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含蓄象征
是一种暗示式的联想描写式的隐 蔽象征。文中只出现象征客体,象征意 义隐而未见,由读者揣摩获得。
23.儿时痴恋日落,只爱感伤地看夕 阳沉下去,唯有长大了始知道日出的诗 意是丝毫不比日落逊色的。在万籁无声 的黑夜,带着无限的忍耐和希冀、等待 第一线宇宙的微芒,终于日出了! 昨天 过得不好,今天仍然可以再来,人岂不 幸福? (草雪《第一线微芒》)
评析 日出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是 新的生活的起点。勇于进取的人,总是 带着无限的忍耐和希冀盼望着第一线 宇宙的微芒。而时光对于乐于进取的 人,永远是宽厚和仁爱的,人们“昨天过 得不好,今天仍然可以再来”追悔和努 力。简明的文字,说明深奥的人生哲理, 引导读者反复咀嚼生活的真谛。
24.“师祖,你画的是什么?”我看不出 名堂。
“我胸如虚谷,万物皆空,若晓得自 己画的是什么就好了。”他显得精疲力 竭,苦笑了笑。“你自己看吧,看是什么 就是什么。”
纸上的水与墨,渐渐润化。出现一 座水底峥嵘怪石,不见和尚用笔,怪石 却全是大斧辟皴法。又见麻鞋印饱汲了 水,润化成几条鲜灵灵的黑鳞大鲤,头 朝峥嵘怪石游去。大鲤上面则是明净的 湖水,泱泱水草在里面波动。
(熊尚志《两面佛》)
评析 这段描述有较深的象征意义。作 者描绘的这幅画,象征着懒月大和尚 (师祖)觉悟了的心。他为了忠于佛祖曾 经牺牲爱情和幸福,而步入老年,他悟 透了这种牺牲是多么荒唐。他把自己比 作在峥嵘怪石中游着的渴望到大江大 河去自由翱翔的大鲤鱼,但这种感受与 向往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他是受过戒、 有声望的佛祖的门徒,所以只好用象征 性的画图来表示。这里象征手法的运 用,既是描写人物性格的需要,也是启 发读者联想的一种艺术手段。
25. 当我们艰难地爬上一个小土包, 看到不远的低处,篝火星星点点的,好 像夜市一般,篝火现红色,接着是飘动 的透亮的火焰,再上去,变成了蓝色,终 于和夜色相溶,消失在夜色里了。骤然 间我像吃了饱饭,我的脚像没有什么疾 病,所有的疲劳完全消失了。起先我们 还搀扶着走,现在我们变成了健康的 人:大家都独立地向篝火走去。(朱家胜 《飘动的篝火》)
评析 长征的路上,无边的草地上,几 个红军战士因草鞋磨破了脚被碱水腐 蚀已经发炎,肚子里装的野菜早已消化 了,大家都四肢无力,掉在了大部队的 后边。但是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篝火,又 都充满了力量,因为他们坚信困难是暂 时的,革命一定会成功。对于这些红军 战士来说,这多彩的、变化着的篝火,是 红军战士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的象征, 是光明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也是他 们执著追求的革命理想的化身。
26.看到她,我不禁想起牡丹,想起那 在四月的春雨中丢伞给我的那个古怪 而坚毅的女孩子:“她现在在哪里呢?” “她吗?”白妹微笑回答说:“她从这所学 校毕业以后,就到北京进修去了,大概 不久就能结业的。”听着她这简单的回 答,望着这花朵和彩云结成的伸向远方 的长带,望着近处远处那斑斑点点的红 色,不由使我想起了她那双永远不停的 脚,在攀登石级时留下的那一行十分清 晰的红色的脚印。我想,不久的将来,在 这脚印所到达的地方,我们可爱的祖 国,将又要增加多少美丽的牡丹园呵! (严阵《牡丹园记》)
评析 作者以“红色的脚印”象征牡丹 姑娘的如花似锦的远大前途和她为装 点祖国河山的辛勤劳动。前后呼应,构 思新颖。结合牡丹一家人解放前后的遭 遇,这象征是在感叹牡丹的充满阳光的 幸福生活,又是在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的 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象征引起读者多 方的联想,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27. 叶倩如走到他身边,悄悄地、用力 握住他的手,也眼望窗外,深情地说: “我并不是单单为了你。最近我好像忽 然懂了,要像你和郑柏年一样地为祖国 工作。只要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着,生活 着,就是幸福的。”
白天明没有看他,只是轻声地说: “是啊,为了这片故土,是应该献出一切 的。”
洁白晶莹的雪花呀,你是爱的精灵 还是纯贞的心羽?你如此深情地扑向祖 国大地,是要把自己溶化了,渗进那养 育了我们民族的光荣富饶的故土吗?!
