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颜渊篇(二十四)

01

   原  文     

颜渊第十二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02

   释  解      

曾老师说:“以'克己复礼为仁’修行的君子,自然会彰显出君子所特有的文德风采。君子以文德风采来聚合相会,交流切磋,彼此成为朋友。朋友间一则取人之仁,一则'忠告善道’以尽己之仁,彼此间相互辅助以成就各自仁德的周密畅达和圆满。”

03

   释  字     

《说文》:辅:人颊车也。从车甫声。扶雨切。
《广韵》:辅:毗辅。又助也,弼也。
汉字“辅”从车甫声,本义是临时绑在车轮外旁用来夹穀的两条直木,作用是增強车辐的承载力,引申指辅助、帮助。《说文》“辅,人夹车也”是引申义。马叙伦在《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中解道:“俞樾曰:'古言车制甚详,而辅之制未闻。《诗·正月》“其车既载,乃弃乃辅”,《正义》亦不能定其物。按革部,𩊬,车下索也。疑辅为𩊬之或体。辅为车下索。是可解脱之物。故曰弃也。《诗》又曰“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员即旋也。言旋绕于辐也。则辅为车下索无疑。’伦按俞先生说于《诗》之员字似得其义。然车下索为𩊬字义,𩊬亦车上不可少之物,不可弃者也。《诗》言弃必为可弃之物,然虽可弃而实有辅于车。疑即今北方驾牲之车,每至休息时,以木长与其辕距地之高度略等者拄其辕,使牲负得轻,解牲时亦用以拄辕,使车不前顿。轮或损坏,用以拄舆,使车不侧覆。其用甚大,所以为辅佐之义。”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子贡问友,让人们把握朋友以道义相合,以仁德之善相互间提携、劝谏、引导,以成就双方各自的仁德境界的关系。本章承接前章,通过曾子从老师的教诲中体悟到“会友辅仁”的心得,让人们从“克己复礼为仁”的君子处友之道中,把握君子“以文会友”的原则和“以友辅仁”的目的,以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理想。
曾老师说:“以'克己复礼为仁’修行的君子,自然会彰显出君子所特有的文德风采。君子以文德风采来聚合相会,交流切磋,彼此成为朋友。朋友间一则取人之仁,一则'忠告善道’以尽己之仁,彼此间相互辅助以成就各自仁德的周密畅达和圆满。”
本章需要注意“友”与“仁”间的关系,孔子的觉醒在于发现了“仁之为人”的仁德大道,仁德之要就是一种群己关系的共赢。在孔子这里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实践仁就必须有与他人间的互动交往,这种交往互动离不开朋友提携劝谏的“忠告善道”,因此弟子曾子体悟到了孔子的为友之道,说出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心得。曾子所说的“文”不是诗书礼乐的文本教条,而是通过诗书礼乐的学习,通过“克己复礼为仁”的修行后内化所得的仁德教养,因此“文”是修行君子所彰显的仁德修养之文采。“会”并不是简单的聚会、会合,而是会聚后相互间的切磋交流后的融会通达。唐文治《论语大义》中说:“不言'取友’而言'会友’者,会,集也。《易·兑卦·传》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惟会友而后能取友也。不言成仁而言辅仁者,辅,助也。吾心之仁有欠缺,有间断,必赖友以辅助之,惟辅仁而后能成仁也。《大戴礼·曾子疾病》篇曰:'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岂有不陷乎?’是故取友不可不慎也。”《颜渊》篇以“克己复礼为仁”开篇,以曾子“以友辅仁”结束,体现了《论语》编者对孔子教诲中的知仁而行仁的理解,让人们体悟仁德修行的任重而道远。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