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大雅·棫朴》/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526期)

天语说:

《诗经大雅》的三十一篇是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乐和召公教化成王,出于政治原因,大雅的雅声由此而产生。也许是为了证明周人政权的合法性,天命在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威临天下。大雅主要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下一统,有德有仁政教合一的思想。《史记·项羽本纪》:“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考: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
《尔雅》:“父为考。”《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
《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苍颉篇》:“考妣延年。”。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史书上记载,周文王姬姓,名昌,是周朝开国君主,同时也是公认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喜欢征战,征服了不少的国家,这让商朝的君主文丁心生猜忌,怕他强大起来,就把他召到殷都,表面上封赏他,实际上是软禁,后面更是杀害了他。

后面姬昌继承了季历的位置,开始暗地里谋划推翻商朝的方法。
姬昌因为纣王的炮烙之刑还愿意割地给商朝,请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也因此得到了民心。
纣王用人不论出身,连奴隶都用,让其他的诸侯国感到不满,而姬昌则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不管谁的奴隶逃亡,其他的人都要帮忙抓捕回来,并还给奴隶主,此举获得了其他诸侯的效忠;随着时间的发展,周国国力日渐强盛。
与此同时,商朝感觉到了不安,便故计重施把姬昌召到了商朝国都软禁起来,还好被周国大臣散宜生花费大量宝物赎回了,虽然被赎回,但是姬昌精神上还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折磨——他的嫡长子被纣王剁成肉泥,纣王还逼他吃了下去,姬昌明知道那是亲生儿子身上的肉,还是强迫自己吞了下去,因为不吃就会没命,真可谓忍辱负重。姬昌终于从诚信的忠臣中醒悟过来,他吸取了父亲血的教训,运用易理,兴师振旅,以履行复,开天辟地。
姬昌回到周国后,在渭水遇见了姜尚,拜姜尚为军师,让他掌管军国大事。除此之外,姬昌还收纳了很多贤才,不管是商朝的还是其他国家部落的,一概不拒。
姬昌在位期间,广施德政,得到了民心和其他诸侯的效忠,并且征服了犬戎,消灭了黎国和邘国,势力分布广泛,为灭商打好了基础。姬昌后来因为仲裁虞国和芮国的纷争而被诸侯称为道德楷模,同时姬昌行事仁义,诸侯们都拥戴他,于是姬昌开始称王。
周文王二年,姬昌因为身体原因逝世,他的嫡次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追谥姬昌为周文王。周武王继位后靠着他的祖父和父亲积累下的势力终于在牧野之战消灭了商朝。
周文王武王灭商之路靠的是自己的仁义,靠的忍辱负重,靠的祖上积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靠的自己为人处世。诗经《大雅·棫朴》赞美的就是文王德行诸侯百姓拥戴他的事。

 原文:  

大雅·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注释:

⑴芃(péng)芃:植物茂盛的样子。

⑵棫(yù):一种小树,白桵,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食用。

⑶朴:(pǔ)木名,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⑷槱(yǒu):堆积木柴之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说文·木部》:“槱,积火燎之。”《广韵·宥韵》:“槱,积薪烧之。”《风俗通·祀典》:“槱者,积薪燔柴也。”

⑸济(jǐ)济:帮助、成就之意。《资治通鉴》:“以济大事。”辟(bì)指开辟、开拓之意。

⑹趣(qū):通“趋”趋向,归向、奔向之意。之:代词指君王。

⑺奉:通“捧”。璋:古玉器名,形状象半个圭。《说文》:“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这里指玉器,祭祀所用。一说牙璋,为兵符,或者说是玉板、朝笏。

⑻峨峨:这里指庄严雄伟之意。

⑼髦士:俊士,优秀之士。攸:所。宜:适合。

⑽.淠(pì):很多船行的样子。泾:泾河,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至平凉县境合流后,又东南流入陕西省,至高陵县入渭河。《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川,泾汭。”《说文》:“泾,泾水也。”

⑾烝:众多。烝徒:众多百姓。楫之:举桨划船。

⑿于迈:出征。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倬(zhuō):高大、显著。云汉:银河。

⒀章:通“彰”这时指彰明、明显、显著之意。

⒁寿:(shòu)祝寿、祝福。多指奉酒祝人长寿。《管子·小称》:“阖不起为寡人寿乎?”《史记·项羽本纪》:“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考: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尔雅》:“父为考。”《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苍颉篇》:“考妣延年。”。

