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你这么蹦跶,你爸妈知道不
旷古至今,空前绝后,不会再有第二个孙悟空了!原因很简单,生它的那块石头,迸裂了!——“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爆了,没有了!就象子宫没了,想生都生不得了。
这石猴自出生后俨然成了一个代表,此后大多作品的主人公渐渐地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至不济也是单亲或与父母离居。没有父母的束缚和管教,他的成长更自然更率真。
真是这样吗?
起码在《西游记》里的一开始是这样的。石猴甫降世,“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何等自在。
不会有父母在一旁絮絮叼叼:这个可以去,那里不能行;这个可以吃,那个不能玩……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甚至,当众猴想寻个瀑布的源头,也没有“老而不死者”拦住他:孩子,不要去,太危险了!去了,你就没命了!不准去!!!
石猴也因此而成了“美猴王”,一个人——不好意思,是:一只猴一张木筏,不知深浅地就要去寻不死之方。这方在哪?不知道!从东胜神洲,到南赡部洲,又到西牛贺洲,辗转数万里,奔波十来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好嘛,看来也就你这石头迸出来的,不读书,才得这么自在。
当他学艺归来,更是与妖精为伍,先盗官家兵器,再闯入龙宫,强取金箍棒,死乞赖脸耍无赖要了一身披挂,接着大闹阴曹地府,篡改生死簿,凡是个人,吃了十副百副熊心豹子胆都不敢这么干啊!
在花果山,和六个妖王成日“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股儿不乐。”!少年郎,你是准备回家天天再加餐一顿鸡毛掸子跪搓板啊!哦,不好意思,你麻麻“迸裂”了。没了!你“耙耙”不知在哪。啥“天父地母”无非就你自己扯了旗子抬高自己,说了你自个也不信吧。
还有还有,好容易天庭请你当官了,有官袍,有职称,有俸禄了。铁了饭碗,坐了交椅。你倒好——好好的朝庭官儿不当,一听官小,二话不说,就反下界来,更枉自尊大,狂称“齐天大圣”,要和玉帝平起平坐,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这可是犯了“大不讳”。“莫须有”都能砍杀人,更何况你这直着身子挺进去的。
还有还有——同时身犯多条大罪,偷蟠桃,盗仙丹,窃御酒,大闹蟠桃会,哪一样不是砍头罪。卷帘大将好歹也算是玉帝的心腹,只是打碎个琉璃盏都被贬下界到流沙河当个吃人妖。你说,你仗的是哪家门户?你可知道,天下多少父母就这些事想罚你抄三百万遍《孝经》,打三百万个板子!
你问问天下父母,是否就已经为这些“破事”,恨不得不生了你出来?
可见,这石猴注定只能是石猴。大抵普天之下,断无一个父母愿让他家的娃子去干这些儿事的。
石猴原未曾想过“似谁”“学谁”“像谁”,他只是任性作为罢了。无论“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都来自于人的天性。天性本是浑浑噩噩,混混沌沌的,无善无恶,无憎无嗔,无喜无悲。恰如石猴甫一出世,“目射金光,射冲斗府”。一旦“服饵水食,金光潜息。”那一点灵光,因落了地,食了五谷,很快地就潜息了。
故此书中,自他成了“美猴王”后,便抛弃了“石猴”的说法。在跟了唐僧后,书回目间,也只称“心猿”。从“石猴”到“心猿”,恰是见证了他的本性。率性而为,自然而流,无身份高低之别,无等级贵贱之分。与天上诸仙,山间妖怪,皆称“兄”道“弟”,全无芥蒂。正是“心猿”的赤子之心也。
即便西天路上,遇银角大王也好,圣婴大王也罢,肉眼凡胎的唐僧,不仅不让除害,还让他成了要吃师父的妖怪的驴马!不能眼前下手,也要看好路段,该掼摔了你就掼摔你,绝不手下留情。只是——
此时的“心猿”已被套上了“紧箍”,即便去了“六贼”,皈了释门,不再是山精妖猴,入了“正道”。却再也不是他自己。见妖要打还得认证考据,和尚师父点头同意;不入僧眼,紧箍儿咒,十遍百遍,死命疼你。为一具白骨,多年师徒情份无顾忌,一路尽心保护无念挂,一纸贬书恰如弃妇。
那不是“师父”,那是不成才的肉眼凡胎爹妈!啥金禅子十世转生来当取经人,分明是前世历劫而来专门报仇雪恨的大仇家。要不是你这金刚不坏身,怕死百回千回都嫌少了。
………………………………
……………………………………………………
(麦芽儿,慢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