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虏伯公司关闭其德国碳纤维轮毂工厂

据德国报纸TAG24报道,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决定关闭在德国凯塞尔斯多夫的工厂,工厂约100个员工将失业。而该公司刚刚才发起一轮人事招聘活动。蒂森克虏伯碳纤维部件公司的招聘网站上还依然在为2012年开业的德累斯顿附近的工厂寻找工作人员,诸如油漆工、仓库工作人员和最终检验员等。

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停止在德国凯塞斯多夫的运营

在德国凯塞斯多夫,这个工业巨头(全球有104,000名员工)的分公司专注于创新,专门开发和生产用于跑车、摩托车和山地自行车的高性能碳轮辋。但现在公司已经官宣了:该业务部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停业。

一位受影响的人士说:“我们是在短时间内接到通知的。直到上周为止,员工数量还在大量增加。” 根据公司总经理延斯-维尔纳的说法,集团已经研究了各种选择,如出售和独立进一步发展该部门。'不幸的是,这两条路对蒂森克虏伯来说都是不乐观的,'维尔纳说,他本人也受到了停工的影响。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轻松。“蒂森克虏伯公司的一位女发言人说:'我们很清楚工厂关闭对员工的影响。公司正在与劳资委员会进行谈判,并正在寻找社会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根据德国报纸TAG24的信息,蒂森克虏伯在德国凯塞斯多夫工厂录得巨额亏损,看不到未来有任何有利可图的业务,因此,工厂关闭在所难免。

凯塞斯多夫工厂开发和生产跑车和摩托车碳纤维轮毂

蒂森克虏伯碳纤维部件公司已经向保时捷公司提供了一些碳纤维轮毂--但不再会有量产了

蒂森克虏伯曾经有多牛?

01

蒂森克虏伯的历史

蒂森克虏伯是由不同的公司组合而成,看名字就知道它们分别是蒂森和克虏伯,二者于1999年合并。

克虏伯公司

1812年,克虏伯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生在埃森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可以说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

一战期间,克虏伯工厂正在赶制兵器

二战时期,克虏伯公司的辉煌达到极致。

整个二战期间,克虏伯为德军生产了大量的火炮、坦克、装甲、U型潜艇、部分舰船以及用于制造其它武器的特殊钢材等。

到1943年,克虏伯帝国直接或间接的雇佣人数已达20万,不过战争中,克虏伯的工厂也遭受到严重的空袭。

而随着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开始,美国和英国想重新武装德国,克虏伯帝国则得以逃脱了战争的审判,成为“现实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在狱中待了不足4年后被释放,其回到埃森后就开始重整家业。不出10年,克虏伯帝国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员已多达11万,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跻身欧洲十大企业之列,其经营范围包括造船、成套设备、桥梁建筑、化工、纺织、塑料、水处理、炼油和核反应堆等。1967年,克虏伯被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蒂森公司

蒂森的创始人奥古斯特·蒂森于1871年建立蒂森联合公司,1890年在德国的杜伊斯堡建立了第一座自己的采煤与炼钢-轧钢联合企业。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采矿、冶金联合企业之一,其拥有煤矿、铁矿、钢铁厂、机器制造厂、运输公司、军火企业及商业企业等,形成了所谓的“蒂森钢铁大王”。奥古斯特·蒂森死后,其子弗里茨·蒂森于1926年继承父业,切实成为了当时德国的垄断资本家,被称为“鲁尔之王”。

到二战前夕,蒂森所控制的联合钢铁股份公司已经占了德国煤产量的25%、焦炭产量的20%、生铁产量的38%和钢产量的40%。

二战期间,蒂森控制的企业全力为希特勒的法西斯战争服务。战后,盟军责令蒂森公司进行清算,其资产一度被没收,不久又被返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蒂森公司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粗钢生产商,在世界上则排名第五。

截至与克虏伯合并前的1998年9月30日,蒂森钢铁集团的钢铁雇员达到了39000人,年销售额为155亿马克。

02

克虏伯的产品

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名字足以震慑盟军

虎式坦克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

到1941年亨舍尔和其它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MAN,和戴姆勒·奔驰) 分别提交上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mm火炮的坦克设计方案。然而,苏联T-34型坦克的诞生宣告了这些设计的过时。

据亨舍尔一位设计师 埃尔温·阿德勒讲:“军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于是,定制标准立刻提高,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一款88mm火炮。

由于研发时间有限,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

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但采用厚重、制造质量优良的直面装甲,实战中表现亦是毫不逊色。

豹式坦克

“德国动物园”中的豹式坦克

二战初期德军所装备的坦克,其战术性能偏重于越野能力,火力和防护不足,在苏德战场上与苏军T-34中型坦克交战时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德国不得不迅速研制和生产能与T-34匹敌的新型坦克。豹式坦克是德国陆军装备的一款坦克。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

豹式无疑是为了对抗苏联T-34坦克而制造出来的,因为T-34坦克性能远超于当时德国所拥有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在1944年2月27日,改称豹式坦克。服役直至战争结束,亦被认定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

88毫米防空炮

88炮

二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炮,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初开始设计。当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故该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和测试的。

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弹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

古斯塔夫巨炮

不用轰,巨炮就可以威慑敌人

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而研发的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将其摧毁。1936年3月,德国高层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以700万马克被军方购买。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克虏伯岸防炮

威海刘公岛的克虏伯岸防炮

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克虏伯大炮:厦门市的胡里山炮台

03

蒂森克虏伯在中国

蒂森克虏伯集团与中国的初次商业接触要追溯到140多年前。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成为蒂森克虏伯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1866年,以李鸿章为首的实力派主张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按照欧洲模式来改造军队。在这种大背景下,李鸿章与阿尔弗里德·克虏伯进行了最初的接触。在李鸿章的积极运作下,第一个中国代表团于1866年7月27日首次参观了位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铸钢厂。

首次接触后,双方便开始了具体项目的实施。北洋水师选择“定远”、“镇远”、“济远”舰的建造合同也是源于该厂生产的军舰的龙骨、护甲钢板以及舰面的主炮、辅炮、弹药、穿甲弹等均为克虏伯兵工厂生产。

北洋水师订购的铁甲舰装备了由克虏伯工厂生产的龙骨、护甲钢板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克虏伯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北京,成功地恢复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同时克虏伯开始向中国供应钢材。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于克虏伯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机遇。整个80年代,克虏伯都不断地从中国接受订单。1988年,克虏伯集团与中国鞍山焦化耐火材料工程顾问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90年代初,蒂森集团也成立了有中方参股的合资企业,即生产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山东蒂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合并后的蒂森克虏伯公司又投资建立了多家企业并实施了许多重大项目。

蒂森克虏伯大楼

蒂森克虏伯近期动态

01 卖了最赚钱的业务

为拯救公司的下滑业绩,蒂森克虏伯集团以172亿欧元出售电梯业务的交易于去年7月收官。安宏资本与盛峰公司组成的联合财团,成为电梯业务的新东家。

蒂森克虏伯电梯在全球拥有超过50000名员工,在2018/2019财年实现了约80亿欧元的销售额。

02 蒂森克虏伯再赢重量级“氢”订单

蒂森克虏伯与CF Industries公司签订了一份设计和供应合同,为其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唐纳森维尔生产基地交付一套制氢装置,氢气将用于生产绿色合成氨。

依据合同,蒂森克虏伯将设计并交付一套20兆瓦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及必要的公用工程。这是继为加拿大能源集团魁北克水电公司(Hydro-Québec)提供88兆瓦水电解制氢解决方案之后的又一个绿氢大单。

这位工业“巨轮”将驶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