(苏叔阳《故土》)
评析 这是小说《故土》的结尾。作者以 洁白晶莹的雪花溶进大地来象征中华 儿女为祖国奉献一切的高尚的感情和 行动。使白天明、郑柏年、袁静雅、叶倩 如等人物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并且 起到了点明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28. 看!
我年轻的共和国! 你
身披
灿烂的锦绣,
满怀
胜利的鲜花!
一手——
挥动神笔,
一手——
扬鞭策马!
(贺敬之《十年颂歌》)
评析 “身披”、“满怀”句都是象征十年 的建设成就;“挥动神笔”,象征规划未 来;“扬鞭策马”象征飞快地前进。诗人 以多个象征客体构成一个鲜明而完整 的画面,创造出一种昂扬亢奋的意境, 给人鼓舞,催人奋发。
29.是梅花正开的时候,高府花园里 的梅花也开得这般茂盛了。但是园子里 却非常寂寞,寂寞到看不见一个人影, 就任它冷冷清清地散溢着幽香。那一丛 丛的梅树远远望过去,像雪林,像冰谷, 泛漾于宁静的天空,冷艳而沉穆,如若 静女。(曹禺话剧《家》)
评析 这是剧本中的一段场景描写,以 梅花的冷艳沉穆,象征梅表姐的凄凉寂 寞的境遇,这是对梅表姐的遭遇的惋 惜,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作为写景, 这段文字突出了“寂寞”和“冷清”,令人 感到有如坟场墓地的压抑;而作为抒 情,梅花的“幽香”、梅花的“冷艳”,以及 “寂寞到看不见一个人影”等字里行间, 充溢着作者对主人公深深的惋惜和同 情,含蓄的象征手法就这样将情和景融 在一起,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 果。
30.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 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公英,显 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 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 蒲公英,……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 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能偏 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 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 失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 局促羞涩……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七》)
评析 本例运用象征手法,把深奥的哲 理寄托于花草的吟咏之中,表现作者反 封建等级的思想。由于有了生动的形象 (蒲公英、雏菊)作寄托,便使平易纯朴 的哲理与自然幽深的意境交融一体。读 者尽可以透过象征所提供的独特的审 美视角去领悟作者博大的胸怀及其崇 高的感情。
31. 就在从盗跖那里回来的这天晚 上,孔子起初好久没有能够入睡,后来 却一连做了几个乱梦。
第一个梦:有一个汉子,自称是什 么秦始皇,进了他的堂,占了他的床,翻 乱了他的衣裳,还送了他的许多徒子徒 孙见阎王,可是那家伙自己到了沙丘就 害了一场恶病把身亡。……
第二个梦:有一个什么汉武帝,派 了董仲舒,修正了他的书,把他拉进一 个大庙宇,不断地请他吃冷猪肉,……
第三个梦:那个盗跖,手拿金椎,带 了无数的群众,杀进大庙,高叫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
(徐懋庸《考验》)
评析 以孔丘的几个梦为象征客体的 象征手法,揭示了历史上反孔反儒和尊 孔尊儒的变迁。从这梦境中透露的是, 统治者或反孔、或尊孔都是统治的需 要,只有人民群众的反孔才是真正的思 想革命。象征手法的运用,将抽象的道 理寓于具体的梦境,既增大了作品的思 想容量,又收到了寓庄于谐的幽默的艺 术效果。
32. 尤其使人难忘的是影片的结 尾,……无际的苍穹,闪烁着千百繁星, 耳边是千军万马进军的跫音,眼前却是 一个个逝去了的战友的音容,给人以无 限的遐想。……(冯亦代《灿烂的星光》)
评析 “千百繁星”用以象征革命征途 中逝去的每一个为革命奉献了生命的 先烈,他们的身躯已经逝去,他们的业 绩和精神却像天边的繁星一般,永远闪 烁着光芒。这含蓄而深情的赞颂,引人 遐想,耐人寻味,言已尽,意无穷。
33.安适之猛地掀开了薄被,把她紧 搂在怀中。
窗外闪电一道接着一道。沉闷的雷 声一串一串,从高远的天际滚向大地。 雨,发疯似地泼向地面,树猛烈地摇动 着。远处传来窗玻璃破碎的声音。
幽蓝的电光在窗口蛇一般地蠕动, 照着屋里蒙娜丽莎的画像,那“永恒的、 神秘的微笑”,好像变成了惨笑,无可奈 何的叹息、呻吟,连那张朴素的脸也好 像扭曲了。
(苏叔阳《故土》)
评析 当安适之与张秋莉——一个变 色龙一个跳梁小丑两颗丑恶的心罪恶 地结合在一起时,天地都为之愤怒,连 最美的形象也因之变得丑了,透露出作 者对这两个丑类的厌恶、憎恨之情,并 向善良的人们暗示,他们的结合将给人 们带来多么大的危害。这些思想和感情 虽然作者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读者通 过作品描绘的形象和场景所产生的联 想却可以悟到。这充分显示出象征手法 独特的艺术表达作用。
34. 为世界奉献过,被世界冶炼过,一 个灵魂完成了自己的塑造,在这白桦林 中遥望着我的女性,在协和医院白色的 气氛里,延伸着他的路。
北京今天下雪了,雪很厚,她知道 吗? 此刻刘白羽、草明、魏巍,在她的身 旁焦灼着,她知道么?还有我,一片小叶 子,在她身旁。
我想,这时老人的心中,一定冉冉 升起一颗红红的太阳。这太阳,正在湖 南的一个潮湿的小镇,在她住过的那间 冷冰冰的小屋,在延安的黄土窑洞,在 桑干河缓缓的波纹上,在女作家对北 方、对南方、对亲人、对朋友的拳拳的爱 情中,歌唱。
(王曼曼《下雪了,我去看丁玲》)
