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荣:临床惯用秘验方6首】

邵长荣,男,1925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名中医,1996年被评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之一。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邵长荣先生在大量医、教、研的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先后撰写论文108篇,在全国有关医药期刊发表,有些论文由《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翻译成日文版、英文版向国外发表、交流。主编和参与编写专业书籍10余部,在5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学生,桃李满天下。近10余年来,着重培养高层次人才,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全国和上海市名老中医继承班学员(主治医师以上)以及以工作室形式带徒共10名,2003年获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的荣誉。

1.慢性咽炎惯用方

荆芥、防风、羌独活、柴胡、前胡各9克,桔梗6克,赤芍、白芍各18克,川芎、枳壳各9克,黄芩、射干各12克,山豆根9克,细辛6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邵氏认为对于久咳患者仅从肺论治不够全面,“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如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快,且中青年人饮食调理不注重清淡,而偏于贪凉喜辣嗜海鲜,更容易导致脏腑失和,产生诸病。临床上见咳嗽时缓时剧,经久不愈,每逢忧愁烦恼、受风感寒时咳嗽加剧,伴咽痒、脉弦。邵师用疏肝祛风法治之,风邪疏散,肝气条达,气机调和,肝气宣畅,咳嗽自止。咳嗽一证尤其是久咳者,虽病因各异,兼证不一,但揆其要,无不由于肝木郁滞以致气血流通受阻,津液输布失常,痰液停聚,影响肺之宣肃,咳证由是而起。为治之道,肝肺同治,贵在疏肝。

2.慢性支气管炎惯用方

小麦30克,炙甘草、炒酸枣仁、川芎、石菖蒲、青皮、陈皮、姜半夏各9克,薏苡仁18克,佛耳草12克,江剪刀草15克,荆芥、防风、蚤休、柴胡、前胡各9克,赤芍、白芍各18克,黄芩12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气,心主血。肺气闭阻不畅,则心血运行无力。气滞血瘀,故肺病日久可及心,痰瘀交阻,形成肺气肿、肺心病。邵氏认为心气不足,心神不宁,亦令加重肺疾。《内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患者大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为少寐,盗汗,心烦。肺疾伴有明显心烦汗出、烦躁不宁、夜寐不得眠,可加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配合清肺健脾化湿之品,可使患者证情得到明显缓解,心肺同治,宁心助肺。

3.鼻炎惯用方

邵氏在临床上擅长从鼻咽治疗着手,通过辨证,分别采用祛风利咽、调和营卫、补气固表、益卫通阳、疏肝解郁、清肺化痰等方法,不但使许多急、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患者得到治疗,而且更重要的是可杜绝或减轻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等的发生或发作。

(1)感受外邪型鼻炎:荆芥、防风各9克,黄芩18克,连翘12克,西青果、川桂枝各9克,白芍18克,青皮、陈皮、姜半夏、姜竹茹、石菖蒲、炙紫菀、炙蜂房各9克。用于汗出恶风,经常鼻塞流涕,喷嚏频繁。舌淡红,脉浮略带数。辨证外感风邪,营卫不和。治则祛风利咽,调和营卫。

学习和运用体会

外邪致病,往往由口鼻而入。患者咳嗽、咯痰、咽痒反复年余,症状时轻时重,伴汗出恶风,容易感冒打喷嚏,究其根本原因,当责之于卫分宣发无力,鼻咽气道受累。治疗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拟祛风利咽,调和营卫,方中荆芥、防风、黄芩、连翘、西青果祛风利咽,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青皮、陈皮、姜半夏、姜竹茹、石菖蒲化痰开窍,炙紫菀温润止咳,炙蜂房祛风抗过敏。值得一提的是,邵氏善用黄芩一药,黄芩功能清热解毒走上焦,价廉且不及黄连苦寒,通过抑制琉基酶活性,减少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变态反应。稳定阶段,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卫外固密,则邪不可干。

(2)气虚不固型鼻炎: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青皮、陈皮、射干各9克,女贞子12克,杜仲9克,补骨脂12克,炙款冬花9克,蝉蜕4.5克。用于气虚不固呼吸道疾病常见平素鼻痒,喷嚏连连,容易感冒,尤以气候变化之际症状加重,甚则胸闷气急,咳嗽咯疾,舌淡,脉细弦滑。

