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永安寺“荘嚴”与《雪菴字要》“捽襟把布法”

(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雪景  吴 聪摄)

步入肃穆庄严的金元古刹——山西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气势恢宏,处处散发着浓郁古风,让人顿生敬畏,心灵为之震撼。大殿砖墙上镌刻“荘嚴”两个巨型大字,苍古雄劲,不怒而威,更为天下寺庙所罕见。这两个大字高3.8米,宽2.8米,用墨饱满,细节丰富。“荘”字前有“壬午夏月”四字,表明书写时间,四字前又有阳刻“古雅绝伦”椭圆形引首章;“嚴”字后有落款“太原龙山段士达”,随后分别为“段士达印”和“龙山月溪”方形印章。多少参访者观后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传法正宗之殿大字“荘嚴”  侯 涛摄)

一、“捽(zuó)襟把布法”来历

关于捽襟把布法的渊源,元代高僧、书法家李溥光在其所著《雪菴字要》篇首“捽襟字原”一节中谈到:

(张旭)昔饮于刘璟之家,醉歇小轩之中,谓璟曰:此轩甚雅,予愿为子书“东山清致”四字。惜无大笔,于此因见间前纸墨皆便,乘兴捽衣襟浸墨而书……

实借张旭(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名,有存世劲楷《郎官石柱记》、《严仁墓志》)之语说明了“捽襟法”,即“把布法”的由来:一日张旭在好友刘璟家中聚饮,畅饮之余二人歇息于家中小轩。看到此轩古雅清致,窗外山色醉人,一时间书兴大发。此时家中纸墨兼备,唯缺大笔。但怎能就此扫了兴致,于是趁着酒力抓起衣襟,以布蘸墨,“东山清致”四字挥洒而就。书毕酣然而睡,酒醒后二人围观之,则甚得苍劲古雅之趣。自此之后仿者甚众,遂逐渐形成了“捽襟把布法”这一书写形式。“捽襟法”与“把布法”从书写方式与工具来看,实为一法,只是从发展过程来看,先有“捽襟法”,而后有“把布法”。

《雪菴字要》“捽襟字原”随后指出:大抵四尺以下者,以草笔可以书之。五尺以上者,须用此布法而书之。然者自一尺至两丈者皆可书也。可知,若用大笔,笔力所及为四尺字径,即今日1米左右(唐一尺合今30.7cm;宋元一尺合今31.68cm;明清木工一尺合今31.1cm,明代裁尺34.1cm,清代裁尺35cm)。而“捽襟法”与“把布法”可书字径上限可达两丈,最小为一尺。下图是“捽襟把布法”与毛笔书写法可书字径比较:

(毛笔书写与捽襟把布法字径范围)

二、“荘嚴”书写年代考证

(一)“荘”字前“壬午夏月”是何年?

(“莊”字局部,引首章,壬午夏月题记  侯 涛摄)

古代纪年通常以帝王年号加在位年数为据,如至正二年,永乐元年。另外,还有以帝王年号加天干地支作为纪年,如至元丙戌,光绪戊戌。由于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循环,为了不引起误会,古代正式文体中很少只采用干支来表示时间。但“荘嚴”二字恰恰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书写时间断代带来了很大不便。

关于墙壁上未写年号,可能原因有二:一是书者最初有过年号,但后一朝代有人将前朝年号凿去了,不过这种情况在现存古物中极为少见;二是作者有意不写。如该年恰逢两个政权更迭之际,尤其是非正常迭代的情况。在明清两代,两个年号的更替有一个标准过度程式。当一个政权面临父死子继的时候,在父皇帝驾崩和子皇帝登基当年会沿用旧年号,在第二年再采用新年号,称之为“改元”。

那么“荘嚴”二字书写时间可能是哪个壬午年呢?

依永安寺传法殿碑铭文所载,传法正宗殿于延佑二年(公元1314年)创建,那么,壬午不会早于1314年。而对应于“荘嚴”二字,位于传法正宗殿阴面的“虎啸龙吟”四个丈余大字,乾隆四十五年张煖所书,为公元1780年;天王殿背阴“法相”二字(“法”字今已不存)与“荘嚴”二字南北呼应,故推断张煖所书为“荘嚴”之后的应和之作。由是,可将书写年代下限定为乾隆四十五年,即西元1780年。往上推算,有如下八个壬午年:

1342年

至正二年(共30年),大同饥

1402年

建文四年(共4年)/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

1462年

天顺六年(共8年)

1522年

嘉靖元年(共45年),1521年四月即位

1582年

万历十年(共48年)

1642年

崇祯十五年(共17年)

1702年

康熙四十一年(共61年)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共60年)

(“莊嚴”二字的八个可能书写时间)