评析 面对着“为世界奉献过,被世界 冶炼过,一个灵魂完成了自己的塑造” 的老人,面对着看她长大,勉励她自强, 催她奋进的丁玲,作者用太阳在歌唱来 象征丁玲为世界奉献的永恒价值,以及 她崇高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作者将世 人的倾慕、老人的欣慰、作者自己对老 作家丁玲的崇敬之情,都凝聚在象征客 体上,浓墨重彩的渲染,使读过这篇作 品的人,不仅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会永远记着这个凝聚着巨大情感 力量的名字——丁玲。
35.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 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 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里 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 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 条大道,直到他家中,……(鲁迅《药》)
评析 这是《药》中描写的华老栓给儿 子买到人血馒头后,回家路上的心理活 动。作者先用生动的比喻,传神地刻画 出老人此时此刻那种如获至宝、充满希 望的心情。接着以象征手法加以夸张渲 染:“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 大道,直到他家中……”结合小说的整 个情节,读者不难体味出,这愚昧的心 态背后所蕴含的悲剧意义。而深刻的思 想性已是由象征客体“太阳”引发的艺 术反差上显示出来的。
36. 陈白露:(凝听外面的木夯声,走 到窗前,拉开帘幕,她望着外面,低声 地)“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 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她 忽然关上灯,把窗帘都拉拢,屋内陡然 暗下来,只帘幕隙缝间透出一两道阳光 颤动着。她捶着胸,仿佛胸际有些痛苦 窒塞。)
(很远很远小工们隐约唱起了夯 歌。)
(曹禺《日出》)
评析 这是话剧《日出》女主人公陈白 露临死前的独白。剧中的“太阳”、“夯 歌”在剧中出现多次,具有很深的象征 意义。“太阳”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新社 会;“夯歌”象征着伟大的劳动创造精神 和旧社会的掘墓人、新社会的缔造者劳 动人民。作者的观念和感情渗进了所描 写的自然景象和社会背景之中,与作品 的通篇构思交织一起,表现了交际花陈 白露堕落风尘,无可救药的凄楚与哀 怨,愤懑和认命的复杂心理和感情,揭 示出“新社会一定到来,旧社会必定死 亡”的主题。读者在咀嚼上述象征内涵 时,也会为不幸的旧社会的殉葬者—— 陈白露抱有一定的同情。
37.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 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 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 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 是中国吗? 那里面当然是中国,永远是 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 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 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 的谣言中? 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 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镜底勒 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 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中、太白和 东坡的韵里?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评析 这是描绘一个厦门人却只能在 台岛名为厦门街的小巷里思念阔别了 四分之一世纪的家乡。在雨丝绵绵中倾 吐出切切思乡之情。作者启动记忆的心 扉,想象着现在的故乡。用多个象征体, 象征这块让他日思夜梦的土地。“杏花 春雨、牧童遥指、剑门细雨、渭城轻尘” 象征的是田原牧歌式的中国;“报纸的 头条标题、香港的谣言”象征的是被扭 曲了的现代中国;“傅聪的黑键白键、马 思聪的跳弓拨弦”象征的是文革中知识 分子被践踏的中国;“故宫博物院的壁 头和玻璃橱”是指历史的中国;“京戏的 锣鼓声、太白和东坡的韵”象征的是有 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多个象征体引起 读者丰富的联想,倾吐出作家浓浓的乡 情,深深感染着读者。
38.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评析 此诗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有多种象征意义。作者没有直接具体地 描述乐游原傍晚景色如何,在叙明登古 原的来由之后,就转入议论性抒情,简 洁流畅的语言中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一 生沉沦、年华迟暮的感叹。当然就象征 意义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来说,作者处 于晚唐时期,结合这一历史背景,我们 还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是对濒临崩溃 的晚唐帝国的一曲挽歌。事实上,古往 今来人们主要是采取后一种理解。
39.我释然了,于是看到人间,有无数 蜗牛背着重负在毅然前行,不管君子们 怎样对他指手划脚。(席慕容《芊芊芳 草·蜗牛》)
评析 “蜗牛”迟缓而呆笨,通常被人们 看作愚蠢的形象。诗人却另辟角度,赋 予它朴实、沉稳、坚毅的品德,因而它成 了一类人或一种信念的象征。表达了作 者直面人生、忍辱负重、乐观自信、坚韧 不屈的人生态度。因为有了具体的形象 作依托,抽象的理念被表现得含蓄、深 刻而动人。
