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红楼梦》美女标准像:林黛玉还行,薛宝钗长这样?真忍不了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里面对女孩子的塑造更是出神入化。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长期以来,对书中人物长什么样,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象——你看哪一次《红楼梦》的选角不是吵得天翻地覆?
所以《红楼梦》人物自打问世起,就成了画家创作的热门题材。
最早的《红楼梦》插画出现在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1791-1792)间出版的《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但这些插画不但数量少,质量也不怎么样。
真正算得上艺术品的是1879年单独成册的《红楼梦图咏》。
这本木版画集共绘制了通灵宝玉、绛珠仙草、警幻仙子、宝玉、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迎春……等50幅,共计55人。
虽然出自木刻,但刻工优秀,还是体现了原作的神韵。
只不过这本画集中的美女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堪比现在的网红脸,林黛玉、薛宝钗看不出区别。
林黛玉还好,比较符合书中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薛宝钗呢?书上说
“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贾宝玉还曾把她比作杨贵妃,怎么会跟林黛玉一样瘦,一样娇弱?
这两位美则美矣但太瘦
这只能怪作画者改琦了。
改琦,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松江(今上海市)人。
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是少数民族画家,其远祖为西域人,回族,于元朝时入居中原,因祖父改光宗任松江参将,从此一家在上海入籍。
改琦以仕女画闻名,他吸取了明朝仇英仕女画蕴藉雅逸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纤细清瘦,姿容文雅的造型风格。
《桐阴论画》中把改琦的仕女画评为“妙品”,并说他“落墨洁净,设色妍雅”,代表了清朝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
他画的仕女都是当时流行的纤弱雅致的病态美,所以林黛玉就画得很贴切,但这种画风对于体丰似杨贵妃的薛宝钗就不适合了,估计得让唐代周昉来才行。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改琦画的《红楼梦》还不止一种,还有《红楼梦图》、《红楼梦临本》等。
总之,改琦的红楼人物已成了当时公认的标准像了,不然也不至于一版再版(《红楼梦图咏》还出了设色版)。
看过现在的清宫戏的人可能还不信:清朝人审美会这样怪异?
好吧,那一笑就只能下重手了——把清朝末年一些后宫嫔妃的照片放上来,这该实锤了吧?
眼瞎了吧?但这也确实证明改琦画的仕女真的是代表了当时的审美取向。
对此,我只能用这样的一张动图来表达我的感受——
言归正传,由于《红楼梦》出版后广受欢迎,成为连续多年的爆款,所以接下来又出了N多版本,其中不少配有插图。
例如:
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的《增评补图全图金玉缘》卷首有绣像120幅,每回前还有回目画2幅。
上海广百宋斋铅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每回配有2幅插图,全书共计240幅插图。
但这些图画水平一般,和当时出版的其他小说绣像本没有太大区别。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一套230幅的绢本工笔彩绘《红楼梦》全本绘画,引起了红学界和美术界的轰动。
这套彩绘《红楼梦》是由清朝画家孙温所作。
孙温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河北丰润人,字润斋,号浭[gēng]阳居士。出生在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卒于光绪十八年(1891年)。
因为痴迷《红楼梦》,他从35岁左右开始画,整整画了36年,耗尽其毕生心血把书中的精彩情节都画成了工笔画——这可真正是《红楼梦》的超级粉丝啊!
这套作品被定名为《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被收藏在旅顺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被红学家周汝昌誉为“红楼瑰宝”。
孙温本人也因此套作品,由寂寂无名之辈,一跃而成清代工笔画大师。可见上天不负苦心人。
除了改琦和孙温,清朝王钊、费丹旭、任伯年等著名画家也曾创作过与《红楼梦》有关的画作。
到了现代,《红楼梦》的画作就更多了,这个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