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力有德者居之,皇帝的宝座,一直都是几千来所有中国人眼里,最耀眼夺目的珍宝。

但地域辽阔,人口庞大的帝国,皇帝的位置就那么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只能是看投胎的技术,如果你投在在帝王之家,那皇帝的位置你还可以争一争。

如果没有,那可能你跟皇帝这个位置就彻底无缘了,李逵总是追着宋江问,哥哥是不是想当皇帝,我李逵第一个替你卖命。

这一点,还真的不能怨宋江怂,在漫长的历史中,只有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一个非皇族出身的人,才有可能去争抢皇帝的宝座,其他时候,基本上想都不要想,风险与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李自成本来也只是个小小的驿站的工作人员,本来是个铁饭碗,没想到这样的铁饭碗也会遇到被裁员。

明朝后期的时候财政已经比较困难,到崇祯皇帝上台的时候北方又碰到大旱,导致了游牧民族生存很困难,只能来攻打中原,所以明朝的军费开支就大涨。

这个外生冲击逼得崇祯皇帝只能够加税,在原来九厘税的基础上又加了三厘,所以民间的压力陡增,平时为了应付军事压力,崇祯皇帝还大幅地裁减“公务员”,全国的驿站当时缩减了1/3。

其中有一位“失业的公务员”叫做李自成,他收拾铺盖就回了陕西老家,更不幸的是这一年陕西发生了大旱灾,卖儿子、卖妻子的情形非常普遍,民间的债务关系恶化得非常厉害。

李自成也是这个民间债务关系恶化中的一环,他借了债还不起,然后被债权人告到衙门,差点被处死,幸好被亲友救出来。

然后李自成出狱以后,一怒之下一刀把他的债主就给杀了,欠债又杀人,然后就怀着满腔的仇恨投奔了起义军,成就了历史上最有名的李自成起义。

明朝是个神奇的朝代,皇帝除了前几个还算行之外,其他的皇帝简直烂透了,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懒得出奇。

但就这是这样,明朝依然依靠着官僚制度的惯性在苦撑着,直到最后他终于撑不住了,哪怕是有了崇祯这样一个还算不错的皇帝,但是也已经不行了。

明朝末年,朝廷主要有两股敌人,一个是起义军,一个是东北的女真人,朝廷始终面临着两线作战。

崇祯不是不努力,朝廷不是不能打,而是两线作战这个致命的缺陷,实在是让明朝的战略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简单来说,李自成的成功,他自身的实力因素占的比例很小,纯粹是运气好,起义军已经多次被扑灭,之所以还有,主要是底层实在没活路,不管被打败多少次,总有人要揭竿而起,李自成提出的,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样的口号,最能激发底层百姓对于生存的渴望,在基本上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忽然一阵风吹过,地下本来就是刚灭的木炭,一下子就着了。

传庭死,明朝亡,孙传庭力战起义军而死,大明没救了,但孙传庭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坐牢这一两年,本来已经被扑灭的起义军,一下子又涨到了几十万,他出狱之前还以为只有几万人的小打小闹。

面对实力对比的悬殊,孙传庭义无反顾,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这也许是大明朝最后的忠臣,但绝不是回光返照,因为谁都无力回天了。

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时候,崇祯死了,死之前以发掩面,无脸见祖宗,大声疾呼,我非亡国之君,然并卵,崇祯不管怎么骂那些臣子,他都是亡国之君,当然那些臣子也都是亡国之臣。

那些臣子们肯定后悔了,崇祯问他们要钱,他们不给,这下好了,李自成来了,采取了最野蛮的方式,绑票加抢劫,做了皇帝的李自成第一件事就是抢钱,因为他实在没钱了。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不是儒家一个迂腐的空话,所谓的得人心,并不是大家觉得你好,而是大家觉得你行,大家觉得你行了,你自然就能收拢人心,招纳人才。

但李自成,立足不稳,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这就造成了第一没有钱,第二没有人才的尴尬境地,没有钱,可以抢,但是没有人才,这可是致命缺陷。

李自成抢钱可能是出于无奈,但这绝对是最臭的棋,还有与吴三桂的决裂,这也是战略不行的结果,吴三桂的天平倒向了后金,李自成已经没有机会了,注定了失败。

短短42天,李自成从人生巅峰跌落下来,这次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之前的好运气终于用完了,因为明朝亡了,女真人越过长城了。

他们的组织化程度,远远高于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所以他们占据了北京之后,李自成张献忠很自然又变成了流寇,而不像其他朝代末年那样,是个天下争雄的军阀割据模式。

李自成败了,只能说他胜得很侥幸,靠运气赢的,还是会靠实力输回去,明朝这个对手实在太差劲,42天皇帝也足以让李自成名垂青史了,毕竟也是做过皇帝的人。

但可惜的是,二十四史并不承认李自成是皇帝,成王败寇,愿赌服输,命运就是这样,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关于李自成,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