40.一条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 从那茧厂后驶出来,拖着三条大船,迎 面向老通宝来了。满河平静的水立刻激 起刺刺的波浪,一齐向两旁的泥岸卷过 来。一条乡下赤膊船赶快拢岸,船上人 揪住了泥岸上的树根,船和人都好像在 那里打秋千。(茅盾《春蚕》)
评析 这是作品开头部分的一段景物 描写,象征着30年代初期我国南方农 村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 买办资本的掠夺,已经沿着官河由城市 深入农村。它暗示人们:洋东西(小轮 船)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农村自然平静 的生活,也预示了老通宝“蚕事”的失败 和希望破灭的原因。启发读者去思索当 时农民破产的现实及其深刻的社会意 义。
41. 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 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 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已经老花多年了,但望 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 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 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 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 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 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进几步, 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 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 呢?小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 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迅《药》)
评析 这是小说《药》第四部分的一个 场景。鲁迅先生在《呐喊· 自序》中说 道:“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 了,所以我往往不怕用了曲笔,在《药》 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这 里所说的曲笔就是象征手法。作者用花 环象征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 情;用花环象征“革命自有后来人”。麻 木、沉重、黑暗、残酷的旧势力阻止不住 历史的潮流,革命的火种不熄,将有更 多的后继者踏着烈士的鲜血前进。这个 象征的结尾,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 而且深化了主题,给沉重的结尾增添了 亮色,言已尽,意未穷,给人许多哲理性 的启示。虽然是局部象征,却是全篇重 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4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蘅与芬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凭不厌乎求索。
(屈原《离骚》)
评析 这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 《离骚》摘句。内容是写诗人为国家辛辛 苦苦培养人才,可是人才却在贪婪污秽 的环境中堕落了,作者伤心的并非是它 们的枯萎死绝,而是为他们的变质感到 可悲。诗中的“兰、蕙、杜蘅、芳芷、留夷、 揭车”等香草植物,在诗中象征美好的 事物和杰出的人才,通过诗人托物言志 的诗意描写,读者可以透视出屈原那颗 刚正不阿追求真理的伟大心灵。“香 草”、“美人”在屈原诗中常常是美好事 物与美好理想的化身。阅读这些不朽诗 篇,还可以学到诗人运用象征手法的高 超技巧。
4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惶。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评析 这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的结尾。诗人借松柏、梧桐“枝枝相覆 盖,叶叶相交通”的长势和双飞鸳鸯“仰 头相向鸣”作为象征的客体,表达了诗 人对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的同情,表现了 人们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用象征手法编织的这样一幅美丽 的画面,使诗歌结局更加悲壮,主题也 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44.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评析 这是一首“为情而造文”的“托物 言志”的象征诗。诗人具体描写蝉的生 活习性,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不仅 了解到古代知识分子和低层官吏(包括 作者在内)清贫、凄楚的人生遭遇,而且 对那无情的社会产生清醒的认识。诗人 “怀才不遇”、“清高自珍”的郁闷和慨叹 颇能引起后人的共鸣。
45.《每周评论》于八月三十日被封 禁,国内的报纸很多替我们抱不平的。 我做这首诗谢谢他们。
一
“这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它斫倒了,
把树根也掘去。——
哈哈! 好了!”
