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络散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损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典型症状表现为眩晕呈反复发作性及可逆性,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剔络散治疗脑动脉硬化性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剔络散
组成:全蝎、白僵蚕、蜈蚣各1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免煎制剂,全蝎1袋相当于生药3克,白僵蚕1袋相当于生药10克,蜈蚣1袋相当于生药1克)。
功效:活血化瘀、搜风剔络。
用法:早晚吞服,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临床应用
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0年以上,平均7.12年;其中血脂增高者54例,脑血流图和TCD检查提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者5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6月,最长10年以上,平均6.58年;其中血脂增高者26例,脑血流图和TCD检查提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者23例。全部患者均经眼底检查符合动脉硬化表现。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症,常兼见头昏,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舌质紫黯或边尖可见瘀点,苔薄白或腻,脉弦或涩。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编制的《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定的标准,并有下列诊断中的4项:(1)年龄在50岁以上;(2)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3)血脂或血粘度增高;(4)经颅多普勒(TCD)或脑血流图检查示脑动脉硬化;(5)排除其他脑疾病。中医辨证属瘀痰阻络型。
治疗方法:治疗组全部采用自拟中医剔络散治疗,用法用量同前。对照组选用银杏叶胶囊[沪卫药剂S(98)第060(曙光)],每次服2粒,每日3次,疗程观察同治疗组。
观察期间停用镇静剂、血管活性药物及脑细胞营养药物。
疗效标准:
显效:眩晕消失,其他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血脂或血粘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半年无复发;有效:眩晕及其他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血脂或血粘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无改善;无效:眩晕及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
治疗组
|
60
|
39(65.0)
|
18(30.0)
|
3(5.0)
|
对照组30
|
30
|
10(33.3)
|
17(56.7)
|
3(10.0)
|
经X2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x±SD)
治疗组(n=60)
|
对照组(n=30)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Chol(mmol/L)
|
6.1±0.2
|
4.4±0.4△*
|
6.1±0.5
|
5.0±0.3
|
TG(mmol/L)
|
2.5±0.3
|
1.5±0.3△
|
2.3±0.3
|
1.8±0.4△
|
HDL(mmol/L)
|
1.3±0.4
|
1.9±0.4△
|
1.2±0.3
|
1.5±0.2△
|
LDL(mmol/L)
|
3.8±0.5
|
3.6±0.3
|
4.0±0.3
|
3.8±0.3
|
△经配对七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经组间t检验,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典型病例
郓××,男,52岁。2002年3月6日初诊。平素嗜烟酒肥甘,脾气暴躁,2002年元月初与他人争吵时头痛剧烈,外院CT检查示脑血管意外,出血量为20毫升左右,经抢救后病情稳定,住院期间检查血脂异常:TC:6.23mmol/L,TG:6.52mmol/L;血粘度升高;眼底检查见眼底动脉硬化Ⅱ-Ⅲ级;TCD检查示脑动脉硬化。出院后遗留头晕、记忆力减退,右侧肢体麻木等症状,因服用降脂西药致肝功能损害来我院就诊。治拟活血化瘀、搜风剔络,予剔络散。服药1周后,诸症明显改善,连续服药3月,症状消失,宛若常人,检查肝功能、血脂和血粘度均正常。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近年随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发病率不断提高。本病归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变部位在脑,病机为年老五脏之气渐衰或长期服食膏粱厚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瘀痰阻滞,脑络不通,导致气血不能上濡,髓海失养,出现眩晕诸症,属本虚标实之证。传统中医文献中没有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专门论述,我们主要从其现代病理学改变方面入手进行辨病论治,临床观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证表现,实验室检查常见血脂、血粘度升高。痰瘀既是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致病因素,也是其病理产物,故采用剔络法治疗,方中全蝎、白僵蚕、蜈蚣,均为虫类药,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散结[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全蝎有通络作用,能抗血栓形成[2],扩张血管,降低血压[3],同时影响糖代谢,引起肝糖元及肌糖元的分解,增加糖元水解酶的活力水平,促进消化,使胃液的酸度和蛋白酶活力增加[4];白僵蚕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和降脂作用[5];蜈蚣可抗衰老,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及肝、脑组织中脂褐质含量[6],并有明显降压作用[7]。故三药同用,荡涤痰瘀,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