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要有大麻烦?警惕两大灾害天气,农民早做准备
2021年是辛丑牛年,也是无春年,又叫寡妇年。农村老话说:“牛马年,好种田。”意思是指在农历的牛年或马年,通常都是大丰收的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愿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不过,两大灾害,要引起警惕!

农村老话,也包含了很多的农谚,是老祖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总结提炼的语言,是智慧的结晶,对于指导过去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带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至今仍然发挥着极为宝贵的作用。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再比如“芒种忙,三两场。”就是告诉人们在什么节气,要开始种什么庄稼、收什么作物了。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预报气象的水平越来越高,对气候的变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农谚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确实在慢慢减弱,而且,由于近几年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变,极端天气不时出现,再用过去的农谚来预测现在的气候变化,预知未来的农业收成,就有些不太准确了。
因此,即使今年是牛年,就一定会是丰收年吗?不一定,2021年,仍会有极端天气现象发生。以下三种情况,咱们农民朋友要提前做好准备:

一、倒春寒
据农业专家和气象专家预计,2021年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毕竟受“拉尼娜”的影响还在,去年冬天先冷后暖,今年春天先暖后冷,也意味着天气不同往常。虽然现在惊蛰节气已经过了,但是,清明前后,仍要提防“倒春寒”的突袭。前些年清明前后出现的“倒春寒”,导致中原多地小麦、果树出现冻害,减产严重。
农业农村部指出,预计2021年3月至5月,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多,发生春旱可能性较小,但早春气温回暖快,易出现阶段性强冷空气,发生“倒春寒”几率大。
因此,农民朋友切不可大意,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如果遇到“倒春寒”天气,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洪涝灾害
根据老黄历,每年正月第一个辰日(辰为龙)在第几日决定是几龙。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龙治水”,以此类推。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中国民间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同样,“几牛耕田”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2021年是“十一牛耕田,二龙治水,一日得金,六人分饼。”

要按照上述说法,今年有可能洪涝灾害较为严重。
但是,老黄历并不一定管用,那么,农业气象专家又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气象专家分析,预计2021年3—10月全局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降水量比历年偏多,降水量在520—600毫米。尤其要注意今年夏秋季节雷雨、大风、冰雹、低温冷害、洪涝及台风等恶劣天气出现。
你认为今年的年景是好是坏?欢迎留言与大家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