二
大树被斫倒做柴烧,
树根不久,也烂完了。
斫树的人很得意,
他觉得平安了。
三
“但是那树还有许多种子,
很小的种子,
裹在有刺的壳里,——
上面盖着枯叶,
叶上堆着白雪,
很小的东西,
谁也不注意。”
四
雪消了,
枯叶被春风吹跑了。
那有刺的壳都裂开了,
每个上面长出两瓣嫩叶,
笑迷迷的好像是说:
“我们又来了!”
五
过了许多年,
坝上田边都是大树了。
辛苦的工人,
在树下乘凉;
聪明的小鸟,
在树上歌唱,
——那斫树的人,
到那里去了?
(胡适《尝试集·乐观》)
评析 这是首寓言诗,它以象征的手 法,歌颂了革命的新生事物是砍不倒、 挖不尽的,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企图阻挡 历史前进的“砍树人”。种子终会在土壤 中萌发、生根、长成一棵棵新的大树。诗 人将这一抽象的道理融入诗的形象之 中,寓意深刻,但读来倍感亲切,并产生 令人鼓舞的力量。
46.客——……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 些力气。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 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 所在么?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是的。那里有许多 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 他们的。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 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 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 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 呢?
翁——走完之后?那我可不知道, 我没有走过。
(鲁迅《野草·过客》)
评析 这是用象征手法描述了对人生 道路的一场辩论。老翁只知道前面是 坟,是人生的终点;女孩因为没有经历 过人生,她对一切都想象得天真乐观, 觉得前面虽然是坟,但有“许多野百合, 许多野蔷薇”花团锦簇,她把前途想象 得很美丽;过客则是一个探求者的形 象,他清醒地知道,前面虽然有代表光 明和诗意的鲜花,但毕竟还是坟,问题 在于“走完那坟地之后呢”?这一点老翁 不能回答,而过客还在探求中。过客的 形象象征了“五四”大潮之后,在革命征 途中艰难而倔强地探求的包括鲁迅在 内的革命者。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真 谛,使生命之火燃得更有价值、更有意 义。
47. 晓风轻轻吹来,很凉快,很清白, 叫我不甘心睡。
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 呼,现出那干—枯—黄—白—很可怜的 脸色!
只有我一个三岁的女孩,躺在我手 臂上,笑弥弥的,两颊像苹果,映着朝 阳!
