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圈里药王庙

圈里药王庙,位于天津市静海县王口镇圈里村东。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虽几经兴衰,却依然香火不断,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千年道观,素有津西第一庙之称。庙内主供药王孙思邈、刘守真君和十大名医。另有三官、文昌、财神、碧霞元君、60甲子等神仙。

相传大唐贞观年间药王孙思邈东行,途径圈里村,正值瘟疫流行,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老幼病亡者数众,药王见状,心念百姓,不忍前行,遂住在村里,把脉就诊,开方制剂,行针除疾,同时让年轻人到周围的水井沟河中撒药除毒,朔望之余,周围瘟疫竟然全消。百姓欢颜,无不跪拜,沾巾致谢,家家诵念神医!

大唐开元年间,圈里一农户,老父恶疾,其子甚孝,半年之内,倾其家资,抓方数百,不能克疾。一日黄昏,再次抓方回返,想到病难中的慈父,不禁坐地而泣,抹泪时忽觉有人拍他,抬头观看,见一須髯老者,手持荆杖,上面悬一葫芦,正对自己微笑,不觉诧异,忙起身施礼,询问缘故,老者说:“我知你老父疾难,你是孝子,特有一丹丸相送,保令尊痊愈。”年轻人接过药丸,还未细看却已觉清香扑鼻,顿感神清气爽,知道不是俗物,连忙躬身致谢,询问老者是谁?老者颔首笑答:”我是个故人,京兆华原孙氏。“说完转身便走,年轻人更是诧异,想跟上去再次询问,疾走时不慎被绊,险些跌倒,直身再看时,发现老者竟不知所踪。回到家中年轻人向老父诉说了奇遇,老人听后,大惊,“京兆华原,那不是神医孙思邈的家乡吗?故人?孙氏?难道真是孙神医,可都说他已亡故多年了啊!”老父寻思间忙把药丸吞服了下去,说来也奇,不到半个时辰,老父竟然起床行走,病愈过半,开口要饭,转日出门行走,已不觉有病。此等奇事不出一日,全村便已传遍,人们纷纷传论,这是药王爷显灵了,不出几日,三乡五里更是传遍。百年内圈里及周围村落两次受药王恩惠,为念其恩德,当地百姓决定建一座大庙,供奉药王,让世代子孙感恩药王,也让药王永远护佑村民。

瀛州府署知晓此事后,欣然批准,并拨银两以为资助。百姓欢悦,十里八乡又集资数计开始筹建。石料砖瓦好说,然四梁八柱的大木却不好找啊!一时间乡民们一筹莫展,不知如何解决,无奈之际只得焚香祷告,祈求天助!说也奇怪,祷告完当晚晴朗的天空竟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转日天空放晴,早起的工人惊奇发现工地旁的一口古井旁横竖的堆了十多根大木,赶来的木工师傅见状欣喜若狂,边跑边喊:”这么多木头,够了,足够用了!“没想到他这一喊,井中正在涨出的一根大木竟然停止了上涨,人们见状也终于明白,那些大木竟然都是从井中涨出的(现古井还在,名曰“福寿泉”)!然而在后期的施工中人们发现,大殿的大梁还是少了一根,如果井中那根大木涨出来正好够用!无奈只得另想它方了。

一年有余,大庙建成,官府特赐“药王庙”烫金匾额一块,悬于山门。

南宋初年,金国攻宋,金兀术占领河间府,河间名医刘守真(金元四大名医之首)不愿为金人效力,连夜出逃至圈里,暂避乡野。在此间,见当地百姓由于连年战争,多有疾病缠身,苦不堪言,遂采集草药开方制剂,为百姓治病,数月下来治愈乡民百千之众。百姓感其恩德,皆颂其在世神医。

金承安4年刘守真于保定府仙世,消息传至圈里,百姓无不悲痛万分,为念其恩,颂其医德,当地百姓便在药王庙内增塑了刘守真神像,日夜供奉。明正德二年刘守真被敕封为“刘守真君”,以扬其圣名。圈里百姓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和名医刘守珍,便将药王庙改建称为酄里药王庙,官府亦出资扩建,重修山门,庙内增设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殿,大殿内又增塑十大名医陪奉,并请道士常住,早晚诵经,日日朝香。新修的药王庙殿宇恢宏,气势雄伟,成为方圆百里香火鼎盛的一大道观。

到清嘉庆年间,年久失修的药王庙,由大成衙署责成当地乡绅筹资再度修缮,千年道观再展新颜,香火再度兴盛。

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由静海兴起,药王庙便成了义和团的重要坛口之一,一场场爱国御洋运动在此上演。

民国初年废庙兴学之风大盛,古老的药王庙遭到较大破坏,钟鼓楼被拆除,配殿改成了学堂,部分神像被毁。然而每逢初一十五药王殿的香火却是从未间断。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连年的战争,人民生活朝不保夕,药王庙再也难以维护,损毁严重,至解放后50年代,药王庙主体建筑拆除殆尽,只剩下一座较完整的药王殿地基遗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一些民俗宗教活动再次兴起,人们追求健康、富裕平安的诉求开始凸现,药王庙的复建再次提上了日程。1994年,圈里村、迸庄及其周边的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青县、霸县的村民积极集资捐款,在原址上酄里药王庙终于得以复建,久别的药王爷、刘真君再展新颜,药王庙的祭祀活动也再次恢复。

药王庙,因位于天津市静海县王口镇西圈里村,故当地俗称“圈里庙”。应药王庙管委会之请,嗣汉天师第六十五代孙、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于今年春天为药王庙亲手题写匾额“津门药王庙”五字,以誌药王庙成为天津市第一座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之喜,遂更用为“津门药王庙”称名。

药王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供奉药王孙思邈,乃为乡里感恩药王孙真人在圈里村为周边百姓施医救人而建,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千年道观,素有津西第一庙之称。药王庙历史悠久,历代均有修葺。据地方志记载,药王庙曾于明正德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再次修缮。新中国成立之后,药王庙仍然香火不断,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1957年药王庙被拆毁,木料用来修建静海县大礼堂。虽然庙宇被毁,但当地信徒虽然在原庙址上烧香祈福。改革开放后香火再度复兴,1994年在静海县政府的支持下,由信众自愿捐资重建药王庙大殿及两边厢房,重造神像,大殿供奉药王孙思邈、金元名医刘守真,两边陪奉中国十大名医,另有偏殿四间分别供奉斗姆元君、六十甲子太岁神、三官大帝、文昌帝君、文武财神、慈航真人、碧霞元君、护法灵官等神仙。

2013以来,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的关心和天津市宗教局、静海县政府宗教办的大力支持下,药王庙聘请了正式道教教职人员常住,学习宣传道教传统文化,举办2014年传统庙会活动,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慈善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同。2015年1月9日,天津市宗教局敖立功副局长带领业务处人员到药王庙视察,确定药王庙作为恢复天津道教宫观的试点单位,鼓励药王庙道众依法依规把药王庙管理好。2015年1月28日,天津市静海县人民政府为药王庙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正式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依照《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道教宫观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药王庙管理委员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各项庙务。这是目前天津市恢复的第一所道教活动场所,结束了天津市自上世纪60年代道教活动停止以来半个世纪内没有一所正式登记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揭开了天津道教历史新的一页,是天津道教界的一件大喜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