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虱
“蜚虱”在孝义话中可以读biә(一声) shaә(四声),即“臭虫”。
○《说文解字》中,“蜚”的解释为“房未切,臭虫,负蠜也。从虫非声”。
○《新方言·释动物》中有“《说文》:蜚,臭虫,负蠜也。今淮南谓之蠜,山西谓之蜚虱。蜚读如比,古音无轻唇,蜚本读比。江南转入如毕。通言曰臭虫”。
普通话的“f”与孝义话的“b”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愣而发怔:愣而baә(一声)怔
2.打上两番扑克儿:打上两bǎ扑克儿
3.转翻扭子:转bә(三声)扭子
4.方方正正的:bǎngbang正正的
5.使气费力:使气bài力
6.屎粪牛儿:屎bā牛儿
7.大粪:大biàng
8.讽诵:bēi诵
9.缝被单子:biā被单子
10.父:bà
11.肚腹脐:肚bә(三声)脐
12.负不动:bēi不动
13.虚浮:虚bī
14.缚住些儿:bǒ住些儿
15.覆鸡娃儿:bù鸡娃儿
普通话的“ei”与孝义话的“i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北京:biә(一声)京
2.得花两万块钱:diә(一声)花两万块钱
即“蜚”是可能读biә(一声)的。
普通话的“hi”与孝义话的“a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歪直歪直:歪直歪baә(一声)
2.足趾头:足zhaә(四声)头
3.痴痴:haә(一声)痴
4.一会儿就驰过去啦:一会儿就saә(一声)过去啦
5.松弛怠懈:松taә(一声)怠懈
6.显示:显baә(一声)
7.看视:看saә(四声)
8.实实:taә(一声)实
9.实实:zaә(一声)实
即“虱”是可能读shaә(四声)的。
我的分析是,写作“蜚虱”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乡言研究》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2.《阳曲方言研究》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3.《山西岚县方言》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4.《霍州方言研究》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5.《太原方言词典》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昆虫,身体扁平,赤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吸人畜的血液”。
6.《忻州方言词典》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7.《保德方言研究》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8.《汾西方言研究》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9.《永济方言志》中有“鸡壁”,解释为“鸡身上的虱子”。
10.《新绛方言志》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11.《运城方言志》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12.《陵川方言志》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13.《长子方言志》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14.《洪洞方言志》中有“壁壁虱”,解释为“臭虫”。
15.《神木方言研究》中有“壁虱”,解释为“臭虫”。
16.《天台方言初探》中有“扁虱”,解释为“臭虫”。
17.《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九》中有“壁虱者,土虫之类,化生壁间”。
18.《一切经音义》中有“壁虱者如草螕,隐于壁隙床缝之间,夜唼食人”。
19.《现汉》中有“壁虱”,读bìshī,解释为“(名)❶蜱(pí)。❷<方>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