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脑海中的一个故事。光阴荏苒,岁月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一提起某一个地名,那一个个写满了乡情的故事,又会在记忆中回放,日久弥新。

 大碾盘

大碾盘,儿时记忆中的一个地名,在星光闪烁的月夜,我们常在“大碾盘”一带捉迷藏。我们村庄的确有一个巨大的碾盘,它就在村中间最主要的道路旁,也是唯一能代表我们村庄的重要文物,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上瓦泉的大碾盘。

这个巨大的碾盘直径2.4米,周长7.5米,厚0.5米,重达9吨。大碾盘在村中央,是最能招揽人的地方,旧社会的说书艺人来到这里,就先在大碾盘上打坐,并编出了流传在外的顺口溜:上瓦泉,大碾盘,三十二拃半。在《博山镇志》中,上瓦泉大碾盘是博山镇的碾盘之最。

小时候,我们几乎天天走过大碾盘,八十年代,有的村民看中了大碾盘的最佳位置,就在碾盘上盖起了一间小卖部,人们来来往往走过这里,买东西方便多了。近几年来,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大碾盘作为村中的一个珍贵文物,被装点成了一个景点,一个个古老的磨盘镶嵌在四周,一股清泉从中间的碾盘中流出,给“瓦泉”这个村名增添了无限魅力。

只要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对上瓦泉的大碾盘记忆深刻,遗憾的是,从古至今,却没有人能说出大碾盘的来历。

 大庙

走进家乡的村头,杨柳依依,碧水清清。小河上有一道石坝,石坝的西头刻着三个字“瓦泉渠”,这就是儿时的记忆,从小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叫“大庙”。可一直好奇,这个地方哪里有大庙呀?别说大庙,小庙也从来没见过。

长大以后,在不断的追寻中,我才知道了大庙的来历。上瓦泉的确有一座大庙,就坐落在村头石坝上面的山坡上。古称云龙寺,也叫白衣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和我们的村庄有着相同的历史。寺内有当时邀兔崖进士郑之范题写的碑文,老人们常常回忆说,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中,有若干栩栩如生的雕塑,最珍贵的是大殿中使用的大梁,这条大梁是荆木的,荆棵是山上一种结实的柴草,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荆棵长成的树。相传白龙寺是沂源县董家庄村捐助修建的,这其中可能有后人不知情的感恩故事,这条大梁是用骡马车从董家庄沿山路运来的,可惜我们没有见过古时的大庙,只能在长辈们的赞叹声中想象它的辉煌。上瓦泉村的这唯一古建筑,却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的运动中,那最珍贵的荆木梁,变成了南邢铁矿的坑道支柱。

2008年春天,有热心的村民集资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云龙寺。我作为从事经营的个体户,被通知捐款一千元。当年5月12日,发生了四川汶川地震,政府号召捐款赈灾,我觉得救灾比建庙更现实,就又为汶川地震灾区捐献了两千元。

适逢太平盛世,国富民强,消失50年之后的大庙,如今又重新矗立在上瓦泉村村头的山坡上。

挡墙岭

家乡四周的大山,被郁郁葱葱的松林所覆盖,小时候放学以后或者星期天,干的最多的农活,就是去大山上拾柴火。最南面的山上,有一道用石头垒起的石墙,石墙有二、三米宽,二、三米高,沿着峰峦的山顶,向东蜿蜒而去,那个地方叫挡墙岭。

挡墙岭是我们村庄和莱芜市的分界线,山的那一面就是莱芜的寄母山林场。站在挡墙岭上,山下是一望无边的林海,松涛阵阵,每当那嗡嗡的风响送到耳边,就会感觉寄母山是那样神秘莫测。相传,寄母山是梁山好汉李逵葬母的地方,小时候常常在挡墙岭上听大人讲李逵的故事。李逵孝敬老母,就回家背母亲到梁山生活,走到寄母山的时候,天色已黑,母亲口渴,李逵就把母亲放在石头上去找水,可回来的时候不见母亲,眼前是两只老虎和一堆吃剩的白骨,李逵嚎啕大哭,打死了两只老虎,把母亲的尸骨埋葬在了山上,寄母山从此而得名。每当听到这个悲情的故事,即被李逵的孝行而感动,又为老母的生命而惋惜。

小时候就对挡墙岭上那道石墙产生了种种猜测和幻想,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在这大山顶上建起一道石墙?后来听人说那是当年的齐长城,最终,我在《博山镇志》得到了有关挡墙岭的准确答案:清末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五年,捻军多次来犯博山,为防战乱,博山县令樊文达命令百姓在博莱边境修筑了一道石墙,东西数十里,一直延伸到鲁山一些山口,今天的挡墙岭,就是当年的遗迹。

三府山

三府山在我们村东南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沿着村东的小河,一直通到山下的深谷,翻过三府山,就是沂源县地界,山那边的村庄叫董家庄。

奶奶的娘家是董家庄,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走亲戚,记忆中的三府山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蜿蜒的小路越走越窄,山谷中的槐树密密麻麻,抬头看不见树顶,两面陡峭的山坡上长满了松树,即使白天,谷底也见不到阳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幽静的山谷中偶尔传来几声恐怖的鸟叫,令人毛骨悚然。走出山谷就来到了三府山的顶峰下面,那是一片平坦的场地,靠山一边有一座很小的山神庙,那时已只剩下残墙断壁了。

