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述而篇(二)

01

   原  文     

述而第七

07.0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02

   释  解      

孔老师说:“静默地体悟先王圣贤彰显的仁德气象,透悟圣贤之心,默守其仁,思识而存于内心;向仁者学习,从不仁者那里找借鉴。仁德成就无止境,学习借鉴而永不满足。克己复礼,弘扬仁德之道而不疲倦。'默识’、'不厌’、'不倦’皆不离道,以明圣贤之仁德,涵养自己的仁德之境界。对于以仁德为己任的我来说,这是本分,不正是应该自觉践行的吗?”

03

   释  字      

《说文》:默:犬暂逐人也。从犬黑声。读若墨。莫北切。

《说文解字约注》:默:徐锴曰:“犬默无声逐人。”沈涛曰:“《六书故》引作'犬潜逐人也’,是今本暂字,乃潜字之讹。此与下猝字'犬从艸暴出逐人’正相对。以其暴出,故假借为凡猝乍之称。若作暂字,别与猝乍义无别矣。”舜徽按:作潜字者是也。今二徐本作暂,盖传写致讹耳。犬见人默不出声而追逐之,悍犬类然。盖默之言嗼也,谓寂静无声以逐人也。因引申为人之静默。今人称匿情不言为瞒,当以默为本字。默、瞒双声,语之转耳。

《正字通》:默:不语也。幽也。静也。

汉字“默”,从犬黑声,黑有昏暗、不明之义,本义为狗不出声而突袭人。引申为暗中,不明白表现出来,又引申指寂静无声,不说话等义。本章“默”是静默不语之义。“默而识之”则是屏息默观、透悟道理,默然领会,涵养仁德。注意“默”中有“思”义,“默识”有“不言而思记于心,不言而悟解于心”两个含义,记悟不分皆须默得之。

《说文》:倦:罢也。从人卷声。渠眷切。

《广韵》:倦:疲也,猒也,懈也。《说文》又作“劵”:“劳也。”或作“勌”。

汉字“倦”从人卷声。“人”表意,篆书“卷”形体像曲膝不能挺直的人,表示劳累、疲乏。本义是疲劳,疲倦。由于人在疲倦时容易懈怠懒散,由此引申为懈怠、厌烦、厌倦。本章“倦”是指力屈而怠之义。注意“学而不厌”的“厌”是本意“满足”,不是“厌弃、厌倦”,“诲人不倦”的“倦”中有“厌倦”之义。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老师“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自述,表达了老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一贯,践行先王圣贤“制礼作乐”的仁德之旨,彰显其仁德和谐之义。与前篇末章相呼应,让弟子把握圣、贤、君子的境界和所为之别,警醒“抛弃古道、另行其道”是当下天下大乱的根源。本章承接前章对先王圣贤之道的修、学、弘进行教导,让弟子通过“默识”、“不厌”、“不倦”,以明进德修业之大法,进而修炼“止于至善”之仁德境界。孔老师说:“静默地体悟先王圣贤彰显的仁德气象,透悟圣贤之心,默守其仁,思识而存于内心;向仁者学习,从不仁者那里找借鉴。仁德成就无止境,学习借鉴而永不满足。克己复礼,弘扬仁德之道而不疲倦。'默识’、'不厌’、'不倦’皆不离道,以明圣贤之仁德,涵养自己的仁德之境界。对于以仁德为己任的我来说,这是本分,不正是应该自觉践行的吗?”本章继续教导弟子将先王之道默记于心,学习实践先王之道不满足,传述弘扬先王之道尽心尽力不疲倦,期盼先王古道重回人间,表达了老师唤醒人们安于“仁德”大道的痴心和不懈。

本章需要注意“默识”、“不厌”、“不倦”间的关系。“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仁德学问的境界,也是修炼仁德学问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实践,都可以有所成就。但是如果没有达到君子、贤者的仁德境界,还是不容易体悟到“默识”、“不厌”、“不倦”的豁达。“默而识之”是强调不同于“口耳之学”的“心悟之学”;“学而不厌”是强调从仁者的“乐学”;“诲人不倦”则是仁者的谦卑和忘我,是“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本章之旨是让弟子明如何进德修业,进而止于至善之意。丁纪在《论语读诠》中说:“所'识’、所'学’、所'诲’者,同为此道也。以语默而言,'默而识之’是'默’,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语’;以出处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是'处’,'诲人不倦’是'出’与师友同志相交接也。三者正为"君子之道"也。……'默而识之’何以独立于'学而不厌’外,而不作'学’之一法看?可知'默识’有与'学’不同者:默识乃默然于我有、人有而为人我所同处,无此同处如何可以契会妙合?'学’则学人先己后、人有我无者,故,首章朱子以'效’解'学’也。'学而不厌’,乐从于先知先觉;'诲人不倦’,则肯来此率导后学也。”另需要注意的是《论语》文本的编排次第和进业修德次第相一致的,本章编排在《述而》篇中,故不应该解读成:孔子说:“默默地识记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厌倦,对于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因为孔子这不是告诫一般弟子的学习方法,这是针对中人以上的君子儒而言教的。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

  •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1)

    为政第二 2.0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试译]孔老师说:"为政依据于明德,就象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因为他自己能安居其位,同时为众星留下各自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2)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试译]孔老师说:"<诗经>共有三百篇诗,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诗篇,就是纯正无邪,就是真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3)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试解]孔老师说:"以政令来治理.强制百姓,以刑罚来约束.惩罚百姓,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4)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解]孔老师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明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5)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4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quo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6)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试解]孟武伯问何为孝.孔老师说:"由于你的盲目冲动,使你的行为违背周礼,违背仁德,因而招惹是非,会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7)

    一原文为政第二2.0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试解]子游请问孝道.孔老师说:"如今世人的所谓孝道,只是让父母不挨饿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8)

    一原文为政第二2.0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试解]子夏请问孝道.孔老师说:"难在为人子弟后生们的容色上.遇有事情,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9)

    一原文为政第二2.0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试解]孔老师说:"我和颜回交谈一整天,他总是能恭敬地倾听,即是我对他做错了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