学习和运用体会

对于哮喘病人,必先详细询问其幼年有否奶癣、过敏性鼻炎,且重视治鼻。对常易感冒之人,取黄芪、白术相配,益气固表,黄芪、防风为伍,益气散表,能祛除表邪,使固表不致闭邪,防风得黄芪相助,既能宣发卫气,有利于驱邪,又不致伤表。方中青皮、陈皮、射干、炙款冬花化痰止咳,女贞子、杜仲、补骨脂补益肝肾,蝉蜕祛风抗敏。诸药合用,扶正达邪,增强卫外功能,减少鼻咽受累机会,更能减少哮喘发生。

(3)痰气郁结型鼻炎:柴胡、前胡各8克,赤芍、白芍各18克,平地木30克,黄芩18克,青皮、陈皮、姜半夏、桑叶、桑皮各9克,连翘12克,板蓝根30克,炙款冬花、桃仁各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炒枣仁各9克。常见咽喉似乎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情绪变化时症状加重,口干口苦,夜寐欠安,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肝经经脉上行于咽喉,情绪抑郁则伤肝,肝病及脾,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循经互结于咽喉,故咽喉似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医宗金鉴》称之为“梅核气”,有其症而无其形。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木火刑金,上逆侮肺,肺失清肃,故见咽喉疼痛伴呛咳,口干口苦,夜寐欠安,大便干燥。柴胡清肺饮中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燥一润,制木安金,为本方中的主要药物,白芍柔肝调气,赤芍解痉活血,气血同治平地木平肝清热,清肺止咳,黄芩、桑叶皮、连翘、板蓝根、款冬花清肺利咽、止咳化痰,青皮、陈皮、姜半夏健脾化痰,青皮又能疏肝理气,桃仁活血化癖兼能润肠通便,淮小麦、炙甘草、炒酸枣仁养心安神。邵教授治疗慢性咽炎重视辨证,不但从卫外不固、招致外感的角度来认识,而且从肝气郁结导致七情内伤的角度来考虑,治疗上灵活多变。

4.支气管扩张惯用方

邵氏在支气管扩张发作期往往喜用清化痰热药物,如鹿衔草、黄芩、连翘、开金锁等,此类药物清热而不易伤正,尤其久病患者多见脾胃虚弱,痰湿内生,若再以苦寒伤及脾胃,运化失司,则邪更无从可去。

(1)清肺化痰方:鹿衔草、黄芩各12克,薏苡仁18克,连翘12克,白茅根、芦根各30克,青皮6克,陈皮、姜半夏、瓜蒌仁、枳实、枳壳、射干各9克,胡颓叶12克,冬瓜仁、蚤休各9克,佛耳草12克。用于肺热壅盛证。

(2)清肺金,健脾土方:桑白皮、桑叶各9克,鹿衔草18克,荆芥炭、防风炭、煨木香各9克,焦白术12克,瓜蒌仁、冬瓜仁各9克,佛耳草12克,蚤休、射干各9克,胡颓叶12克,青皮、陈皮、姜竹茹各9克,薏苡仁12克。用于痰液转稀变白,大便量多、秽臭、便薄,矢气多,纳差,夜寐安。舌质暗红,舌苔薄腻,脉弦滑。肺热已去,脾虚肝旺。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3)固表益肺,健脾平肝方:黄芪15克,防风9克,白术15克,太子参、全瓜蒌、射干、煨木香各9克,焦白术、怀山药各12克,平地木、功劳叶各15克,炙紫菀9克。用于痰白稀薄,每日约20毫升,容易感冒,怕冷,纳便调。寐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小弦,肺弱脾虚。

学习和运用体会

现代医学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往往集中在抗菌药物的运用上,虽然对部分病灶范围局限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但仍然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邵氏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后提出“肺鼻同治”的观点。鼻为呼吸道的门户,但空气出入总由鼻先滤过清洁,因此外邪犯肺首先往往侵犯鼻。长期鼻炎,病邪伏而不去,成为夙根,肺病难愈。诊治中当首先重视鼻部的问诊和望诊。

