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二十四)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2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试解】孔老师说:“说着谄媚的话语,装出媚态的虚容,过分恭顺的表现,左丘明以这种人为耻,我也以这种人为耻。隐藏起心中的怨恨,假装出友好的样子与之友好,左丘明以这种人为耻,我也以这种人为耻。”足《说文》: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即玉切。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集韵》:足:益也,一曰足恭,便僻貌。汉字“足”是象形字,甲骨文的下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左脚,上面是"口"。本义是包括膝盖、脚在内的整个小腿。引申泛指脚,进而引申指器物的脚。假借为充实、完备、足够。一说甲骨文为止在城邑 (口)下,意为人在城下,表示充分、能够、完全之义。本章“足”是过分、过度义。“足恭”表示两只脚(足)的动作表现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双脚动作过分,表现出不协调。其义为过分恭敬,自以为恭敬不够,于是添加而使之足,这样就导致了过分。匿《说文》:匿:亡也。从匸若声。读若羊驺棰。女力切。《广韵》:匿:藏也。微也。亡也。隐也。阴奸也。女力切。汉字“匿”,从匸若声。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若表示答应,匚表示躲藏。匿表示藏身躲避,不回应,会隐藏之意。本义为隐藏、躲藏,引申为隐瞒。

三素说前一章通过对微生高“乞邻而与之”的善意进行了评说,让弟子把握仁德境界的“直”和时人称颂的“直”间的关系。告诫弟子为虚名而曲意施恩是欺骗,会使人们间诚信丢失,会导致恶意欺骗和巧取豪夺的后果,让弟子们能在狂简之中节裁自身,纠正偏离,重回仁德大道之上。本章继续前章对“直而不曲”的仁德中道进行教导。教导弟子“直道”的内涵包括:为人真诚,正直坦率,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师说:“说着谄媚的话语,装出媚态的虚容,过分恭顺的表现,左丘明以这种人为耻,我也以这种人为耻。隐藏起心中的怨恨,假装出友好的样子与之友好,左丘明以这种人为耻,我也以这种人为耻。”本章老师是要弟子把握“直道”的不卑不亢,对人过于殷勤恭敬,就会流露出献媚之嫌,讨人喜欢是乡愿之所为,就会自取其辱。内心对别人有怨恨,表面却恭维友敬他,以怨交人既损友道,又有利己害人之图。前一章微生高对别人讨醋的“乞诸其邻而与之”行为,就属于“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的心理,是违背仁德大道的“曲直”。本章需要注意把握住孔子所言的“直道”。“巧言、令色,足恭” 是屈己顺人的阿谀逢迎,是人格自我奴化的开始,是有背于仁德大道的伪善。“匿怨而友其人”是屈己欺人的口是心非,是人格自我趋恶的开始,是有背于仁德大道的非善。因此孔子说:“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君子一不屈己不损己,二不欺人不伤人。本章列举了由于不直而生的不齿之行,让弟子们认准“直道”,不要被一些不仁德的假象所蒙蔽,从而偏离仁德大道,损害仁德大道。赵宗乙在《论语解读》中解读道:“孔子教人以'直道’,提倡为人要正直、坦率、真诚,主张心口如一,表里如一。'巧言令色足恭’和'匿怨而友其人’皆以虚假掩饰真心而非'直道’。前者是形之于外的谄媚,后者是藏之于内的奸诈。人情大抵有些虚荣,往往乐于别人顺从自己,忽略于表面现象的分析,'谄媚之人,阿谀逢迎,非道取悦,人情易为其所惑。奸险之人,内怀狡诈,外示恭谨,人情易为所欺。’(张居正《论语别裁》)《学而》篇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此言'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孔子反复申诫,其目的盖使行己者明之,交人者慎之,取用人者远之。”另外还要注意,本章孔子所言说的左丘明和《左传》作者不是同一人。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