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系列谈之十一
扒完了伏羲,我们继续扒一扒黄帝。
我们认为,黄帝和山东的龙山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据《帝王世纪》云:“及神农氏之末,少典氏又取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这里明言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史记·五帝本纪》索引、正义及《竹书纪年》亦皆称”黄帝生于寿丘”。可见,黄帝生于寿丘得到多家认可。“寿丘”又是何地?《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而黄帝的活动时间大致距今约4600年左右,与龙山文化同期,因此详细考察山东龙山文化对于我们了解真实的黄帝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即中国的“五帝”时代,它拉开了古代中国从氏族部落社会,逐步形成部落联盟,乃至统一国家的序幕。这个时期农业和畜牧业较“三皇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龙山文化以山东为起点,由东向西、由北向南传播。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分布日照、济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社会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并兼营畜牧、狩猎和捕捞,在当时的中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农作物除了粟、黍和水稻外,可能还有麦类作物。农业的发达,还可以从出土的大量饮酒器具中得到佐证。
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经济也空前繁荣。马牛羊鸡犬猪六种禽畜均以具备,而以猪的数量最多。猪在此时依然被人们视为财富的象征,墓葬中可以发现用猪下颌骨随葬的现象。
这一时期狩猎和捕捞已处于次要地位,仅仅是农业和畜牧业的补充而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遗址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镞和矛类工具,尤其是镞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式样繁杂,这应当是社会发展,阶级和国家产生导致的战争频繁的产物。而这与历史上黄帝和炎帝、蚩尤以及许多部落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所谓“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的记载不谋而合。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达,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山东龙山文化在制陶、玉石制作、冶铜等方面在全国也是出于领先地位。
陶器制作是山东龙山文化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在当时,制陶已经普遍采用了快轮技术,这大大简化了陶器生产的程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当时的人们能够生产出外形规整,厚薄均匀,美观典雅的陶器。而快轮的发明,更让我们想起传说中发明车的黄帝,这位老兄是不是从旋转的车轮中得到灵感,发明了快轮技术,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因为发明了车而得到了“轩辕黄帝”的雅号,确是不争的事实。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龙山黑陶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
此杯通高19.5厘米,口径4.7厘米。1973年在山东日照东海峪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这一神器为泥质黑陶,造型细高,有喇叭形口,深腹,圆底的杯形,下加细长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状,表面布满竖向细小镂孔,整齐匀和,柄下端为圆足形座,腹部饰有弦纹。造型别致秀美,制作精巧,杯身最薄处不足0.5毫米,令人惊叹。通体透着黑色光泽,质感细腻温润,散发高雅气质和诱人魅力,堪称绝代之作,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
山东龙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遗址,1936年曾出土了一件扁平有孔玉斧。此后,随着发掘的进展,出土了不少玉器,种类有玉锛、玉铲、玉钺、玉玑和玉环等,玉器颜色有墨绿色、褐色等。玉锛上的饕餮纹,为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这也从侧面论证了黄帝和殷商文化的渊源。从出土的玉器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不广,而且多出于晚期规格较高的大中型墓葬中的情况推测,玉器制作似乎是专为显贵服务的行业。
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龙山文化中期兽面纹玉圭,国之重宝
山东五莲丹土遗址出土,龙山文化大玉刀
山东五莲丹土遗址出土,龙山文化玉琮
山东滕县里庄出土的璇玑
在三里河遗址龙山文化地层中出土有两件残铜锥形器,经鉴定为黄铜制品,均是铸造而成。这两件铜锥所用原料不纯,熔炼方法比较原始。此外,在日照尧王城和栖霞杨家圈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铜块或铜渣。这说明至少在其晚期阶段已经存在冶铜业。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即将结束,人类马上就要进入青铜时代。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关系的巨变。龙山文化时代晚期,城址的普遍出现就是其标志之一。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
日照尧王城遗址
尧王城遗址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积比两城遗址还要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土坯房建筑,特别是奠基石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在建筑领域举行奠基仪式的先河。
山东龙山文化带有厚重的远古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气息。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南部3公里处的天台山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山海经·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根据黑齿国在“汤谷上(南)”,汤谷地望应在黑齿国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对应的是日照市的尧王城遗址,这就是所谓的“十日国”,羲和之国。
古人对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感到不解,于是就沿用了上古时三足鸟的形象,认为是由乌鸦负载这太阳进行运动。《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日有骏乌,而月有蟾蜍。”骏乌,古人神话中的太阳之灵,形象为三足乌鸦。
龙山文化中的三足鸟形象
龙山文化中广泛存在的璇玑可以视作三足乌的变形
十日的传说,使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十天干”,不联想到造“甲子”的黄帝,不能不联想到使用干支记日和命名的殷商。而对于三足乌的描述,也很容易使我们将其与殷商文化中对玄鸟的崇拜联系在一起。更值得一提的是,日照天台山上有登天之梯,登仙之台山,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是中国方仙道文化诞生地,也明明白白向我们昭示了从黄帝到道家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从以黄帝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到殷商文化,再到道家的黄老文化,历史或明或暗地延续着它的传奇。我们依然没有从龙山文化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直接证据,但是或隐或现的蛛丝马迹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提示。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大胆的假设,细心地求证,在这一件件和一处处无声的文物和遗迹中慢慢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