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原创 | 向死而生 黑色旅游的价值与开发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凝视你。
——尼采《善恶的彼岸》
黑色旅游在国外是热门,而在国内并不火,可判断其巨大开发潜力,故有此深入研究,以展望未来中国大旅游细分市场之一隅。
那么,什么是黑色旅游?从策划的视角看,其开发模式是什么?
先看几个黑色旅游的实例。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有“死亡工厂”之称,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将集中营旧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现为黑色旅游的著名景点。
奥斯维辛集中营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所废弃的监狱,该监狱于1995年停止使用,现在作为旅游景点重新向公众开放。监狱中有张电椅是由一名犯人所发明的,曾被用来对九名犯人实施死刑。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监狱
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2016年6月,庞贝古城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电影《庞贝末日》就是依此拍摄的。
庞贝古城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天葬仪式禁止围观、拍照、摄影、录像。游客在色达看天葬要有一定的胆量和承受力。
色达天葬台
当代国内外黑色旅游的实例还有很多,如国外的巴西贫民窟、诺曼底登陆海岸、卢旺达大屠杀遗址、柏林墙;国内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山西煤矿万人坑、青岛“欧人监狱”和汶川地震遗址等。
(柏林墙)
(汶川地震遗址)
本文将从四方面来阐述黑色旅游的价值及其开发:黑色旅游是什么;黑色旅游的价值分析;黑色旅游的开发模式;策划视角下的黑色旅游开发初探。
一、黑色旅游是什么
想深入理解黑色旅游,需要了解它的发生机制(为什么会有黑色旅游)和分类,再综合各个学者的研究,从策划的视角给黑色旅游一个合理和准确的界定。
黑色旅游的发生机制
当代社会中的死亡凝视
从本质上说,需要把黑色旅游放在死亡和现代社会的框架下分析。
社会对死亡的制度隔绝
死亡现象发生过后,几乎会出现这样一系列的“标准化操作”:首先是亲人的惊慌失措和悲痛欲绝;然后是通知亲友前来参加悼念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追忆死者生前的 “伟绩”,他所作的不光彩的事情几乎被忽略;之后是社会机构对尸体的处理;最后是下葬,也许会有持续几年的定期悼念活动。在这样一个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死亡”的社会工厂中,死亡中的有些本质的东西从制度上被隔绝了。有谁真正了解死亡的真相呢?也许社会越是发达,人类对死亡本质的理解越是局限。
死亡凝视:个人对死亡的求知欲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系列自我终极逼问(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死亡是什么等等)。而在当代社会,这种逼问变成私人化,公开探讨这些问题是被禁止的,公开高调谈论死亡者会被视为疯子或被孤立或被嘲笑。但无论如何,只要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附上了看不见的倒计时时钟,他就无法停止这种自我终极逼问,关于生死的追问。“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个人的持续的死亡凝视并不是什么好事。
次隔绝死亡,黑色旅游孕育而生
社会对死亡的隔绝和个人对死亡的求知欲造成的矛盾导致了个体的不安全感,为应对这种不安全感,个人有两种行为:一是规避死亡,“未知生焉之死”,全心全意投入到生活中,决心让死亡及其恐惧只发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二是为求答案长期思考死亡,这容易产生背离社会的悲观情绪,为应对这种情绪,黑色旅游孕育而生。所以说,黑色旅游是一种次隔绝死亡,次隔绝,既不是隔绝也不是接触,是介于社会的死亡隔绝和个人接触死亡之间。黑色旅游让人们在安全的距离下见证死亡和死亡思考。
一句话概括:个人凝视死亡和社会次隔绝死亡是黑色旅游发生的核心机制。通俗来讲就是人对死亡感兴趣又不想接触死亡,黑色旅游让人们在活着的前提下接触死亡(次隔绝)。
市场需求导向的黑色旅游发生机制
黑色旅游使死亡次隔绝发生,满足人们的某种本质需求,使社会中缺失的死亡再现。
国内外学者对黑色旅游的界定
从策划角度看黑色旅游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说,黑色旅游是一种异于常规的非休闲非娱乐的旅游体验活动,强调对游客精神的震撼。具体而言,黑色旅游是指以死亡、屠杀、刑罚、灾难、战争、恐怖事件等发生地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策划设计旅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活动。黑色旅游策划的重点在三个步骤:挖掘黑色元素打造黑色旅游的亮点,通过项目构建再现黑色情景,最终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目标。
二、黑色旅游的价值分析
黑色旅游谱
有研究者根据情感色彩对黑色旅游活动进行分类,形成黑色旅游谱。