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常以大量咯痰和咯血为主,一般多从清肺养阴治之。邵氏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支扩患者当从肺、肝、脾三脏入手。本方中鹿衔草为清热凉血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入大剂量的黄芩,再配以蚤休、鱼腥草、败酱草等可增加清肺泄热的作用。

5.哮喘惯用方

(1)平肝解郁,温肾化痰方:桑白皮、桑叶各12克,桑葚9克,桑寄生12克,青皮、陈皮、姜半夏各9克,佛耳草12克,蚤休9克,江剪刀草15克,炙款冬花、柴胡、前胡各9克,平地木30克,功劳叶、开金锁各15克,黄芩18克,淫羊藿9克,女贞子12克,杜仲9克。用于气郁痰阻证。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证治汇补》所谓“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而痰由脾生,上藏于肺;痰由气所主,气升则痰升,气郁则痰阻,气平则痰平;肝主疏泄,主升降出入,调控气机。肺有“夙根”伏而不发,每因肝气郁闭而有气郁痰阻,反复发作,久病及肾,故虽哮喘为肺病,但肝肾却为主病之脏。当患者现气急难卧,畏寒而肢冷,辨证为肝气郁闭,肾失摄纳。治疗平肝解郁,补肾纳气,使气平则痰平,药选二桑汤及柴胡、前胡、青皮、陈皮、黄芩、蚤休、平地木等;而温肾化痰药选半夏、佛耳草、江剪刀草、款冬花、开金锁、淫羊藿、女贞子、杜仲等。两法配合,一开一合,张弛有度。哮喘本由气郁引动“夙根”而成痰气交阻之势,如不明就里,多用平喘之品,而不知平肝、理气、解郁,则难奏效,如此而叹哮喘难治,则为医之过矣。

(2)祛风宣肺方:炙麻黄、麻黄根各9克,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18克,细辛4.5克,射干9克,胡颓叶15克,青皮、陈皮、姜竹茹、炙款冬花各9克,蝉蜕4.5克,玉蝴蝶4对,生甘草9克。用于风邪入中,肺失宣肃证。

学习和运用体会

哮证治疗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如果患者幼时患病,属禀赋不足,肺肾两虚,时发哮喘,内有“夙根”。若又因触冒风寒,引动夙根,使痰升阻肺,肺失宣肃,故有哮、喘、胸闷诸症,可辨证为风邪外袭,肺失宣肃。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原则,发作期以祛风、疏风为主,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蝉蜕等,平喘止咳为辅,药用麻黄根、射干、胡颓叶、款冬花、玉蝴蝶等,祛风平喘并举。缓解期治本用黄芪、防风、白术、杜仲、太子参、女贞子等益肾健脾固本。选方用药进退有序,层次分明,标本缓急,选择有度,毫无呆板、晦滞之象,实为治哮治喘之良方。

(3)温肺化饮方: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18克,细辛4.5克,射干、胡颓叶、青皮、陈皮、姜半夏、炙枇杷叶(包煎)、藿香各9克,佛耳草12克,蚤休9克,江剪刀草15克。用于寒饮伏肺证。

(4)温肺化饮,开窍祛痰方:炙麻黄9克,川桂枝6克,麻黄根、黄荆子各9克,赤芍、白芍各18克,细辛4.5克,射干9克,胡颓叶12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炒酸枣仁、炙款冬花各9克,玄参、沙参各12克,藿香9克,辛夷4.5克,黄芩12克,路路通9克。用于咳嗽剧烈,痰少、白黏,气急,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

学习和运用体会

自从《病因脉治》首揭哮证之病因“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后世多认为在引起哮喘的各种原因中,肺有伏饮即陈修园所谓“膈上伏饮”和风寒外束最为常见。外寒里饮,即仲景所谓小青龙汤证,用桂枝、麻黄散其表寒,选干姜、细辛、半夏化其里饮,白芍、五味子、甘草等散中有收,此选方用药已成经典。若症见胸闷、气急、哮鸣、咳嗽、痰白黏、畏寒肢冷,与典型小青龙汤证略有出入。证由症立,法由证出,药随法转,故药选川桂枝、麻黄散其表寒;选细辛、半夏化其肺中伏饮;赤芍、白芍散中有收;另选胡颓叶、枇杷叶、佛耳草、江剪刀草等温肺化痰平喘。用药组方虽较小青龙汤有较大变化,但仍可见其辨证思路不离膈上伏饮和外束风寒之方向,用药层次、结构分明,未失名家风范。更为精妙的是在此基础上,考虑发病季节为夏秋,方中可见索香、沙参、玄参之类,与前药互佐,更见邵氏辨证用药之细腻周到。