(刘半农《晓》)
评析 《晓》写于“五四”前夜,全文都采 用象征手法,这里节录的是最后一段。 作者在诗中以拂晓的优美景色,众人的 酣睡和小女孩迎着朝阳的脸,巧妙地暗 示在时代的曙光面前中国的现状和希 望。象征体形象鲜明,特别是在曙光面 前众人“东横西倒,鼾声呼呼,现出那干 —枯—黄—白—很可怜的脸色!”的麻 木景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启迪读 者沉思。
48.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题菊花》)
评析 作者是我国唐末农民起义的领 袖,他赋予菊花以坚强的斗争性格和压 倒一切的气魄,通过它来寄托自己的远 大理想,形象鲜明而豪气逼人,充分表 现出一种藐视旧物、敢想敢说敢进取的 无畏精神。
49.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绿叶素 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 兮。纷蕴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 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 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兮。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 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在伯夷,置以为像兮。(屈原《桔颂》)
评析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崇高理想高 尚的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屈原的 爱国思想和严以律己的精神。出现在诗 中的桔树,不再只是一种植物,而是一 个理想化的人,在这个理想化的人身 上,具备了诗人当时认识到的所有美好 的东西,其中包括高尚的品德、坚定的 意志、不变的节操等。诗人的主观感情 正是通过对桔树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出 来的,咏物寄志,意蕴丰富而含蓄。在我 国诗史上,《桔颂》是第一首咏物寄志 诗,开创了咏物诗体的先河。
50.亘古清光彻九州,
只今烟雾锁琼楼。
莫愁遮断山河影,
照出山河影更愁。
(樊增祥《中秋夜无月》)
评析 此诗借中秋节天阴无月,抒发了 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感慨。构思别致, 表达含蓄。中秋本是团圆之节,山河破 碎人民无法团聚,所以说无月更好,免 得“照出山河影更愁”。诗人内心的凄楚 溢于言表,读来令人几欲下泪。
5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 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评析 上面两首词都是以梅花为象征 客体表达思想感情的。毛泽东所咏的梅 花被赋予了热情、坚强、乐观、昂扬的丰 富性格;而陆游诗中的梅花则象征自 我,把他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遭遇、不 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品格都融进了 梅花的形象中。前者襟怀廓大、气度非 凡;后者悲观消沉、孤芳自赏。毛泽东词 前有短注,称此词是“读陆游咏梅词,反 其意而用之”。可见不同作家可以通过 独特的审美视点和特定的艺术构思赋 予同一具体事物(梅花)以不同的象征 意义。
53.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龙潜》)
评析 此诗是诗人1843年从广州返花 县家乡的途中,在船上写的。作者把自 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时机 成熟,就将举行武装革命,推翻清政府, 建立革命政权。这都是以象征手法,含 蓄曲折地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54.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引导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郭沫若《骆驼》)
评析 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 “骆驼”的具体物象除了自身的形象特 点之外,融进了作者强烈的主体观念, 所以其诗意内涵更比原物象的意义丰 富、深刻得多。读者可以将写作时代作 为前提,根据作者的暗示通过联想,去 把握诗的象征意义,领悟中国共产党及 其杰出领袖们带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 解放的丰功伟绩。同时还可超越时空, 扩大诗意的象征内涵,对道德、精神、事 业、追求作哲理性的思索。
55.(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飞去飞回,
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哨儿,
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
赚一把黄小米!
(胡适《老鸦》)
评析 诗人借老鸦的自述,道出了不作 统治者的御用文人所遭遇的诅咒和冷 落。并由此表示了并不因为受到诅咒和 冷落就改变初衷的决心。透露出“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因脱离群 众而产生的孤独感。
56.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 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 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 的水净鹅飞罢! (王磐《朝天子·咏喇 叭》)
评析 蒋一葵《尧山堂外记》:“正德间 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 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王磐号) 作《咏喇叭》以嘲之。”作者以幽默的语 言,借喇叭为题,对作威作福的宦官给 予了辛辣的讽刺,反映了明代宦官弄权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的现实。
57.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辛笛《风景》)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咏景诗。采用的 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诗人既不站在 大自然之外描写,也不融进大自然之中 抒情,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诗人的主 观情绪投射到自然景物之上,使自然景 物产生变形而具有象征暗示的情味。这 首短诗具有不少写实成分:如“列车”、 “茅屋”、“田野间的坟”、“夏天的土地”、 “兵士的新装”、“瘦的耕牛”、“瘦的人”等 具体物象,但被抽象化上升成为具有丰 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成为诗人感性体验 和理性顿悟结合的产物。于是“列车”不 是奔驰在一节一节的铁轨上,而是“轧 在中国的肋骨上”;田野中“比邻而居的 茅屋”和“坟”也变成了生活的起点和终 点。诗人将大自然“绿得丰饶自然”的 “夏天的土地”和人间社会“黄得旧褪凄 惨”的“兵士的新装”形成鲜明强烈的对 比,点出病态的风景并非自然之错而是 人为之过。虽是“新装”,却已“黄得旧 褪”,暗示了战祸频连致使社会列车沉 重疲沓、人生之路暗淡短促;“瘦的耕 牛”与“更瘦的人”更浓化了画面的凄凉 悲惨。我们从这幅旧中国的社会风景画 中,看到诗人的一颗悲哀而愤激的心。
58.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乐府·怨歌行》)
评析 这是托物言情的诗。扇有“动摇 微风发”的用处,因而有“出入君怀袖” 的恩宠,但是一过了时就“弃捐箧笥中” 了。对这首古诗的理解素来曾因象征的 不确定性而产生许多不同解释,《古诗 源》中称是班婕好哀叹自己失宠而发的 诗句;《乐府诗集》中说是臣叹失幸于皇 帝的诗句。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旧时处 于社会底层的女子对于红颜薄命的凄 婉哀叹。
59.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 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 踪。
……
我诅咒这抹杀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 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 是宁愿后者呵! 寒风和冰雪天气能够杀 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 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 烂泥淖中,满心想挣孔,可是无从着力 呢!