⒂遐:通“何”。何不。作人:培育、造就人。

⒃追(duī):这里用为回溯、追念之意。《周礼·司尊彝》:“追亨朝亨。”

⒄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之意。相:内质,质地。

⒅勉勉:勤勉不已。

⒆纲纪:治理,管理。

译文

棫树朴树生长的多茂盛,

砍下它作木柴来祭祀天神。

成就了开辟江山的周文王,

群臣百姓都来追随投奔。

成就了开辟江山的周文王,

左右群臣手捧璋瓒。

群臣手捧璋瓒仪庄严雄伟,

优秀的国士仪容个个得体。

那个行走在泾河上的船,

众多的百姓举桨齐划。

周王出发去远征,

六军前进紧相随。

那个宽广无边的银河,

在灿烂显著的高天上。

祝福我周王万寿无疆,

何不谋虑培养人材?

追念琢磨雕刻玉石成器物,

既要有好质地和好雕饰。

就如同勤勉不已的周王,

所以能治理国家统四方。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歌者是在周武王纪念父亲周文王诞生周年纪念日时的宴会上唱的这首雅歌。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发端。均诗中赞美那位周王,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从“周王寿考”中可推测这周文王,周文王是周王中寿命最长的,活到97岁。文王善于选拔人才,并把人才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去。正因为有了周文王的知人善用,才有了后来的诸侯百姓争相跟随。

首章诗人以“棫朴”起兴,用棫朴来比喻贤能的人才。“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棫树朴树生长的多茂盛,砍下它作木柴来祭祀天神。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成就了开辟江山的周文王,群臣百姓都来追随投奔。诗人先追述了周文王开辟周国,山木茂盛,则百姓乐为所用,君王贤良,则贤能的人才和百姓乐于依从。
二章全用赋,诗人娓娓道来“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济(jǐ)济:帮助、成就之意。辟(bì)指开辟、开拓之意。成就了开辟江山的周文王,左右群臣手捧璋瓒。璋:古玉器名,形状象半个圭。《说文》:“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这里指玉器,祭祀所用。一说牙璋,为兵符。或者说是玉板、朝笏。“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群臣手捧璋瓒仪庄严雄伟,优秀的国士仪容个个得体。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三章诗人以泾舟起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淠:很多船行的样子。那个行走在泾河上的船,众多的百姓举桨齐划。“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岐山是周王朝的发详地,处于渭河上游北岸,诗人以舟中之人自觉划桨来赞美周王出征,六师之众听从号令紧紧相随。意为周王所举,乃众望所归。
四章诗人以云汉起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那个宽广无边的银河,在灿烂显著的高天上。以星河暗喻周王如同天上灿烂的星河,周王的德行光芒万丈。“周王寿考,遐不作人?”祝福我周王万寿无疆,何不谋虑培养人材?“周王寿考”考: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尔雅》:“父为考。”《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诗人在祝福周王的提出了问句“遐不作人?”是在提醒周王应该如是考虑?还是以问句作肯定之用?作为一个国君,周王礼贤下世,诸侯从之,百姓从之,那么此一问,实际也是在说,周王是一个懂得招纳贤才,使用人才的人。第四段中的周王,即是描述周武王给父亲文王祝寿。
五章:“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追念琢磨雕刻玉石成器物,既要有好质地和好雕饰。一方美玉如果要想雕刻的精微细致,首先要有好的质地,其次要有好的装饰,周文王勤勉仁德,犹如是一块好的美玉,不仅内在质地好,外在有好的装饰,有其父必有其子,正因如此诗人赞美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就如同勤勉不已的周王,所以能治理国家统四方。诗人所周王比作美玉,品行仁德光明,所以可以张纲立纪政教四方。全歌以歌颂文王、武王为主,虽然只有八十个字,但寓意深远,作为一个明君,就是要在领土范围内寻找有治国才能的人才,将他们迎回朝中,让他们能够发挥所长。周文王周武王可以说是中国帝王中的一对模范父子。

天语小诗:

为《大雅·棫朴》而作

闻天语

泾河的岐山

哺育了

一代又一代

的圣贤

犹如天上的云汉

是我们追随的光点

曾经的烟花

已遗落在荒原

任历史的车轨

践踏

在酒池肉林的河畔

只有昂起头

去翻越那一座

又一座的高山

用行动

去开辟

另一种语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