(5)祛风散寒,宣肺平喘方:炙麻黄、黄荆子各9克,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9克,细辛4.5克,射干、胡颓叶各9克,苦参12克,青皮、陈皮、姜半夏、炙款冬花各9克,辛夷4.5克,黄芩18克,路路通9克,蝉蜕4.5克,玉蝴蝶4对。用于风寒外束,膈气郁闭证。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肺中伏饮、外束风寒之证,在此基础上见肺气郁闭之象,体现在气急、鼻塞,故除了选用麻黄、桂枝去其表寒外,选细辛、陈皮、半夏温化其饮,赤芍、白芍收引肺气;另选辛夷、路路通、蝉蜕、玉蝴蝶、款冬花、射干等宣肺开窍,解其郁闭。

6.发热临床惯用方

(1)祛风除湿,调和营卫方: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各9克,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18克,平地木30克,葛根、白芷各9克,徐长卿15克,刘寄奴、青皮、陈皮、广郁金各9克,白蒺藜15克,羌活、独活各9克,威灵仙12克,黄芪15克,防己、黄柏各9克。用于风邪入中,营卫不和证。

(2)祛风和络,调和营卫方: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各9克,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18克,平地木、徐长卿各30克,刘寄奴、威灵仙各9克,黄芪15克,防己、白芷、鲜木瓜、广郁金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各12克,白茅根、芦根各30克。用于发热口干,口中黏腻,盗汗,头痛,肢体酸痛,夜寐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3)解表益肾,健脾培本方:荆芥、防风、熟附块、川芎各9克,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18克,细辛4.5克,白茅根、芦根、平地木各30克,淫羊藿、女贞子、杜仲各12克,藿香、青皮、陈皮、姜半夏、姜竹茹各9克,白术、猪苓、茯苓各12克。用于感冒后又恶寒发热,腰酸痛,面色灰暗,舌质暗,苔薄白而干,脉弦。肾精亏虚,复中外邪。

学习和运用体会

邵长荣先生临诊讲究“审证求因”和“探本求源”。辨证中紧扣恶寒发热、肢体酸痛、乏力等主症,仍以调和营卫和祛风除根为主导。热退后,祛风中加入温肾健脾之品,调补先天、后天之本。方中熟附块与淫羊藿、女贞子、杜仲共用,遵“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旨,为前贤之真诠而师其祛也。

(4)益肾平肝,清热化痰方:桑白皮、桑叶、桑葚各9克,桑寄生12克,平地木、功劳叶各15克,姜半夏、青皮、陈皮、姜竹茹、葛根、白芷各9克,板蓝根30克,防风、防己9克,佛耳草12克,江剪刀草30克,石菖蒲、炙款冬花各9克。用于肝肾不足,内热炽盛证。

学习和运用体会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多从清、下等法。邵长荣先生“探本求源”,认为其既有内伤,又兼有外感。若以内伤为主,内伤中既有阴精亏损,又有阳气虚衰。热病之后,阴精耗伤,水不制火,虚火内灼而见午后或夜间发热,阴虚内热,故见舌质红,少苔,脉细。然而痰多、色白,怕冷,头晕,活动后气急又为阳气虚衰之象。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为治疗带来一定难度。但要抓住重点,对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适当兼顾清法,切不可一见发热,就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使病情加重或更趋复杂。

(5)祛风胜湿,解表透邪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青皮、陈皮、姜半夏、姜竹茹各9克,川桂枝6克,赤芍、白芍各18克,平地木30克,功劳叶15克,炙紫菀、焦六曲各9克,川厚朴4.5克,谷芽、麦芽各9克,炙鸡内金4.5克。用于风湿袭表,阳通于内证。

