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28)秦孝公四见商鞅

读《资治通鉴》(28)秦孝公四见商鞅

秦孝公为了振邦强国,为招贤纳士,上位不久,就下达了一道意义深远的“诏贤令”。

此令大意是:先祖威武,我要继伟业、存大志、展宏图。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

此令一出,象春潮拍岸,激动了不少的人心,那可是见得着的高官厚禄啊!此消息象风儿一样,不但在国内徘徊,还飘山过岭,传到了魏国。

此时正在魏国的商鞅正处在一个一事无成一事没有的生活状态之下,加之,自己侍奉的国相公叔痤也死掉了,自己已没有了靠山,没有了生计来源。当他听到不远处的秦国正在广招贤士,没有犹豫,拿起行李并带了一本《法经》就奔秦国而去。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还得找人暂时投靠,还得找人疏通关系。所以,刚到秦国的商鞅就找到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抱负,自己为秦国的变法之道。听着听着,景监就觉得商鞅这个年轻小伙子还不错,逐渐对他有了信任,并在秦孝公面前极力推荐。

可见,商鞅找关系的策略或心机还是很精准的,要找就找国君身边的人,要找就找国君身边能说上话的人。

秦孝公一听说有这么的一个能人来到了秦国,并听说此人愿意尽心竭力为秦国的变化作出策划,心中是十分的高兴的。所以,一听到景监的推荐,就决定立即召见商鞅。

商鞅来了,入座几句客套话后,就进入正题。开篇大论,娓娓道来,商鞅就向秦孝公讲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三皇五帝”兴起的故事和治理之道。

三皇通常是指天皇燧人、地皇伏羲、人皇神农。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统一各部落、推演八卦,神农氏发明农业和医药,都对族群的发展有大贡献。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也。黄帝者,征讨纳从诸侯,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郊,被诸侯尊为天子。颛顼者,战共工,创九洲,使疆域广大。帝喾者,顺天之义,知民之急,知人善任,缔造盛世。帝尧者,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中原,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禅位虞舜。虞舜者,虚怀纳谏,惩罚奸佞,任贤使能,百业兴旺,德为先,重教化,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关于古代“五帝”的故事及推演出的为人之君,治世理国之帝道王道之说,在秦孝公那里,可能早已是熟记于心了,早年的时候,都已学过读过背过,何须商鞅如此娓娓地再来一遍,感觉没有一点新的东西。听着听着,不在意之间,把个秦孝公的瞌睡都说出来了,一个呵欠,一阵朦胧,心绪不知到那里去了。

事后,秦孝公还狠狠地责备过景监:如此妄人,只会说天道地,只讲三皇五帝,只说古而不化的,这就是你说的能人贤者吗?这样的人,于我何用,我又怎能用他。

景监被孝公数落了一顿,回府后只得埋怨商鞅。商鞅不好辩解,只得轻轻地说道:“我给大王说的是四海称帝之道,是尧、舜治国的方法,看来大王没有心悟,他的兴趣不在这里。”

商鞅不甘心此次与孝公见面的失败,还是恳求景监继续在孝公那里疏通疏通。

几天后,在景监的安排下,秦孝公第二次召见了商鞅。

两人坐定,当然又要听商鞅的宏论了。

此次,商鞅对秦孝公讲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王道,讲了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抚百姓的治理之法。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故事一个接一个,道理一条跟一条,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的。

但看看对面的大王,还是没有兴奋的神情,甚至还的浅浅的皱眉。

这次见面又是没有任何结果。大王又责怪景监,景监又责怪商鞅。

商鞅说:“这次我是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看来大王还是不能接受。我还是有主张和办法的,望大王能再见我一次。”

几经疏通,商鞅在几天后,再一次见到秦孝公。

你说你还有说的,你就说吧。

商鞅又开讲了。这次他向秦孝公讲到了春秋五霸时期的霸主之道。建立善战的军队,使其小国臣服,诸侯臣服,使威武远播,霸业彪炳。

听着商鞅的娓娓道来,秦孝公的脸上有了点含笑,有些和颜悦色的感觉。

事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介绍的这位客人还是不错的,说得精彩,道得明白,有空的时候,我还想跟他再谈谈。”