从八个壬午年来看,有两个出现在年号更替之时,分别是建文四年和嘉靖元年。笔者认为,建文四年可能性最大。分析如下:

该年六月,燕王朱棣赢得靖难之役后在南京登基,时间正值壬午夏月,之后推翻了建文年号,追改建文元年到四年为洪武三十二到三十五年,壬午次年改元永乐。大同地区为明代王朱桂藩地,但朱棣靖难前被削藩贬为庶民,靖难中朱桂拥护朱棣,洪武三十二年十月(建文元年)朱棣攻克大同,在永乐改元后朱桂被复藩。因此,建文四年之壬午夏月是一个极特殊的时间点,建文年号被当做伪政权停用,永乐年号还未使用,而复古的洪武年号诏书可能还未下达,若“荘嚴”二字书于此时,没有书写建文年号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嘉靖壬午,虽上一任正德皇帝在1521年驾崩时未立储,但朝廷当年即选嘉靖帝即位,由于政权是平稳过度,次年改元的夏天不可能不知道落款年号或者有何忌讳。

(二)书者“段士达”涉足永安寺在何年?

(“嚴”字局部、段士逹落款  侯 涛摄)

经查阅各地方志,段士达名字只在清康熙《鹿邑县志》中出现过一次。该志记载:段士达,监生,山西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市),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任鹿邑主簿。此段士达任主簿时间距离前后两个壬午年分别差了36年和24年。从常识判断,如确为此段士达所书,则书写时间应为后一个壬午年,即万历十年(1582年)。

假设嘉靖三十一年其任鹿邑主簿时年龄为30到40岁,到万历十年大致在50至60岁。而根据明廷官员潘潢描述,明代嘉靖时期监生入仕状况为,“监生从注选以至授官,多者二三十年,少者十余年。”(明经世文编[M]:陈子龙等.中华书局.1962.2030-2031)由此可见,如书者果为此段士达,其涉足永安寺时年龄或许更大,这也与“荘嚴”二字成熟老练的书法功夫相称。

(康熙版《鹿邑县志》中的“段士逹”)

(三)方形章“龙山月溪”对应何人何年?

(“段士逹印”、“龍山月溪”印章  侯 涛摄)

瞻仰传法殿时,若稍加留意可以发现壁书“荘嚴”二字落款处有“龍山月溪”章,与传法殿牌额中的“传法住持嗣祖沙門月溪覺亮”的榜题同时出现了“月溪”这个名号。古代僧人有法名和法号两个称谓,法名较为正规,是按照皈依时的字辈来定取,法号多为自己取。在这里,“月溪”为法号,“觉亮”为法名,可知月溪和尚是沙门“觉”字辈僧人。同理,牌额的书写者雪菴溥光虽为头陀教,仍参照佛教“先法号后”法名顺序书写。

而“荘嚴”书者龙山段士达,也以“月溪”作为自己的字号。这两个“月溪”会不会是一个人呢?如果是,那“荘嚴”二字只能是至正二年(1342年)这个壬午年。“传法正宗之殿”牌额是月溪和尚所立,并记录了大殿建成时间为延佑二年(1314年)。距“荘嚴”书写时间至正壬午28年,按照常人寿命也较为合理,但想必此时的月溪和尚一定是一位耄耋老人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月溪和尚为何在书写“荘嚴”二字时使用其俗家姓名,还加盖了个人名章,而且其父母为之取“士达”如此入世之名?都与其沙门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如果书者真是月溪和尚,那他未写至正年号的原因为何?或者本来有年号,在明代取得正统后故意将其凿去,并加了一个评价性的“古雅绝伦”引首章,以掩盖旧迹?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四)到底是哪个壬午?

很可惜,通过当前掌握信息,仍然无法判断“荘嚴”二字到底是哪个壬午年所作。以上三个线索将壬午夏月指向了三个不同时间点,横跨元明两朝,分别是至正壬午(1342年)、建文壬午(1402年)和万历壬午(1582年)。三个壬午年都有一定的证据支持,同时也均面临着挑战。

如支持至正壬午,其逻辑可能为,古代僧人,善书者颇多。如隋代的智永和尚,唐代的怀素和尚,在书法艺术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可能因为僧人久居世外,有充足时间来研习书法。如有记载云,智永和尚习书颇勤,曾二十年居阁上习书而不下,所积秃笔头十瓮,每瓮数石。因此,月溪和尚在永安寺内用“捽襟把布法”习大字具有先天优势,后将其所书得意文字凿于墙壁也是合乎情理的。但作者为何不留至正年号尚属疑问。抑或到了明代将壬午前的至正删掉,又加引首章以掩盖前朝年号。这里涉及到压首章与闲章的发展使用问题,有待日后做进一步研究。

