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离开曹操,真的因为刘备吗?只有张辽知道原因
下邳之战吕布身死,张辽投靠曹操,得以封侯。而刘备早在被吕布击败后就投靠了曹操。因为张辽在吕布阵营是独立统兵的,所以这一阶段张辽和刘备的地位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属于投降过来的一方诸侯,即便受重视程度在刘备之下,也是在关羽之上的。
张辽投靠曹操十四个月后,刘备反叛了!
刘备反叛曹操这段,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传奇:
袁术称帝惨败,准备去投靠袁绍,袁绍刚刚统一河北,势头强劲。曹操不得不带领主力军队防御官渡,便让刘备去阻拦袁术与袁绍汇合,结果刘备趁机夺回了徐州。
这样曹操的处境开始危险,除了强大的袁绍,才华横溢的刘备也站到了对立面,刚刚统一江东的孙策也在训练士兵,准备趁官渡之战爆发偷袭曹操后方。
百般困难之际,曹操说了一句“夫刘备,人杰也”,不顾袁绍、孙策的威胁,先火速击败刘备集团。刘备败逃袁绍处,负责为刘备镇守后方的关羽被俘虏。
建安之子之一的王璨在《英雄记》中记载张辽和关羽在吕布投靠刘备时就曾经建立了友谊。所以尽管正史中没有关于张辽劝降关羽的记载,但罗贯中小说里下邳劝降一段的推测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史书中明确记载张辽确实比较擅长劝降。
建安五年,关羽也投降了曹操。这一次关羽是独自投降的,而不是作为刘备的从属,作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带着自己的军队投降,关羽和张辽情况完全相同了。
曹操心中并不安稳,很难相信关羽,就派张辽以人情问关羽。关羽直接表达了不会久留的态度。张辽难办了。
《英雄记》描写了张辽此时复杂的心态:曹操是君父,关羽是兄弟,如果隐瞒关羽的想法则对不起曹操,如果告诉曹操,恐怕曹操会杀掉关羽。
张辽最后还是告诉了曹操关羽的态度。
张辽是一个世俗之人,乱世中有足够的圆滑,之前跟随吕布时就曾经奉吕布的命令抢劫过刘备、关羽的黄金,当时张辽和关羽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当得知曹操有可能杀关羽,张辽的想法或许复杂,但选择绝无困难。
张辽也尽了作为朋友的力量。他对曹操说:关羽一定会立马立功报效的。曹操给了张辽面子,称赞了关羽。
关羽报效的机会马上来了,被俘虏后的第二个月袁绍就出兵了。兵马少粮草不足的曹操果断选择渡过黄河主动出击,袁绍大将颜良统兵包围曹军。曹操让张辽和关羽打前阵,关羽居然在战场上策马杀入千军万马中亲手杀掉了颜良,轻而易举的以少胜多。
----虽然演义中各种厮杀镜头好不过瘾,但二十四史中大将亲自厮杀的描写甚少,这也符合现实。至于像关羽这样,真正的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情况,古今仅此一例。
曹军解除白马之围,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张辽和关羽作为前锋的个人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曹操军团也从绝对的劣势情况下,把袁绍军团拖入均势状态。
危机解除,曹操回归官渡坐镇,关羽跑到了袁绍阵营。
关羽是这样解释自己必须离开刘备的原因:“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备之。”(《三国志·关羽传》)
这个解释自然没有问题,也是千年来被广泛认可的。但曹操对关羽也有厚恩,关羽为什么只是报恩却不肯共死,曹操究竟哪里不如刘备呢?
只有结合和关羽经历相似的张辽的命运,才能知道关羽为什么必须离开。
张辽19岁的时候被丁原派到何进手下,然后去河北征兵2000,跟随吕布时已经算是非常独立的力量了。
跟随曹操后,张辽屡次建立大功,白马之战、官渡之战、杀匈奴单于,尤其是后来在合肥之战中率领800步卒重创孙权10万大军,留下千古美名。
但是就是这样的张辽,19岁领兵2000,到了40多岁的合肥之战时,与李典、乐进两名将领加起来指挥七千多人。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统兵的将领,张辽到了曹操手下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统领军队的规模根本没有增加,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棋子罢了。
不是张辽不优秀,而是曹操手下能人实在太多,曹仁、夏侯渊等人都是跟着曹操白手起家的股东,大军团都是由他们带的;另一方面,张辽、关羽永远都是降将,不如原装的好,这也是为什么水淹七军之前于禁在非宗室的大将中地位最高。
如果关羽留在曹营,无论建立多少功勋,前途最多也就和张辽一样,曹营地位超过关羽的武将,两只手数不尽。
而关羽在刘备那就不同了,早起跟随刘备起兵,是军团实打实的原始股东,刘备手下的能人也没有曹操那么多,关羽当之无愧坐头把交椅,所以当时的刘备虽然实力弱,可一旦刘备成功,关羽的前途却是不可限量的。
关羽最高的成就是坐镇天下中心的荆州,领数万大军,以一方诸侯的姿态存在。相信多数有志向的男人站在关羽的位置,都会选择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大概是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意思。
不过对于张辽来说,他没有成为关羽的机会。之前跟随何进、丁原、董卓、吕布等人时,张辽根本没法选择。当他可以选择的时候,已经只能做一个降将了,无论跟随谁,这辈子都只能领一路军,与他人合作镇守一座城,年近五十还需要披甲作战,冲锋在前。
这何尝不是缺乏一种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