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单元要求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词这一文体并不陌生,初步掌握了诗词的阅读方法,但本首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炼字巧妙,学生体会起来较难,需要反复诵读体会。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伟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其经历并不陌生,但学生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稍显困难,这需要教师结合词的写作背景来带领学生体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积累字词和词的文学常识;

2.把握词中的景物特点和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手法;

3.品味词炼字选词的精妙;

4.体会作者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词中的景物特点和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手法;

2.品味词炼字选词的精妙。

【教学方法】

探究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一首词——《沁园春·雪》,追寻伟人的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板书: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的开国领袖,同学们对他了解吗?(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毛泽东的了解)

明确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朗读5-8分钟)

①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难点释义。

②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用自己话说出)

明确:

①舸(gě)怅寥廓(chàngliáokuò)峥嵘(zhēngróng)稠(chóu)遒(qiú)

②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上片)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下片),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2.听录音朗读,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

明确:

①情感:整首词朗诵中要把握刚劲豪放这个总基调,再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②节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解题——“沁园春·长沙”

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标题,“长沙”我们很熟悉,那“沁园春”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回答是词牌名。教师让学生回顾“词”的知识。

明确:

①配乐歌唱的诗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音乐的,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词大致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

②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作词,叫作“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③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三、精读涵咏,深入阅读

活动一:赏析上阙

1.阅读词的上片,思考: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景?能否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出来?

明确:独立寒秋图——寒秋、湘江、橘子洲

湘江秋景图——“万山”“林”“江”“百舸”“鹰”“鱼”

(1)独立寒秋图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代汉语的语序。比较诗歌的表述与现代汉语语序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好?

明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倒装——介绍了时间、人物、场景)

现代汉语语序:在一个寒冷的清秋佳日,“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倒装是为了突出,在本词的开篇中,注重突出了“独立”二字,刻画了词人巍然屹立卓然超逸的形象。“寒秋”“湘江”“橘子洲头”三句,从空间的角度呈现出秋水长天的广阔图景,为词人的出场提供了远大背景,烘托了诗人毛泽东卓然而立的高大形象。壮景、伟人,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2)湘江秋景图

①在这一图景中有一个“看”字,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他又是如何看的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同时发挥想象,设身处地体会词人看到这幅景色的感受。

明确: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词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描绘了一副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哪几个字用的好?

明确:

万:写出山之多,重峦叠嶂连绵不绝之势;

遍:写出红之广,面积之大,画面之壮美;(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此两句也足以见得崇高磅礴之壮观美;

染: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

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拟人手法,构思新颖地写出雄鹰矫健翱翔、迅猛有力地搏击长空的有力姿态;

翔:“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竞:竞争、竞赛。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小结:“万”“层”“漫”以及“遍”“尽”“透”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艳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争”“击”“翔”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息,生动的刻画了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以及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健和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最后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作总结,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2.在上片最后,作者为什么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慨?

明确:(背景介绍)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谁将成为主宰中国我老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写《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毛泽东32岁,这一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义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吗?“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三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怅: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主沉浮:深意: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作用:上阕交代时间、地点,写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景,并生发感慨,下阙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巧妙作答。因此这三句在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活动二:赏析下阙

词人在上阙中,发出了“谁主沉浮”的疑问,那他有没有得到自己的答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下片。

1.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2.词人“忆往昔”,他“忆”了什么?

明确:峥嵘岁月、同学少年

(1)“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诗人从哪些角度写了“同学少年”?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①“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稠”,多,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②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3.“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的正是我辈同学少年。

4.根据已学内容,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

这首《沁园春》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作者及其战友们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5.总结《沁园春·长沙》的艺术特色。

明确:

①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

②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③用词精当,写景传神;

④对比手法,增强效果。

四、作业布置

1.默写课文

2.试将这首词改写成散文,字数要求4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阙:湘江秋景图——“万山”“林”“江”“百舸”“鹰”“鱼”(情景交融)

下阙:叙议抒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0)

相关推荐

  • 张运玲:红色之旅—游橘子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红色之旅-游橘子洲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 ...

  • 《沁园春・长沙》名校名师精讲教案、课件、音频赏析

    关 注 我 们 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把握意象,感受意境,学习写 ...

  •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近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 ...

  • 孙东霞《沁园春长沙》

    孙东霞《沁园春长沙》

  • 辛弃疾最冷门的一首《满江红》,结尾一句让人心疼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满江红>这个词牌可以说人尽皆知,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传唱大江南北,一直激励着国人的爱国热情,也让<满江红>这个词牌 ...

  • 诗朗诵:《峥嵘岁月》

    作者:鹤舞滦河       诵读:张田 <峥嵘岁月> 作者   鹤舞滦河 (编者按)    橘州,亦称橘子洲头,位于湖南长沙岳麓,系湘江之江心小岛,长约十里,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颇具浓厚 ...

  • 《芣苢》教学设计

    <芣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教学重点:赏析 ...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6课的两首首诗.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

  • 谁在采芣苢——《芣苢》教学片断

    今天讲<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诗文网是这样翻译的: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 ...

  • 北关一中崔梦雪老师关于《如何审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北关一中  崔梦雪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研读中招试题,学会快速.准确审题.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试卷一 ...

  •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 第十四课《小虾》教学设计

    14.小 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 1.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打 ...

  • 第十三课《蜜蜂》教学设计

    13.蜜 蜂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第十二课《花钟》教学设计

    12.花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2.(板书课文题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花钟"的理解. 3.过渡:是呀,花钟可真奇妙!这可是作者 ...

  • 第十一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