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黄宾虹的笔墨观,让你读懂中国书画
在黄宾虹眼中,“国画精神,全关笔墨” 。
黄宾虹的笔墨精神源于自然造化之启示,又集传统笔墨语言之大成,而最终所形成的体现了中华审美意蕴的“浑厚华滋”,不仅仅是对古典笔墨体系的重大突破,而且具有着抽象独立的现代形式表现意味,但其肇源之根却深植于中华民族。
黄宾虹谈笔墨与气韵
气韵之生,由于笔墨。用笔用墨,未得其法,则气韵无由显露……气韵生动,舍笔墨无由知之矣。
六法言气韵生动。气从力出,笔有力而后能用墨;墨可有韵,有气韵而后生动。
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笔力是气,墨采是韵,逮清道咸金石学盛,篆籀分隶,椎拓碑碣精确,书画相通,又驾前人而上之,言真内美也。
黄宾虹山水册繁简对应稿
黄宾虹谈笔墨与书法
书画一法,画法全在书法之中。
中国画肇兴,本原文字。三代而上,形状难分。笔法所存,著于古玉甲骨铜器。昔者圭璧琮璜,方圆规矩,俱有尺寸,或制龙虎之文,或刻蒲谷之属。画之最古,莫过于此。
古物出土,三十年来为前人所未睹、未闻者甚。如海盐为周康王及秦始皇古迹,至今古匋瓦之花纹,即古文字之萌芽,可证画理与书法之用笔。
画法全是书法,古称枯藤、坠石之妙,在于笔尖有力,刚而能柔为最上品。
《山间闲坐》 纸本水墨设色 轴 78.9cm×32.8cm
中国画法从书法来,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妙有含蓄,不可发露无余。
画之道在书法中,论其法者,即在古人文辞中,此作画不可不读书也。
古来名画可贵,全在笔墨。笔墨之法,无非如锥划沙、屋漏痕、折钗股诸诀。详论书法中,学者人人能知能言,惜乎用力细心体认者少,所谓皮相而已。
《溪山小亭》 纸本水墨设色 轴 101cm×34cm
西汉隶书,尚存籀隶遗意,波折分明。籀文小篆,用于画木,抑扬顿挫,含有波折,最足取法。大抵作画当如作书,国画之用笔用墨,皆从书法中来。
运笔能留得住,由点连续而成,便有盘曲蜿蜒之姿,即篆隶笔法也。
古人无不读书,心通六艺。画与书法同科,在所必修,多不欲以画名,而画之学力超迈于后人者,奚啻仟伯。
《山中饮茶》 纸本水墨设色 轴 67.6cm×33.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