学习和运用体会

若患者感受风寒,外邪郁表,阳气受遏,邪正相搏,而又挟湿,戳腻留恋,身热起伏不定,寒战而后高热。早期使用大量抗生素损伤脾胃,失于运化,助湿为孽。处方以祛风领邪外出为主,不必一律用清热解毒之品,此亦为中医辨证论治之特点矣。

小编的请求:

微信改版后,小编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小编都快要失业了~

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大医名方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星标哦

(0)

相关推荐

  • 一九六三年度中医学徒考试题案第二题

    第二题:何为七方十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合和.十八反,妊娠禁忌,本草经药物分几类,各类包括多少,共有多少:试举一方写出药物的君臣佐使:简释下列药物的主治和区别:柴胡前胡,羌活独活,苍术白术,青皮 ...

  • 秦伯未:头绪分明讲《金匮》的治咳方

    导读 最近网上有很多感冒和咳嗽的验方和经验,值得借鉴参考,归根朔源,学习经典是提高临证效果的不二法门,今天我们一起跟中医活字典秦伯未老一起学习或复习一下<金匮要略>治疗咳嗽的方法吧. [ ...

  • 邵长荣临床惯用秘验方

    邵长荣,男,1925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名中医,1996年被评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胃脘痛常用10方

    胃脘痛常用十方 盛国荣先生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尤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乃人身升降之枢纽, 为仓廪之官,主纳食消谷,盖胃察冲和之气,稍有偏胜,每易成病,古人有"六腑 以通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哮喘惯用方

    12.哮喘惯用方 蜜麻黄.紫苏叶各4.5克,射干.黄芪.款冬花.紫菀.桔梗.前胡各6克,苦杏 仁.瓜蒌仁各9克,甘草3克.温肺散寒,清热豁痰方,用于哮喘,彻夜不能平 卧,咳嗽痰白稠黏,胃纳欠佳,二便正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头痛惯用方

    头痛惯用方 盛国荣先生认为头痛乃临床常见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中医辨证恒以外感. 内伤而分治之.外感头痛时间短暂,每随外邪的疏解而消失.至于内伤头痛则其 病因错综复杂,兼夹相交,其病程缠绵日久. 处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慢性肾炎惯用4方

    慢性肾炎惯用方 盛国荣先生认为"慢性肾炎"常与风寒湿邪之毒反复入侵有关,以肺脾肾不足为内 因,内外交感,互相召应,久病迁延,可累及多脏多腑,最终导致正虚邪实,脏 腑衰败,浊毒滞塞.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热证惯用4方

    热证惯用方  (1)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用于形体虚胖,高热面红, 精神疲惫,烦躁难眠,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苔薄黄偏干,小便短赤,大便数日 一行,脉弦数.证属气分高热,阴津亏损.拟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崩漏惯用方

    崩漏惯用方 温补脾肾之阳,活血祛瘀方:党参.黄芪.熟地各15克,淫羊藿.当归.艾叶. 肉苁蓉.益母草.枸杞子.杜仲各9克,制附子.黑姜各6克.另以藏红花3克和猪 肝适量炖服. 用于崩漏,经色淡红,少腹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脾胃气阴两虚升降失宜反胃惯用方

    5.反胃惯用方 太子参.麦冬.麦芽各12克,代赭石15克,枇杷叶.姜竹茹.赤茯苓.黄芩各9 克,陈皮6克,生姜4.5克,甘草3克.另用西洋参3克,炖服.滋养胃阴,和中降 逆,用于食入则吐,四肢无力,腹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髋关节结核惯用方 痹证(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惯用10方

    3.髋关节结核惯用方  北细辛15克,花椒12克,川附子6克,酒当归.桂枝尖各9克,生地黄.怀牛膝.生 白芍各15克,生姜3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为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于髋关节结核,下肢疼痛. ...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之癌症惯用方

    癌症惯用方 片仔黄(每次2分,日3次),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紫草.沙参.麦冬.吉林白  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用于癌症术后转移,颈.腋下.锁骨窝均触及硬肿的淋巴结,精神委顿,瘦 骨嶙峋,动则气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