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好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孩子四岁多了,育儿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以下观点,我觉得都挺好,值得一看。
1、以身教者从, 以言教者讼
这句话摘自《后汉书·列传·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大意是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点我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是有很深刻的体会。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个时刻,都能从孩子的动作语言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像极了我们平时的样子。
孩子在模仿我们,最终会内化成他自己的模式,如果说孩子是复印件,那么,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一点的原件。
2、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模式。当妈的前两年是我生命中最低谷抑郁的时期,有时候呼吸都很痛,我越来越觉得我一辈子就这样了。
看书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成长型思维模式”这几个字让我心头一亮,也可以说救了我的命,我也愿意相信结果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不会的东西,统统都可以学。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被否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养育孩子,也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很多个时候,他说妈妈,我不会呀,我有时候会握着他的手一起把一件小事做成,有时候在边上适当地鼓励一下他再坚持几秒钟,看着他做成之后的那张笑脸,我问他,你刚才不是说不会吗?你看,只要你愿意动手去尝试,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有的时候我想偷懒,不想和他一起玩的时候,就会说,我不会,他就会回答:“妈妈,不会的可以学呀。”
3、教孩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我们难免会被外界否定,孩子也一样。当我们第一时间接收到这样的否定时,我们要自我判断,是不是真的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不好呢?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不能因为任何人的否定,就怀疑或否定自己。
马修.麦凯在《自尊》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利用缺点对自己进行毁灭式打击的方式。”
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当自己足够接纳自己的时候,才不会轻易被别人的否定伤害,或者说才会不屑于别人的评价。
4、be yourself
有一天,孩子问我:“妈妈, 学校的老师为什么喜欢乖宝宝?”,
我想了一会儿说:“因为乖宝宝比较听话,方便老师管理,而我,不要你做乖宝宝,做你自己就好,同时,你也可以思考一下,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可能,他还没办法理解我的话,小红花也是一种通用的方式,老师一晃小红花孩子们似乎都老实了,我告诉他,有没有得到小红花都没关系,我们做事情是为了自己,不是小红花(外界的评价)。
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自己。
5、孩子,你要听话?
带娃这几年,我从未说过一句你要乖,你要听话,不然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类似的话。
因为,我就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过于听从他人的想法,时间长了会变得依赖顺从,没有主见,可是当妈以后,有些事却又不得不学着有主见,扭转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所以,我特别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我希望孩子能明白,他可以有不一样的声音,他不必什么都听我们的。孩子有时候会问:“妈妈,我想喝牛奶,我想打一会儿游戏,想再玩5分钟......”,
我给他的答案永远都是:“这点小事儿,你自己做主就好了呀。”事实上,他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我想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理性的、有主见的孩子,因为,终有一天,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来寻求帮忙的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自己想办法搞定。”
直到有一次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他们参加自理能力比赛,另外一个小朋友,当他拉不上拉链的时候,立马就起身找人帮忙去了。
而我孩子的拉链拉不上去时,在原地说了两次“我不会”,没人理他,接着又低头继续弄,当然,比赛的时候是没人来帮助你的。
我开始反思,孩子走路要人教了吗?如果他开口求助,那一定是需要帮助的。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需要孩子爸爸帮忙的时候,孩子爸爸甩给我们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结果会怎样?
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可以寻求他人帮助的,辨识孩子的需求,把“自己的事自己做”换成“好的,我们可以一起试一下”,或者“开动你智慧的小脑筋,再想一想”,也许结局会更好。
7、罗森达尔效应
这就相当于一个正向的激励吧,我一直记得上班的时候,总经理夸我很稳当,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夸奖,从那以后,我都会用这样的标准来做事,直到现在,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是稳稳的一个人。
我喜欢给予孩子一些积极地正面的评价,比如:“得力的小帮手”、“你画的真好看”、“你很稳当”...
孩子也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他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平稳,多说点好听的,也不要钱,相反,你看他哪不顺眼,他就越来越不顺眼。
8、孩子,你也可以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