根据体验强度、娱乐色彩、政治色彩的强弱,可以明确的区分六种黑色旅游。黑色程度越强,敏感性越大,就越不能涉及娱乐色彩。
本文只探讨有争议的深黑色部分(包括最黑色、更黑色和黑色),因为没争议的部分的开发模式和一般旅游无二。
黑色旅游的客群类别
黑色旅游的价值体系构建
从黑色旅游的价值体系看,它和一般旅游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当地政府、开发商、旅游企业和客群外,必须特别关注的是社会舆论,也就是必须特别关注它的社会效益,所以关注的社会效益的政府在黑色旅游发展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
三、黑色旅游的开发模式
四川黑色旅游的“共生”模式
四川黑色旅游的“共生”模式包括产业、区域、管理、利益、文化和环境的共生。在管理共生方面,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实施监督、企业市场化经营、社区参与共建。其旅游产品都是一些体验、参观、考察的项目。总的来说,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共生”,面面俱到,涉及到规划策划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缺点是核心亮点不突出,产品单一、常规化,“黑色元素”挖掘不够。
改善方向:深入挖掘大地震“黑色元素”,塑造地震黑色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打造多元化、科技化产品组合。
青木川黑色旅游的“配色组合”模式
陕西宁强县青木川镇本来就是一个旅游名镇,在“5.12”地震后,其旅游业陷入全面瘫痪,经济损失估计高达6631 万元。“黑色旅游”成为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的旅游项目开发方式。
黑色旅游项目:依托魏家坝、回龙老街、辅仁中学、新街等地震灾害遗址等旅游资源的地震专题拓展旅游项目。
评价:辅大于主,黑色旅游产品单一,只是作为噱头,用之即弃。
唐山黑色旅游的“影视引领”模式
唐山黑色旅游的开发亮点在于影片引爆和高科运用。
以《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为线索,引爆唐山地震黑色旅游资源,将影视拍摄基地、地震遗址、地震纪念馆等资源融合到一起,打造成一个个连贯性强的旅游项目,从整体性和完整性打造开发唐山地震黑色旅游。
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形象化、逼真化的战士唐山地震发生前城市风貌和居民生活景象,地震发生过程中城市破坏、居民离别伤痛和团结互助景象,地震发生后城市重建和居民伤痛恢复景象。
其他开发模式
博物馆(纪念馆)模式
博物馆可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展示黑色事件,可分为在地式和异地式。
借鉴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1)生态博物馆模式:将整个社区作为一种开放的博物馆,对社区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如奥斯维辛集中营。
(2)民族生态旅游村:小规模开发、局部开发原则。
(3)文化保护区模式
(4)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保护模式
四、策划视角下的
黑色旅游开发初探
原位区和开发区
若原位区动乱因素太大,则需另选位置作为开发区。
策划思路和资金来源
和一般旅游设计不同的是,黑色旅游设计要经过这三个步骤。一是导向判断,要通过研究其黑色程度和政治色彩来判断黑色旅游开发的方向是体验导向还是教育导向。二是开发区位置的确定,要通过社会舆论研究来确定原位区是否适合开发,也就是开发区位置的确定。三是亮点挖掘,挖掘项目中黑色事象的黑色元素,然后才到常规的策划思路。
资金来源方面黑色旅游也比较特别,黑色旅游的资金开发除了政府、银行和开发商等常规资金来源,还有社会各界的捐款,看以下数据(暂找不到较新的数据)。
截至2009年2月12日,全国共接收海内外社会各界向灾区捐赠款物共计超过417亿元。
截至2011年7月31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物共计592.49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89.6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228.76亿元。
如何利用这些资金,其中的一个可行办法就是发展黑色旅游,从而实现资金更快的周转,创造更大的利润。
黑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
纯粹从项目设计的角度看,可将黑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按重要程度由内及外分配三层同心圆中。核心圆是理念层面,黑色旅游吸引物和亮点挖掘,第二圆圈是战略层面,市场研究、文化挖掘、开发影响和开发策略,外围圆是设计层面、交通线路设计、游线设计、住宿、场馆、基础设施等。
策划视角下的黑色旅游开发
从策划的视角看黑色旅游的开发,有五个部分,一是黑色事象的文化挖掘,二是旅游动机的研究,三是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四是社会舆论的研究,五是这四个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具体的项目中,需将项目的各个方面带入到这个体系进行研究,设计出黑色旅游产品,最终让黑色旅游往符合各方意愿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