大王高兴了,当然下面的景监也是高兴的。这种高兴,回来后他又分享给了商鞅。

商鞅说:“我这次给大王谈的是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看来大王对此有些兴趣。”

不几天,秦孝公想起了商鞅,这次是他亲自要召见商鞅了。

这次商鞅就直接来个投其所好,在强国上大做文章,大讲强国之道强国之策。大讲行天下,霸天下,必须自身得强大无比,必须得富国丰民,必须得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番话,激情澎湃,豪情满怀,说得热闹,听的入迷。说着说着,听着听着,两人的会话就显得十分的投机。不知不觉中,秦孝公还把自己的垫席向前移动,自己的膝盖与商鞅靠得更近了。

这一谈,就是一次长谈,一谈就是好几天。可见两人是谈到一起了。

事后,景监问商鞅:“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

商鞅回答说:”大王对用帝王治国,认为耗用的时间太长,等不起。他的愿望,就是要在自己在位的时候,能成就大业名扬天下。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秦国地据偏远,以前屡被其他国家瞧不起。秦孝公年轻气盛,怀强国之理想,寻强国之路径,坚定之心,激烈之情不息,这种理念是宝贵的。国不强,民不丰,可以说,谈什么都是谈不成的。

经这这四次见面,最后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并积极支持他马上进行国家的变法。

2021年5月9日

(0)

相关推荐

  • 秦缘何成为七雄的胜出者?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局面,而最终完成统一的是秦国,多少让没有想到.毕竟秦国不是七雄中最富有的,也不是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的,他们只不过偏居西部的诸侯.那么秦国究竟靠什么统一天下的呢? 首先 ...

  • 你商鞅要玩它,当然也必须接受有一天它玩你

    你商鞅要玩它,当然也必须接受有一天它玩你

  • 最诡异的面试!商鞅三见秦孝公,被骂两次,最后一次说了啥?

    一定要活出个人样,绝不受制于人. 公元前361年,西方小邦.年轻的国君颁布了史无前例的求贤令,能助国之强者,当以封地,换言之,整个国家有他股份.数月后,一个孤单的身影,穿过函谷关,向栎阳走来,消失在茫 ...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地利”和“天时”因素是啥呢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了,因为商鞅变法,给秦国奠定了统一中国的"人和"基础.除此之外,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也离不开"地利"和"天时". 上一篇:&l ...

  •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变法主张,准备大刀阔斧地在泰国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他的主张一提出来,就在泰国上下朝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一)   孝和皇帝下 永元四年  壬辰 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人名,北匈奴单于)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监控),如南单于故事(依照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二) 孝和皇帝下 永元五年  癸巳 春,正月,乙亥,宗祀明堂,登灵台,赦天下. 半民:终于亲政,大功告成. 戊子,千乘贞王伉薨. 辛卯,封皇弟万岁为广宗王. 甲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三)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三)   孝和皇帝下 永元六年  甲午 春,正月,皇甫稜免,以执金吾硃徽(人名)行度辽将军(代行职权).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人名)不相平(不合),乃上书告崇:崇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四)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四)   孝和皇帝下 永元七年  乙未 春,正月,邓鸿等军还,冯柱将虎牙营留屯五原.鸿坐逗留失利(被指控停留不前,没有继续追击北匈奴),下狱死.后帝知硃徽.杜崇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五)   孝和皇帝下 永元九年  丁酉 春,三月,庚辰,陇西地震. 癸巳,济南安王康薨. 西域长史王林(人名)击车师后王,斩之. 夏,四月,丁卯,封乐成王党子巡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七)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二年  庚子 夏,四月,戊辰,秭归山崩.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张酺免.丙寅,以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烧当羌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八)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四年   三月,戊辰,临辟雍飨射(饮宴射箭,行飨射礼),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荆州兵万馀人,分道讨巫蛮许圣等,大破之.圣等乞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九)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五年  癸卯 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时帝遵肃宗故事(汉章帝把兄弟留在身边),兄弟皆留京师,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就国(有关部门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