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伤寒论
一、《伤寒论》在传统中医临床中的位置。
《伤寒论》在古代中医临床上的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自晋代以后备受医家关注,宋元时期,伤寒学已趋成熟,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崛起,各门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伤寒学的各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成果。就伤寒学的著作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共有880种伤寒学著作,其数字惊人。《伤寒论》类著作书目截止1999年已达1604种之多(李顺保统计),在日本亦达297种(李顺保统计),其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很多非专门研究伤寒论的医书中也大量的涉及伤寒论的条文或方药。如《医学心悟》、《温病条辨》等。
《伤寒论》在传统中医临床中的位置是很突出的,因而讨论的人多,注解的医家多,自然流派也多,注释伤寒论的角度不同大概有以下几种,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张志聪《伤寒论集注》、黄元御从《伤寒悬解》、刘世桢《伤寒杂病论义疏》,以五运六气来解释伤寒论。徐灵胎《论伤寒类方》、日本的皇汉医学、胡希恕《伤寒论解说》等,从方症对应等角度来研究。 刘渡舟及现在中医学院的统编教材则按六经辨证来解释《伤寒论》,其他,如刘绍武先生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刘东军《易演伤寒论》等。
总之,对于伤寒论各家学说,当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不盲目崇拜,也不反对,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才是完整的伤寒论。
二、伤寒论的版本问题
《伤寒论》自问世后,不久就散佚,千百年来,经学者、收藏家不断发现、整理和刊行,其版本日趋增多,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文献。《伤寒论》版本如下:
《敦煌本伤寒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伤寒论》抄本残卷。
《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治二年(1143年)沙门了纯抄本。
《康平本伤寒论》:日本康平三年(1060年)国医丹波雅忠藏本。
《金匮玉函经》: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校正医书局校正本。
《高继冲本伤寒论》:荆南国节度使高继冲藏本,于淳化三年(992年)收编入《太平圣惠方》中。
《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收编于《千金翼方》中的《伤寒论》。
《宋本伤寒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局校正本,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影刻本(《仲景全书》)。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影刻本(《仲景全书》)。
以上八种《伤寒论》版本,《伤寒论》学者和专家取得共识,一致认为是《伤寒论》的原始古传版本。此外,《伤寒论》无系统、散见于《脉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医藉中,今不作《伤寒论》版本论而搜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在国内尚陆续发现《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又名《白云阁本》)、《长沙本伤寒杂病论》(又名《刘昆湘本》)、《涪陵本伤寒论》三种,众学者皆言为“伪书”、“赝品”,证据不足,尚难定论。由于明清以来,重订错简派的兴起,《宋本伤寒论》逐渐被推崇为标准本和通行本,而视其他《伤寒论》版本出自“旁门”,因而削弱了研究和考证其他《伤寒论》版本的力度,造成“目不邪视”的局面,失之颇偏。不管是“真本”还是“伪书”,只要言之合情合理,能够有益于临床,则无所谓真伪。
三、伤寒论的读法。
关于《伤寒论》读法,便是多读,理解作者的用意,有精力则各派伤寒论注解均可读,而非死记条文,如此才能融会贯通,有所突破。正如吴鞠通在其书《温病条辨》所言:再按前贤制方,与集书者选方,不过示学人知法度,为学人立模范而已,未能预测后来之病证,其变幻若何?其兼证若何?其年岁又若何?所谓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至于奇巧绝伦之处,不能传,亦不可传,可遇而不可求,可暂而不可常者也。学人当心领神会,先务识其所以然之故,而后增减古方之药品分量,宜重宜轻,宜多宜寡,自有准的,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四、《伤寒论》的整体框架。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开头还包括平脉法、六气主客、伤寒例、杂病例、辨温病脉证并治、伤暑脉症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框架,这也是研究伤寒的导论,而大部分讲伤寒论者,往往从太阳病条文开始,只是研究伤寒论的零砖碎瓦,而忽略整体框架,无法知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致病的整个体系的系统性,因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为病往往穿插里风、寒、湿、燥、火等病邪因素在里面。
五、《伤寒论》里的一些问题。
(1)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名词,不是指经,不是指腑,而是一个归类,如太阳在天为寒水,在主气时间为终之气,在经为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为足太阴,寒化为太阳寒症,热化为少阴热症。
(2)之为病,的之为,有人认为是虚词,无意义。并非如此,当是导致的意思,太阳之为病,就是太阳寒水之邪导致的病症的意思。
(3)传经:见症为传,未见症为不传,不一定几日就传到哪经
(4)合病与并病:“合病”和“并病”,都是不能单独用一经来归纳的复杂证候。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有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四种。凡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者,称为“并病”,有太阳阳明并病和太阳少阳并病两种。
(5)欲解时:是疾病到此时有向好的倾向。这个倾向可能是解,不解,也有可能是加重。加重的理解,为正气与邪气相争,祛邪过程中症状加重。
(6)《伤寒论》里有些张仲景家乡南阳的方言词汇,如瘥。
(7)《伤寒论》不是只讲伤寒病的专书,而是中医病症的全书,不能把伤寒论定义为狭义的用来治疗伤寒病专著。宋本伤寒论把杂病部分摘录出来另订一本。而桂本、湘本《伤寒杂病论》便是完整统一的体系。其八法齐备,六气、五脏六腑俱全。有研究温病的学者认为伤寒论中的方,不适合温病,。并非如此,《温病条辨》中有三分之一的处方来之《伤寒论》。如治疗阳明、少阴热证都是清热法、泻下法、存阴法等。
(8)学习伤寒论,当机圆法活,临症随机应变,剂量与方药根据实际情况加减变化,经方与时方并用也并非不可。
(9)《伤寒杂病论》是用六气理论写成的,五运六气理论贯穿始终。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
慧心治病,良心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疗效至上,医德永存。