二十多年前,隆隆的炮声震彻了山谷,一条十几米宽的柏油路在三府山下修通,昔日的山神庙已不复存在。省道907 沿着三府山以下的山脉蜿蜒而上,过去难以翻越的大山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交通的便利,给我们村庄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如今,从上瓦泉到董家庄,十几公里只需十几分钟的车程。

石鸡

家乡的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巨石,离村不远的东北山坡上,有一块外形像雄鸡的石头,那里叫做石鸡。相传,很久以前,每到拂晓石鸡都会和村里的雄鸡一样啼鸣,鸡叫三遍之后就下山喝水,于是它被这里的乡民视为神鸡,人们把石鸡当做神灵来敬拜,每年的正月十六早上都要前去上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石鸡岭上,背风朝阳,又是平坦干净的山坡,是晒地瓜干的好地方,小的时候,生产队分了地瓜,我们常常在那里切地瓜干,记忆中的石鸡岭,留下了祖祖辈辈辛勤劳动的足迹。

二十多年前,省道907开始修建,石鸡岭变成了宽阔的公路,石鸡因为妨碍施工,也遭到了破坏。后来有村民采用石鸡上的破碎石块盖了房子,多年之后遭遇了飞来横祸,家破人亡,虽然事出偶然,但人们却更相信石鸡的神灵了。

戴帽石

在我们村南面山上,有几块巨石连在一起,像一座假山一样,其中最高的一块石头上,还有一块小一点的石头,远远望去,像一个人戴着一顶帽子,那里叫戴帽石。

从家里到山上拾柴火,戴帽石正好在路程的中间位置,所以回来的时候,这里是我们必然歇脚的地方,戴帽石上,留下了许多难以忘却的时光。小时候,看到比我大的哥哥们在那巨石上跳来跳去,非常羡慕,后来我也能登上戴帽石的最高处,最难忘的是石头夹缝里长出的那些荆棵和小草,因为看不到一点点土壤,只靠一点雨水的滋润,它就能够生长,我想象不出它们为什么会有那样顽强的生命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轰轰烈烈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我们村庄修建了很多水库,戴帽石离东峪水库不远,于是它成了修建水库的最佳材料。在石匠们叮叮铛铛的锤声中,一堆巨石被一点点分解,变成了一些小石块,社员们把一块块石头搬上独轮小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运到水库上,小木车那吱吱的刹车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如今的戴帽石,只能到记忆深处追寻了。

我的家乡没有令人向往的名山大川,也没有遗留千年的名胜古迹,所以吸引不了世人的目光,可生于此长于此的我,对这里的一切总是魂牵梦绕,念念不忘,这大概是最纯朴的乡情吧!

赵金雷,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博山协力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热爱文学,《东方散文》《海河文学》杂志签约作家。

【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陈彩洁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红石崖,屐齿深深印苍苔(散文)

    红石崖在鲁山县的西北部,是与汝州市的界山.它壁仞千尺,绵延数里,雄奇险峻,因其石呈红色而得名,崖下有村也叫红石崖. 去红石崖的山道蜿蜒曲折,坡高路陡.而过去进村的路是沿崖壁凿出的一条宽不过一米的羊肠小 ...

  • 乡情散文:元宵灯节三题

    乡情散文:元宵灯节三题

  • 下栅古今谭 :古镇遗迹(1-2)

    下栅古今谭 :古镇遗迹(1-2)

  • 乡情散文:老屋

    乡情散文:老屋

  • 乡情散文:在这片土地上

    乡情散文:在这片土地上 文:张树根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一曲黄土高坡,一把黄土之情,一丝黄土之恋,唱出了塞外农村的奇景,唱出了坝上农民的心声.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抹不去的记忆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抹不去的记忆 河南  殷天堂  1981年秋天的早晨,生产队队长殷明理邀请我们四人到大队干部殷天定家开会,商量去女方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车站灯火,不灭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车站灯火,不灭乡情     河南   曾从 远嫁离开故乡多年了,我早记不得双黄蛋的咸味儿,亦记不清大闸蟹的绑法儿了,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 那一帘旧时光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那一帘旧时光 山东 柴翠香 我在整理孩子们的抽屉时,看到了一张小儿四五岁时候的照片.他正在跟我家的狗狗大黄嬉闹,背景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丽江古城的柔软时光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丽江古城的柔软时光   天津 胡庆军 踏着一片柔软的时光,我漫步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落落大方地向远方的客人捧出如梦如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米升时光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米升时光     湖南  尹振亮  "连年都要过端午,过完端午心打鼓,米缸米升冇米量,耙锅鼎锅冇饭煮&q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宫旧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宫旧事 天津  李英 为了写好<一宫旧事>,星期日上午11:00时一下课,我从老年大学立即乘车,直奔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  孙乃秀 静悄悄的1983年和往常没什么区别.知青们在新桥农场依旧过着十九年来"日出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隔代亲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隔代亲 河北 王友明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抚摸着我的头用亲昵的口吻说:"孙子孙子,奶奶的命根子."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爷爷的故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爷爷的故事 宁夏  罗万军 有时侯,我们怀念一个人,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炫耀吹嘘,而是为了念本,为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