法》的书籍中都没有讲过七计怎么用,因为大家没有将七计和算筹联系在一起。其实七计应用很简单,这个涉及到本篇最后一章的算筹。算筹是古代的计数工具,它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

在使用七计衡量双方实力时,首先准备7根算筹,一项一项比较,谁优谁就获得1根算筹。比如在比较敌我主孰有道时,我方比敌方更有道,我方获得1根算筹,敌方没有算筹。同理,我方在将将孰有能,法令孰行,赏罚孰明三计上都优于敌方,所以每一项各获得一根算筹。敌方在天地孰得,兵众孰强,士卒孰练三计上都优于我方,每计获得一根算筹,最后统计得到,我方获得4根算筹,敌人获得3根算筹,我方算筹多于敌方,我方获胜(如图32所示)。

32七计的比较

七计的比较有点像NBA总决赛的7场4胜制,谁获得4场胜利,谁就最终获胜。当然,获得的算筹越多,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七)听吾计而胜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能够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告辞离去。

孙子向吴王阖闾展示自己的《孙子兵法》13篇,希望得到吴王的重用,这段话相当于自荐,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战国时期,军事家可以选择自己效力的国家,可以是自己的祖国,也可以是别的国家。比如卫国的吴起就给鲁、魏、楚都效力过,也就是说孙武的就业是双向选择,而不是非得给吴王工作。苏州的孙武文化园就有孙武进献兵书的塑像(如图28所示)。

33孙武求职,进献兵法

这就好像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去面试。他对面试官说:“你录用我呢,我能给公司创造巨大价值;你不录用我呢,就是公司巨大的损失。”

(八)神秘的数字“五”

孙子非常喜欢使用“五”这个数字,我统计了一下《孙子兵法》,其中有10处用到了“五”,包括五事、知胜有五、军赋制度五方面、五声、五色、五味、五利、将有五危、火攻有五和用间有五(如图34所示)。

34神秘的数字“五”的思维导图

不仅是孙子喜欢用“五”,古人都很喜欢“五”,比如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灵(天、地、人、神、鬼)、五谷(稻、黍、稷、麦、菽)、五气(风、热、湿、燥、寒)、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等等。

我还特意查了一下,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五”,网上说“五”有着某种象征意义,这源于远古时期产生的数字崇拜。一如中国人崇拜野兽的力量,远古人民相信,这些数字有着神秘的力量。证实这种对未知的敬仰的崇拜,才赋予了这些数字丰富的内涵,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固定成某种象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既然古人喜欢用“五”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怀疑以“五”来拆分事物的合理性呢?比如按照现代声学,音不是五种而是七种;基本颜色不是五种而是三种。

拆分有一个图解方式,叫做MECE原则,就是要拆分完的事物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说就是不重不漏。比如五事的道、天、地、将和法,它们之间是否有重叠的地方,这五事加起来等于军事的所有方面吗?是否有遗漏的方面?

五事加起来等于军事的所有方面吗?那诡道属于军事吗?诡道属于五事吗?明显的诡道属于军事但是不属于五事,所以五事并没有包含军事的所有方面。

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增加第六事(或者更多),使得六事加起来等于军事,或者缩小五事所代表的范围,比如五事不是表示所有军事,而只是指军事中的静态力量,诡道是力量的动态应用。

摘自《思维导图图解孙子兵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