若单从不署年号这一信息考虑,建文壬午比较合理。但一个重要的缺憾是,目前尚未找到该时期太原龙山段士达的身影。

至于嘉靖万历时期,段士达确有其人,但同样面临着为何不署万历年号的问题。从浑源境内北岳恒山现存摩崖石刻来看,留有万历落款的题刻比比兼是。如万历丁巳(1617年)崔一元书“路接天衢”、“灵宫显应”,万历五年(1577年)黄应坤书“复还天巧”,万历十年(1582年)遵化*应*书“云中胜迹”、梅友松书“壁立万仞”,万历丙戌年(1586年)孙念贤书“昆仑首派”等。相同时代的诸多题刻证据都为万历一说增加了阻碍。

三、小 结

以上介绍了《雪菴字要》中所述肇始于唐,在金元时期发展成熟的“捽襟把布法”的大致渊流,分析了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荘嚴”二字所作年代的三种可能。虽至今仍比较模糊,但从研究大字书法的发展脉络看,对二字进行断代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随着本研究的后续深入,以及将来其他证据的不断发现,其年代范围将会不断缩小并被最终确定。


作者简介:侯  涛,山西浑源人,管理学博士,文化艺术爱好者。现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

(0)

相关推荐

  • 无笔墨处也是妙境,看书法如何“计白当黑”

    写字有法 发布时间: 20-11-2522:05 在书法的欣赏与创作实践中,不仅仅要关注点画与结构的有笔墨处,还要着眼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以及行与行之间的无笔墨处,也就是要注重书法的"布白 ...

  • 山西游之浑源故事——那些被世人遗忘的国之瑰宝

    提到浑源,估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浑源的凉粉,悬空寺或者恒山吧 但是偏爱古建的我还是想走个小众路线,去看一看圆觉寺和永安寺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全国现存木制古建筑前五十座有五分之三都在山西,就知道山西是 ...

  • 山西行——浑源永安寺

    2020年10月14日,我们来到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游览了位于县城东北隅鼓楼北巷的永安寺. 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遭火焚.元朝初年,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告老还乡,携长子乐善居士高仲栋,捐资重建寺庙.也许因 ...

  • 律吕神祠、永安寺 【山西浑源】

    律吕神祠在浑源县城不远的神溪村,8块钱不二价坐了摩托来这里.前2次来浑源都不知还有这地方,这里环境山环水绕,神祠左右就有两泓潭水,这个水态在浑源这个小县是难能可贵的风景. 神祠坐落在3.4米高的石台上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大同浑源永安禅寺

    大同浑源永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浑源圆觉寺塔北200米. 永安寺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顷,建 ...

  • 明抄本《雪菴字要》的流传、信息损耗及试补正方法

    无论您远走何方 题记 --侯涛 一 从序.跋文看流传过程 <雪菴字要>原作为元初大同籍雪菴禅师李溥光书于至大元年(西元1308年),其书写成后几经时代涤荡,在刊行,誊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劫难 ...

  • 魏晋书法家曹操“衮雪”二字真伪待辨

    曹操(传) <衮雪> 陕西汉中市博物馆藏 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存有署名"魏王"的石刻一幅,上书"衮雪"二字,有人认为,既然是魏王所书,必为"曹 ...

  • 历代书法家行书《雪》字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原创翰墨书道2019-11-10 00:10:33 在历代的诗文名句中有许多描绘"雪"的诗句如卢梅坡<雪梅·其一>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元好问<摸 ...

  • 嚴修爲何字範孫

    嚴修爲何字範孫 严修,字范孙.出生于天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与张伯苓一起创办南开系列学校,西元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被称为"南开校父".逝世后,南开校友集资在南开中学内兴 ...

  • 古代六字诀到现代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吐纳法和呼吸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以 ...

  • 8000字解构618品牌营销玩法

    时趣  · 2021-04-09 618电商营销怎么玩? 618营销越来越激烈.复杂,在这场赛事中,品牌面对的不单单是销量比拼.多个平台的营销规划.还要抢资源.抢流量和拼热度,品牌在618营销规划上只 ...

  • 强势T字板的秒板买法(图解)

    最强T字板的参与要领 这里我要讨论的T字板,是依托于前面至少有1个一字板的,常见次新股第一次开板的T字,重组股第一次开板的T字,或者强势题材股1个或多个一字后第一次开板的T字. 见图例: 这种T字板从 ...

  •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可提高免疫力增强肺功能,改善亚健康状态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可提高免疫力增强肺功能,改善亚健康状态

  • 石材条板人字拼三种主要拼法说明

    石材条板人字拼三种主要拼法说明 人字石材地板:因为拼贴后形似"人"字二得名,人字拼共有三种拼贴方式,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第二种. 拼贴方法:开始铺设地板时,先把正口截下45度之后,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