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品分析论述题的答疑(2)
文/肖旭
分析论述题中存在的问题,是只能分析作品本身,不能发挥论述有关作家的创作特色;有的只答要点,不分析作品,更不能用作品去说明要点,这两种倾向都不恰当。怎样才能做到既分析了作品又论述了问题了呢?
如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分析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必须兼顾《赤壁怀古》词的分析和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的两个方面,这是难度较大的题目。应先从总体上介绍一下苏轼之前词坛的情况,把握住苏轼的发展贡献,然后分别从词的内容、词的风格意境以及词的格律方面去作分析。
1、总述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苏轼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专写男女恋情、离别情绪的樊篱,扩大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地位,开创了豪放词派(四个短句必须记住)。【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很能代表他的革新解放精神和豪放浪漫情调。
2、从词的内容上看,苏轼由祖国的如画江山联系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描绘景色刻画人物,怀古伤今,表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而这些内容都是诗文中常常表现的内容。苏轼以诗为词,凡是诗能写进的内容他都写进词当中,用词来咏怀古迹,抒发感慨,扩大词的题材,也扩展了词的内容,尤其是他在北宋词史上第一次塑造了英武盖世的周瑜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在周瑜身上寄托了诗人自己对振兴国家那种济贫济弱的殷切期望,抒发了作者年近半百、早生华发的壮志难酬的感慨。用词来表现如此重大的题材,这是苏轼的创举。可以说这首《赤壁怀古》就是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它突破传统的内容,体现了苏轼的革新解放精神。(结合词句分析)
3、从风格意境上看,这首词上阙写景,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场景,也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景物描写。词的下阙怀古抒情,用了六句直接描写周瑜形象的句子“遥想公瑾当年……说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六句表现了对古代英豪的追叙。词中不仅抒情、写景,也叙事、说理。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人物合写,视野高远、气势恢宏。既正面描摹赤壁的江景,又具体刻画了周瑜的雄姿,结构起伏跌宕,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表现了奔放旷达的风格,雄奇扩大的意境,这绝不是描写离情别绪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种思想情调所能比拟的。苏的这首词把传统的儿女情换作崭新的英雄气,即使是抒写个人情怀的句子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写的气势雄迈,意境高远。(要联系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从形式格律上看,苏轼引进【念奴娇】、【永遇乐】、【水调歌头】等慷慨豪放的词调,突破了词原有的规范,既重视格律又不受束缚,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提高了词的地位。
总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澎湃,一泄千里,代表了苏轼豪放词的艺术特色,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以《关山月》为例分析陆游诗的思想内容。
陆游诗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关山月》这首诗突出表现的是对投降派的憎恶。对这点应充分论述。
分析这首诗可从分析每个段落入手。《关山月》是一首反对当局不抵抗政策以及朝廷与金人订立和约罪行的诗篇。作品通过描写朝廷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对统治集团的谴责、对战士、对遗民的同情和对敌人的仇恨。诗的第一段,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描写了朝廷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分析时注意引用“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将军不战空临边”这几句。诗的第二段,写边防战士,表达诗人对他们的同情,要注意分析“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这两句。诗的第三段,转到写北方遗民盼望宋军北伐,对诗句要进行分析。
《关山月》这首诗虽然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至尾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南宋朝廷下的和戎诏,诗第一句即点到。正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白白地到边境去,不得作战;战士才三十却不能趁年轻力壮去杀敌报国,遗民才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不得解放。
陆游的爱国思想,在这首诗中表现的十分鲜明,这就是对投降妥协政策的强烈谴责,对爱国将士、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诗人的心与抗金将士是息息相通的,对将士、遗民的同情之中隐含着诗人自己倾音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我们才说这首诗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实质,是他爱国诗的代表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思想艺术特点。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一首颇负盛名的怀古词。他常常借登临怀古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忧愤。在这首词中,他有感于古代事件,引用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几个典故,在怀古中抒写自己的情怀,以古人写自己的忧愤,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倾慕,对战斗的渴望。分析时要扣住他怀古词的特点来考虑。具体说这首词在思想、艺术上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1、怀古抚今,以词论政。这首词通过登临怀古,体现作者强烈而又深沉的爱国思想感情,不但饱含着个人政治遭遇的慨叹,更反映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广忧思,内容丰富充实,感情深沉跌宕,风格悲凉沉郁。他以咏史为题材,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形势。如词的上阙写孙权、刘袼的典故,正面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倾慕,激励南宋君臣的斗志,指责朝廷畏敌如虎,不敢与金人决—雌雄;下阙借“元嘉草草”刘义隆的典故,从反面告诫南宋统治者,应该接受历史教训,如果仓促出兵,必然大败。词的结尾还用廉颇的典故,写自己暮年无人知赏,壮志难酬的感慨,虽然写的都是古人古事,但是寄寓深沉,反映了时代的重大矛盾,思想意义是很深刻的。这是从思想内容上的分析。
2、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在叙事中寄寓情感,表露见解。辛用写实的笔法,绘出了从孙权割据、刘袼北伐到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历史画卷,看上去完全在写实,实际上是以此作为现实的隐喻,暗中评论了朝廷用人不当,仓促出兵的事实,表明了自己对政局的看法。词中写北魏太武帝南侵的历史,实际上抒发了自己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对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的回忆,则更表现了作者对战斗生活的向往。叙事、议论、抒情在这首词中可以说是巧妙融为一体了。
3、用典精当,含义深刻。这是辛怀古词的一个共同特点。词中连用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的典故,含蓄凝练而又自然贴切,并不使人感到堆砌罗列。像“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感慨极深的表达了对历史的倾慕。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意味深长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几句是为南宋统治集团提供了历史教训。
4、句法灵活。这首词在句法上多用长句,而且比较多的用散文句式,也表现了他以文为词的特点。
欧阳修为什么会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胜利?
先要简述诗文革新运动产生的背景,然后再从正确的领导,行政手段的运用,注意力量的联合以及创作优秀的作品等四个方面去论述。第4点介绍主要文学成就、主要代表作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的引证每一类成就,更不必抄讲义内容。
诗文革新运动是政治改革的需要,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扫除西昆体流弊,充分发挥文学社会功能的需要,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文学上看,诗文革新运动的产生都势在必然。欧阳修所以能取得这次运动胜利的原因:
1、他有正确的理论主张作指导。他在宋初王禹偁、柳开、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基础上,对韩柳古文运动的口号作了实事求是的扬弃,他与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作用,但他侧重在政治上解决实际问题,他要求文章“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提倡“文简而意深”,“简而有法”。他吸取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一面,而抛弃了韩愈奇险怪涩的一面。欧阳修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他的正确理论主张,是使诗文革新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欧阳修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便于他强制性的推行诗文革新主张,改变当时的文风。嘉祐二年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礼部考试,充分利用自己的声望,手中的权利和梅尧臣一起共革考场机弊,一切险怪奇涩的文章不录取,以这次考试为标志,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胜利。
3、欧阳修重视力量的联合,人才的培养。他团结友人,奖掖后进,在他周围形成一个诗文革新运动的核心,苏舜卿、梅尧臣、曾巩、王安石、“三苏”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建立了巩固的阵地,这是诗文革新运动取得胜利的基础。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实践了他的政治主张。他在诗词、散文上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的《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和诗《食糟民》、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所以说欧阳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为诗文革新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因为欧阳修有正确的理论主张作指导,又有比较高的政治地位,善于集结造就作家队伍,并有突出的创作成就,所以他能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