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人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证实、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可靠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产生出以下具体表现和结果:一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二是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三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基本矛盾也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尖锐化,导致频繁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固有性、不可克服性、不可抗拒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比它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这个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它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最深,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才能得到彻底解放。也只有这个阶级,才能担当得起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需要指出的是,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本身的状况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传统产业工人逐渐减少,其他雇员阶层则不断扩大。我们既要看到那里的产业工人依然存在,又要看到其他雇员和雇主之间也具有雇佣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地位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主力军。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采取的斗争形式;政治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思想斗争是指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斗争,它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就会发生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罪恶和不平等现象的总根源,因此未来的新社会应该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与资本主义生产不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资本增殖,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但是,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生产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5)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分析,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这里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是与马克思所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发性、盲目性、无政府状态相对比而言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计划经济”一词,而是讲社会主义经济要有计划调节,至于这种计划调节采取何种具体形式,则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探索。这与二战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曾实行过的计划经济,以及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指导性经济计划,都是不同的。马克思还认为,在共产主义的不同阶段,应该实行具有不同特征的分配制度。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也即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并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存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劳动差别,劳动还仅仅是谋生手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种分配方式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人们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理想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6)社会主义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述了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批判了资本主义对自然界的掠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观点:“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幸福生活和追求美丽环境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
(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如此,对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对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的正确引领。“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国家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产阶级要从自发走向自觉并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是各国工人运动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并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产阶级政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依靠统一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形成强大的组织力量。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人民政权后,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其目标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本质,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并为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为此,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社会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将逐步消灭阶级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