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用“四逆散加味”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后,胃病消失
治疗档案:
刘某,男,45岁。
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1年,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诊时胃脘胀痛,口苦,嗳气频作,食欲缺乏,大便欠通畅,舌红苔白,脉弦。
证属肝胃不和,兼夹瘀热。治宜调肝和胃,清化瘀热。
中药方:柴胡、枳壳、甘草各6g,茯苓15g,白芍20g,黄芩、制香附、炒谷芽、炒麦芽各10g,白花蛇舌草30g。7剂。
二诊:胃脘胀痛较前好转,嗳气减轻,原方续服7剂。
三诊:胃脘胀明显减轻,嗳气已止,大便通畅,上方去黄芩,加白术12g。
服上方自觉一切甚好,嗣后守原方略有增减。服药3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已消失,仅见胃下部有一局限性炎症。
萎缩性胃炎是否能治愈,较复杂,少数有恶变的可能。
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及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因为黏膜萎缩后会表现出胃酸分泌降低、功能下降,在临床上很难治疗。
现阶段的临床治疗方式:
一般是使用增强胃黏膜修复能力的药物,也可以选择使用中成药辅助治疗萎缩性胃炎,经过药物调理,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能达到稳定状态,但是完全逆转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不大。
本例除胃脘痛外,伴见口苦,嗳气频作,食欲缺乏,大便欠通畅,舌红苔白,脉弦。
辨证为肝胃不和,兼夹瘀血,用四逆散加味进行治疗。全方配伍得当,疗效满意。
特别提醒:
因此对于胃病的治疗,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实际情况用药对症治疗。以上诊疗笔记中的药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和建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