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 / 作者:罗志英(第1416期)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便是昔日大唐都城长安繁华兴旺、通达广宇的写照。唐长安城墙周长约36公里,墙基厚9-12米,至城门处达20米,全城108坊,呈棋盘方正形。当我们拨开覆盖在历史上的烟尘,依然清晰可见唐长安城宏大的轮廓。
岁月和战火无情的吞食着古老的建筑,只有明代西安城墙留存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文:罗志英
编辑:梁轩诚
这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这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走近它,你会为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所震撼!
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古称长安,为华夏故都,列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闻名世界的四大文化古都之一,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齐名。西安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西安,累计时间长达1200年左右。
岁月和战火无情的吞食着古老的建筑,只有明代西安城墙留存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现存西安城墙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护城河外围周长13.74公里。原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城墙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西安城墙存世不易。
西安市档案馆《市人民委员会党组与市委、省人委等单位关于拆除西安城墙工作的来往文书》,翔实记录了当时决定拆除城墙的过程——1958年6月17日,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召集有关方面(市委文教部、市政协、历史博物馆、西北工业设计院、市文史馆、参事室、文化局、建设局、公安局、教育局、房地局等)负责同志对西安城墙是否拆除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出现了两类意见,一类主张拆除,一类主张保留。
“拆除派”认为城墙是封建社会的城堡,当时主要是起防卫作用,现在进入原子时代,国防价值已经不大,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并且城墙古老,缺乏排水设备,遇雨冲刷,很多地方发生危险,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果要作为古迹长期保存,势必需要一大笔维修费用(全部主修约需四五千万元)。反之,如果将城墙拆除,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拆下的城砖、城土还可以加以利用。此外,城墙拆除后,可以扩大建设用地。也可以清除城乡界限,便利交通。如果从保存文物古迹着想,只需把城楼留下来就行了。
“保留派”认为西安城墙是古建筑之一,有六百年历史,而中央曾规定有三百年历史的古迹应该保留。其次是西安城墙目前及将来对城市建设并无多大妨碍,保留下来还可赏玩。
国务院通知中说:“国务院同意文化部的意见,请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研究办理。”当年12月28日,西安市市长刘庚签署了一份文件,“自即日起严禁拆取城砖、挖取城土以及其他破坏城墙的行为”。这份文件挽救了命悬一线的城墙,西安城墙逃过一劫。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终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仲勋一贯重视文物保护,早在1948年3月26日,习仲勋就和贺龙、林伯渠联合署名发布关于保护各地文物古迹的布告。当然,陕西乡党习仲勋对西安城墙的感情肯定是最深的。
解放前,西安城墙是一个全民战争的碉堡,人们利用城墙挖了好多防空洞,13.74公里的城墙,曲折的防空洞的长度就达40多公里,真是千疮万孔。1949年西安解放,西安城墙的四座角楼、98座镝楼、一座魁星楼以及大量垛墙、女儿墙相继被毁。随后,又利用城墙的空间挖房子搞社办工业,城墙基本上已被蛀空。而护城河更不像样,起初规划是排雨水的,但到了后来就成了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垃圾场。当时陕西省市政管理部门许多同志提出将西安城墙拆掉,填平护城河。个别市民私自挖城根,扒城墙砖,拉城墙土建私房,西安城墙外墙青砖被剥掉18500 平方米,城墙墙顶海墁被扒137000平方米。城墙外侧开阔地被96家工厂和1005户居民非法占用约900多亩。
时任陕西省省长赵寿山(1952年至1959年)及时召集有关会议,阐明个人观点,他说:“西安是我国历代名城,也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古城墙是文物古迹,我们一定保护好城墙,把西安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座谈会后,赵寿山又报告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和国务院办公室文教办主任陈毅听了报告后很重视。第二天,陈毅就将电话打到陕西省政府,传达周总理指示:西安城墙是国家重要文物,要坚决保护,不能拆毁。西安的拆城毁墙之风得到遏制和制止。
继大跃进之后,上世纪70年代,一场“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运动之风席卷全国,关于西安城墙的存废之争又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古城墙再度告急。“城墙代表封建迷信”、“城墙挡了城市发展的道”……一条条莫须有的“罪名”加给城墙。时任西安市革委会基建办公室城建处处长的张景沸站了出来,唇枪舌战,与此同时,一些西安的老文物工作者们也积极奔走,为保护城墙鼓与呼。西安城墙又一次幸免于难。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热切关怀下,政府投入巨资对城墙内侧顺城巷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城墙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投入7亿余元打造环城西苑一期工程、东门至建国门护城河试验段等景区内系列建设改造项目。目前,城墙、护城河和环城公园,融街、墙、园、林、河、路五位一体的新景区已基本形成。护城河上修建了20多座桥,环城公园建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带,内设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古朴自然,充满人文气息。
南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设计没有箭楼。现在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甫门东西两则另辟券洞内穿过,它本身已成为文物了。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 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勿幕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决定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日后供游客参观。
西门:酉安的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酉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东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建国门:1986年开通的建国门,以直对建国路而得名。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门了。
我曾经不只一次的想象,如果北京的城墙不拆,南京的不毁于战火,会是怎样巍峨壮丽的景象?
西安人不需要想象,因为我们真实的拥有一座保存的如此完好的城墙,无疑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只有登上城墙的一刹那,才能体会。
那是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城外是钢筋水泥的世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城内飞檐翘角指向苍天,古风犹存。
这就是西安的古城墙,一道古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