(茅盾《雾》)
评析 将作者描绘的象征体“雾、寒风 和冰雪”与创作的时代1928年及作者当 时的处境——客居日本联系起来,就可 以体味出,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 怖之中,不甘心屈服而又有所追求的 人,苦于看不清政治形势,找不到出路 之时的苦闷、烦躁的心情,以及作者追 求光明的执著。《雾》全文都用象征手 法,政治形势的压抑与雾的沉闷浑然一 体,引导读者去遐想深思,体现出象征 手法的艺术魅力。
60.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评析 诗人通过描绘石灰开采烧制过 程,倾诉了自己忠诚、清白、坚强不屈、 甘愿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的情怀。诗人 以石灰作为象征客体,展开联想,将咏 物与言志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61.早上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还 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我考虑的不是这 些。”
我追问它:“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我想的是——雨天,不让大 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 云。”
(艾青《伞》)
评析 这是单一的整体象征。诗人采取 对话形式,将拟人化手法与象征手法结 合运用,表现了对人生的态度、价值的 哲理性思考。语言自然活泼,寓意深刻,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 情趣去体味伞的象征内涵,获得艺术再 创造的美感。
6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评析 这首诗本是用原上草的繁衍不 息来象征友人之间的绵绵情谊的。语言 通俗晓畅而形象生动,其中前四句已成 为千古传唱的佳句。然而由于象征手法 是一种“托物寓意”、“托物言志”的表达 方式,它的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是 凭借联想联系起来的,因而人们可以从 主观感受出发赋予象征客体以新的涵 义。这样,前四句就被后人用来歌颂顽 强不屈的精神,这也是它得以广为流传 的主要原因。
6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 葭》)
评析 关于这首诗古今解释差异很大。 “毛诗”认为这首诗是讽劝国君实行开 明政治,求贤尚德的。因而诗中的“伊 人”就是政治理想、崇高道德、能人贤士 的象征。今人认为这只是一首情歌,抒 发了对恋人的追求思念之情,“伊人”的 象征意义只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或者说 是爱慕追求的恋人。古今不同的政治历 史背景,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 趣。其实在艺术鉴赏中,大可不必这样 求实,“伊人”的象征意义,可以是一种 美好的感情,也可以是一种理性的追 求,诗中反复咏叹和着力描写的,那种 对一个美好对象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 及,并由此而产生的苦闷和失望感情, 本是人们普遍的体验,人们可以因时、 因地、因人、因事的不同,对“伊人”这象 征体作出各种相异的解释,不必那么拘 泥。这可以说明象征意义的多义性和不 确定性。
64.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评析 表面看诗人集中描绘的是长在 岩石上的竹子,实际是在歌颂坚毅顽 强、不怕任何摧残的精神。将这种抽象 的精神寓于长在岩石上的竹子中,在读 者心目中树立起高大挺拔、刚毅坚强的 形象,用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从而激 起了读者的共鸣。这正是“托物言志”诗 的巨大艺术力量的体现。
65.枣下何攒攒! 荣华各有时。
枣欲初赤时,人从四边来。
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
(《汉乐府·咄唶歌》)
评析 枣子快要红了,人从四边来了, 枣子被摘尽了,谁还仰头看看呢? 用咏 枣来象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将人得 志时,世人趋之若鹜,失势时就门可罗 雀的世相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诗虽 短,象征意义却很深,具有浓烈的嘲讽 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